成長最真實的樣子:不完美,卻勇敢;不厲害,卻團結;不偉大,卻認真。 內容合作 | 微信號:waitan2022 郵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Sherry 編丨KK “媽媽,我想離開浪浪山,我在想跟著大王是挺好,可是這一輩子呆在浪浪山也是無趣,是不是該出去闖闖?” 這是浪浪山深處,一只小豬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2023年,《中國奇譚》刷屏網絡,最終播放量3億,豆瓣評分8.7。其中,最受好評的一集就是《小妖怪的夏天》。 在22分鐘的短片里,我們第一次認識到了小豬妖和它的朋友們——它們做著“超級英雄”的夢,卻懷才不遇;即便如此,它們也不曾消沉,依然愿意為夢想奮力一搏,哪怕最終仍要回歸平凡。 這部短片就像是一面鏡子,每個人似乎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今年夏天,同樣的主角,新的故事開啟了——電影版《浪浪山小妖怪 劇情依舊是以《西游記 ![]() 不完美的“盜版取經F4” 做自己,就挺好 傳統故事里的唐僧師徒四人,來歷都不簡單。 唐僧是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是觀音指定的“取經人”; 由仙石孕育的孫悟空,是敢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 豬八戒、沙和尚也是天兵天將轉世; 甚至就連唐僧的坐騎白龍馬,都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 ![]() 而電影版《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取經”團隊——小豬妖、蛤蟆精、黃鼠狼精和猩猩怪,大概是史上最不靠譜的取經團隊,聽上去就不怎么厲害。 他們沒有神通廣大的師父,沒有法力高強的徒弟,甚至連“取經”的目標都是道聽途說的誤會。 ![]() “盜版取經F4”的背后不僅無人托舉,它們的人設更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優秀”定義——小豬妖的莽撞沖動,蛤蟆精市儈現實,黃鼠狼精話癆聒噪,猩猩怪社恐怯懦。 小豬妖是“盜版取經F4”團隊的唯一主心骨。這次,它打破了好吃懶做的刻板印象,化身“內卷狂魔”。 在一次外包任務中,發現用刷子刷銅鍋太慢,就用上自己后背的鬃毛,把自己都刷得禿嚕了皮。 ![]() 自己的努力沒得到肯定,反而惹來了殺身之禍。但它沒有灰心喪氣,卻靈機一動:“如果假扮唐僧師徒去取經,不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成仙?” 于是它立即招兵買馬,出發取經。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說干就干的果決在小豬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小豬妖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因為刷鍋,丟了“鐵飯碗”的蛤蟆精。 起初,蛤蟆精覺得小豬妖的“取經大計”非常離譜,猶豫不決,一句“癩蛤蟆想吃唐僧肉”不僅讓他下定決心去取經,同時也塑造了它積極樂觀的人設。 ![]() 另外,最沉默寡言的沙僧,找了一只話癆黃鼠狼精來扮演;本領最強,最頑劣的孫悟空,卻找了一只內向的猩猩。 ![]() 這四只“不完美”的小妖怪,卻讓我們看到了每個孩子最真實的模樣:有的急脾氣,有的愛猶豫,有的不愛說話,有的話太多。 他們沒有傲人的天賦異稟,每次考試也拿不到最亮眼的分數,甚至生活里還有一堆“小毛病”,還總是一不小心做錯事情。 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讓他們變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看似“不靠譜”,但卻蘊藏著最本真、最蓬勃的生命力?!懊ё病庇小懊ё病钡年J勁,“現實”有“現實”的穩當,“話癆”也有自己的細心,“社恐”也有克服自己的勇氣。 ![]() 不完美的孩子,自有他的光芒。星星不用和太陽比亮,每顆星星都有自己的光。 做自己,就挺好。 至此,“盜版取經F4”集結完畢,準備上路。 ![]() 是取經路,更是成長路 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四只小妖,沒有裝備,不知靈山在何處,更不知前路的困難險阻,就信心滿滿地踏上了取經路。 ![]() 一路上,他們都打著唐僧師徒的名號“化緣”“除怪”,想要代替他們拿到經書,“長生不老”。 他們一同經歷了不被認可,挨餓受屈等困難。困難之下,他們沒有退縮,反而變得更團結、更有凝聚力了。 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老和尚雖識破了四只小妖怪的假身份,卻仍然愿意給他們飯吃,臨走還送給蛤蟆精一件袈裟,這件事激勵了它們。 后來,它們抵達北張村,村民提出消滅老鼠精時,它們心里雖然忐忑,還是愿意伸出援手。 四小只使出渾身解數,才消滅了老鼠精,縱然被老鼠精打得渾身是傷,他們也覺得值了。 ![]() 學會幫助別人,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經歷這兩件事之后,“盜版取經F4”的內心早已悄悄發生了變化,至此,“取到真經,長生不老”已經不是它們取經路上成功的唯一標準。它們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只是自己尚未察覺。 