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治嘔吐 涌泉治嘔吐特效,一切作嘔有聲無物,或正在吐食吐水之際,針涌泉入寸許力捻立止(李慣用男左女右的辦法,我也未予更改,每見效果)。 ![]() 二穴配合治針后身虛 呼吸困難 內關下五分處,與大陵兩穴合用,治一般氣短(呼吸困難),或針后身虛(神經疲勞)等,針之無不少頃大效。 ![]() 無論男女都是針左大陵,右內關下五分處,即右大陵上一寸五分處(李名之曰列缺),我們不管此穴屬于何經,以及穴位名稱如何,唯一的目的,就是治好病為原則。 兩針后還須行手法。針此兩穴最好令患者與醫生對坐,患者兩腕置于桌或枕上,醫者右手扶大陵穴針柄,左手扶列缺穴(姑名之)針柄,大陵穴須大指向前轉三轉,李云曰補;列缺穴須大指向后轉三轉,李云曰瀉。 ![]() 有時相反捻轉,亦同樣收效。但須兩手同時捻轉方可,停手稍留即感呼吸暢通。如收效不大,幾分鐘后,再如是轉三轉。 點評:這里內關穴的位置和王居易王老建議的定位有點重合,王老認為內關在靜脈上,比傳統的2寸定位要短一點,和這里的1.5寸類似。 公孫足三里合治腹痛 公孫與足三里兩穴合用,治胃神經痛及其他腹痛很效(公孫針七分,足三里針一寸)。李針此穴也是慣用男左女右,或依腹痛劇側針之。病重兩側皆針不定,一般多是用此兩穴即愈。 以上三法,幾年來我用之頗感得心應手。 他如承漿之治頭暈,人中之治心(胃)難受,身柱之治全身震顫(包括瘧疾在內,也可配以他穴),都有針下立止者。此數穴之療效范圍也是超過諸書所示。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