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校的周老師問:刀有關的字,危,色,角,算不算? 問題1??如果算的話,教學時,這些字拆分進行學習是否合適?設計的是一個漢字組合游戲,做法是否對? 問題2??下面的提法是否正確?危是形聲字,但拆分方法有誤。角是象形字、色是會意字,都不是形聲字。 問題3??角、危、色的頭部,字理上不是刀。以上說法是否正確? 周老師的這幾個問題,涉及漢字歷史和當下,漢字檢索和漢字字源的沖突,以及漢字學習的目標等方面。 周老師之所以問危,色,角等字是否與刀有關,是受到當代漢字檢索部首的影響,才問及這樣的問題。以《新華字典》(11版)為例,危、色,在?部首中可以檢索到,“?”是作為第22號部首“刀”的附形部首出現的,因此人們一般稱呼“?”為“刀字頭”,那么以此類推“角、象、龜、色……”從“?”是人類學習的正常表現。但是,字典兩個版本中,“?”部的字并不相同,11版字典有“色、龜”,并且是多開門的字,就是說通過別的部首也可以查到這兩個字,所謂別的部首,就是“龜、色”本身。12版字典,這兩個字被刪除了。當然,無論11/12版,“角”都查不到。 ![]() 可以說,12版字典“色、龜”兩個字的修改,是權衡之后,相對不錯的方案,因為同類型的字“魚、角”也有“?”,但是由于本身是部首字,就沒有通過多開門部首查檢了。從這個意義上,做個統一,也有利于歸類檢索吧。 兩版字典中,“危”都是多開門部首可以檢索到的字,通過“?”和“?(卩的附形部首)”都可以查到,并且,“?(卩的附形部首)”是“危”字的主部首。 從字源看,周老師提到的三個字,危,色,角,其字理分別如下: 危的字形從甲骨文到小篆,變化挺大,主要是構件不同了。于省吾先生就甲骨文字形的解釋是“雖不知其象何物,然均斜作,其象傾隕之形,視而可識也。”小篆字形,從?厃聲,“厃”本身又是人在巖崖之上(廠,即巖崖,讀作yan1),又文字學家認為“厃”就是危的初文,“?”,就是有節止不要太過,即人在巖崖高處,要有戒懼之意;也有學者認為,“?”是跪坐的人,“?”是站立的人,不論是在巖崖上還是巖崖下,人所處的地方都是危險的地方;還有學者說,危就是人在厄上為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