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峽谷,不愧是世界上唯一“地縫 - 天坑 - 巖柱群”同時并存的復合型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館”。這里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然風光原始古樸,宛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萬米絕壁畫廊、千丈飛瀑流芳、百座獨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長,奇山、異水、怪洞、珍禽應有盡有,世間奇景仿佛都匯聚于此。這里的“山、水、洞、情、谷”,將“奇、俊、險、美、秀”展現得淋漓盡致。恩施大峽谷這上天入地的奇妙景觀,美得令人心醉,讓人不得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 地縫底部是一條暗河古道,這條暗河名為云龍河,景區也因此得名,早期的云龍河,以暗河的形式沉睡于地下二、三千萬年。歲月流轉,水流在地下不斷地強烈掏蝕,地表也持續遭受剝蝕,終于,暗河頂部坍塌,云龍地縫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恩施大峽谷的一大奇觀。云龍河是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地下暗河,也被稱為“陰河”,全長50多公里。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地縫都是上寬下窄或下寬上窄。而云龍地縫中有一段3.6公里左右的區域,兩岸的峭壁陡直近乎平行,上下寬窄基本一致,谷寬20 - 60米,谷深70 - 120米。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U”形地縫,也是世界唯一兩岸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縫峽谷。 ![]() 導游圖。 華中理工大學著名的建筑與旅游專家張良皋教授實地考察對比后認為:“恩施大峽谷”可與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而且,這里還是古代巴文化的發源地,景區除風景特美觀秀麗外,其人文特色也特顯獨特。 ![]() 風雨橋。 云龍風雨橋始建于清光緒十年(1885年),六次重建,現存橋長24米,橋寬5米。橋檐牙高啄,狀若長龍,雁齒看行,其可遮風擋雨,既利交通,又便休息。 ![]() 在云龍風雨橋上俯瞰地縫兩側絕壁陡峭,縫底云龍河潺潺淌過。 ![]() 石壁前仔細端詳,隱約可以看出是個“福”字,這就是“土司送福”,右邊是土司的側面像,面帶微笑。 ![]() 我們沿棧道前行,棧道上面有檐,晴可遮陽,雨可避雨。 石簾是一種典型的地表鈣華堆積——瀑布華在地縫崖壁上形成的奇特景觀。瀑布華是碳酸鈣的沉淀物,其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地縫肩部植被茂密,常年有地下水從植物根部滲出,并沿主水流道有碳酸鈣沉淀,在地縫崖壁上形成瀑布華,垂直懸掛,酷似門簾,故名石簾。 ![]() 棧道上方跌落的地下水,在頂棚邊掛下一道水簾,走在簾后,如同孫悟空的水簾洞。 ![]() 谷底遙看風雨橋。 ![]() 高空索道、云龍大橋、璧合橋。 ![]() 突然下起大雨。游客興趣不減,瀑布水勢更強,聲音更大。 ![]() 五彩黃龍瀑布,作為云龍河五大瀑布之一,它的落差達60余米。瀑水順著形似鐘狀的橙紅色鈣華體飛流而下,故而得名。經了解,瀑布中的鈣華體及谷底滾石呈現紅黃色,主要是因為鐵染。在2.8億 - 2.5億年前的二疊紀煤層中,含有的黃鐵礦在地表條件下極易氧化和水化成鐵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而這條瀑布的溪水,或源自或歷經二疊紀煤層,水中富含氫氧化物,成瀑的水中析出的鈣華體因含鐵而呈現橙紅色,谷底滾石也因瀑布長期的沖刷、鐵染,變成了迷人的橙紅色,仿佛是大自然用顏料精心繪制的畫卷。 ![]() 彩虹瀑布。