在迎戰黃眉怪的時候,救下孩子們成為了“頭等大事”——小豬妖披上了“蓋世英雄”的披風,使出了一輩子只能用一次的大招;猩猩怪也終于完整的說出了那句“我不是妖怪,我是齊天大圣。”,迎戰強敵;膽小怕事的蛤蟆精和黃鼠狼精,更是半路折返,決心一起抵抗勁敵。 ![]() 直視自我,完成蛻變,不畏強權,堅定地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成為更勇敢的自己,這本身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功。 這條路不僅是取經路,更是它們的成長路。 而每個孩子的成長路,又何嘗不是一場獨屬于自己的“取經之路”呢? 這條路上,同樣布滿著“九九八十一難”:可能是學業上久攻不克的瓶頸,是人際交往中難以避免的摩擦,是夢想遭遇冷水時的自我懷疑...... ![]() 這些困難,看似是阻礙,其實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孩子們需要的不是現成的“通關秘籍”,而是被理解、被信任和被陪伴的力量。 最終是否“取到真經”其實已經沒有那么重要,因為這趟跋涉本身,就是最珍貴的“真經”,每個困難都是最寶貴的一課。 孩子們無需成為神話里的超級英雄,但是他們必須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迎戰屬于他們的“黃眉怪”,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去“戰斗”、去成長,哪怕跌跌撞撞,學會保持那份不滅的勇氣和向善的堅持,便已經足矣。 ![]() 在成長路上,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 故事的結局其實并不意外,四只小妖怪最終并沒有取經成功。但這段啼笑皆非的取經經歷真的沒用嗎? 其實不然。就像爬山,即使沒有登頂,但也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欣賞到了不同的風景。 成長沒有“捷徑”,卻有風景,真正的成長藏在過程里。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 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Nobody 電影到尾聲,你可能都沒有記住任何一個角色的名字,四只小妖怪甚至還沒來得及交換姓名,就被打回了原形。 它們沒有成為萬眾矚目的“蓋世英雄”,依舊變回了那只普通的小野豬、癩蛤蟆、猩猩和黃鼠狼。 這恰好和電影英文片名Nobody遙相呼應。Nobody可以譯為“小人物;無足輕重的人”,而在這部電影里,它們是“無名之輩”。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的取經故事或許根本不會有人記得,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從未存在過。 《浪浪山小妖怪》的監制、藝術總監陳廖宇在接受CCTV6的采訪時表示:“其實我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不是孫悟空,不是唐僧,甚至不是沙僧,我們就是小妖怪,沒有名字的,將來也不會留下名字的小妖怪,但是我們都具體生活過,痛苦過,幸福過,奮斗過,也有自己的夢想,也負擔著家里的囑托和希望。” 在教育的宏大敘事中,天才兒童的故事總是被人津津樂道,卻很少有人講述普通孩子的光芒。殊不知,普通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大多數。沒有名字的小妖怪,可能是你,是我,也是他。 但普通不等于平庸,雖然沒有通天的本領、耀眼的光環,但普通的孩子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在自己地軌道上成長著、奔跑著,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 孩子的成長充滿了獨特性,沒有任何一條成長路徑可以1:1復制粘貼。我們總渴望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體。 導演於水在采訪中說:“小妖怪們擦了三年的鍋,未必能成佛,但他們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育娃更不能功利主義至上。與其一味的追求“牛娃修煉秘籍”,不如告訴孩子,要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路。 我們不知道孩子未來的終點在哪兒,但是我們可以教會他們:無論身處何種情形,都要活得真誠、熱烈。 走好自己普通的“取經路”,比夢想成為“超級英雄”更需要勇氣。 《浪浪山小妖怪》的小豬妖團隊,打破了我們對“妖怪”的刻板印象,讓我們看到了成長最真實的樣子:不完美,卻勇敢;不厲害,卻團結;不偉大,卻認真。 每個孩子或許都是一只小妖怪,帶著一身的小毛病,跌跌撞撞地長大。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告訴他們:不用急著成為完美的英雄,做個勇敢的、平凡的普通人就很好。 能帶著不完美,認真走下去,這本身,就很了不起。 *文中部分圖片均來自電影劇照與截圖 參考文獻: 專訪《浪浪山小妖怪》主創:看到生活中每一個具體的人 南方周末 這下,「哪吒2」只能年度第三了 Sir電影 看完《浪浪山小妖怪》,這幾件事一定要和孩子聊聊 凱叔講故事 K12 成長與教育社區 追蹤前沿資訊 洞察成長規律 挖掘充滿溫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