只有雨后天晴,才能見彩虹。 ![]() 瀑布頂部水流直擊地縫巖壁上凸出的心狀鈣華體。 ![]() 璧合橋,全長22.5米、寬2.5米、凈高差20米,始建于2010年。它從云龍地縫底部懸空而起,將兩岸陡壁的棧道巧妙地連接在一起,橋、棧道、絕壁渾然一體,宛如天作。 ![]() 在橋上拍彩虹瀑布和棧道。 ![]() 璧合橋右岸橋頭,上面“峽谷勝景”四個大字蒼勁有力。 ![]() 走進修建于凹陷巖壁中的晴雨長廊如同鉆入山洞。瀑布在棧道外形成了飄逸的水簾。 ![]() 靈芝玉液,碳酸鈣堆積而成的鈣華與藤蘿、地衣交織,像一朵朵靈芝掛在崖壁之上,水流細碎,如串串珠玉。 ![]() 從這里可以看到橫空高懸的云龍大橋。當地高山險峻,多懸崖峽谷,加上地縫的切割,交通極其不方便。云龍大橋把“云龍地縫”兩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冒著大雨拍下如此美景。 ![]() 儺戲大劇場。崖壁上掛滿巖溶鐘乳石,這里要慢慢移動腳步,合適的角度才能看出隱約可見的不同臉譜,看景全憑想象。 ![]() 斗鼻。倒是有幾分相似,很容易看出來。 ![]() 石狐教子。這兩方溶巖象形石,是崩塌于地縫谷底的灰巖塊經風化、水流沖刷而形成,小石形如一調皮的小狐在戲水,大石狀若一碩大狐面,大狐注目小狐,諄諄教誨之語依稀也被人類的耳朵聽到了。 ![]() 縹緲澗,一道深澗延伸到遠方,下有流水潺潺,上有云霧飄渺,仿佛若有仙蹤。 ![]() 河神。左邊山壁上有一面人面像,大鼻子,三角眼,神情肅穆,此地恰在地縫的中間位置,自地縫現世便一直存在,被當地百姓奉為河神。 ![]() 酒仙。一個老人,一襲長袍,一個酒葫蘆。 ![]() 羊首崖,祝看見的人吉祥如意。 ![]() 硅谷紅墻。硅谷紅墻是絕壁上地層剖面的天然露頭。它同樣的是形成于二疊紀,也就是2.5到2.95億前,含硅質條帶灰巖的垂直剖面。由于硅質條帶的抗風化能力較強,數億年的風化作用,使得硅質條帶的差異風化凸顯,就這樣形成了如甲骨文一般的形狀,再加上它的局部巖壁上生長著橙紅色的苔蘚,所以整個地層巖石剖面就顯示出了橙紅色,硅谷紅墻也就這樣得來了。 ![]()
禪杖云梯。峭壁上,有著奇特的石頭依附在上面,類似于溶洞的石鐘乳,有一處石頭如同一根拐杖,支撐在懸崖之上,被取名為禪杖云梯。 ![]() 群龍戲水。由溶洞頂部傾斜伸向地縫的石鐘乳,有水滴往下滴,據說這神奇的“地乳”是天地之寶,喝了地乳可以飛升。這石鐘乳又酷似龍從巖壁中鉆出,欲奔向地縫谷底戲水,感覺沒有龍的氣勢。 ![]() 彎腰的巨人 ![]() 暗河古道。這是依據古棧道改造而成的步道。古棧道依山而建、沿河而走,不進地縫不可能發現,占盡險要地勢。古棧道為地縫增添了神秘的歷史色彩。 ![]()
![]() 天降玉璽。這一塊斜嵌入河谷的方形石頭像不像從天而降的玉璽! ![]() 窺檐雀。山壁中有形似雀巢的一凹處,雀巢外面有一只雀鳥正在窺視“窺檐雀”之名,取自北宋周邦彥的詞句: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是窺檐,還是深山修行面壁思過? ![]() 云龍天梯,"小蠻腰"從狹窄的地縫里直伸到地表,提升高度125米。 ![]() 沐撫飛瀑。沐撫飛瀑的形成,源于2.5 - 2.3億年前的三疊紀灰巖中裂隙水,在下滲過程中,被2.8 - 2.5億年前的二疊紀煤系地層阻隔,從而沿崖壁溢出成瀑。這里供水豐沛,匯水面積大,瀑布水流傾瀉而下,水霧彌漫,頗為壯觀。在山谷地縫中行走,一步一景,仿佛穿越了時空,領略著大自然在不同時刻創造的奇跡。 到此,我們花費了二小時。 ![]() 我們乘坐云龍地縫垂直電梯返回地面。這座電梯高度達130.1米,僅用50秒的時間,便替代了我們攀登999級上行臺階的艱辛,縮短了1公里的步行路程。當電梯緩緩上升,回望那深邃的地縫,心中滿是不舍與震撼。 ![]() 出電梯,對面七星寨一覽無余。這將是我們明天挑戰的對象! ![]() 以為電梯坐到地面就結束了,誰知,還要走回地纜站,還有一個小時的下坡臺階等著我們。 ![]() 一小時后到達起點。 ![]() 我這才明白:為什么不少游客寧愿原路返回,再看一遍風景。而現在還要爬高高低低的臺階,且一路在高大的樹叢中行走,什么風景都看不到。但是,對我們而言,卻是無奈的選擇,如果原路返回,我們至少要走三小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