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草書最為難,龍蛇竟筆端。”想把這一字體寫好,是很不容易的,它考驗的是對筆法的融會貫通、情感的流暢以及筆勢的自然,能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才稱得上大師。我們在學草書時,一般會選擇晉唐名家法帖,尤其是“二王”、張旭、懷素的作品。 ![]() 這是非常符合“取法乎上”原則的,學界認為,懷素的小草是入門和打基礎的最佳范本,也是“直入魏晉”的一條捷徑,這是因為:“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而且筆畫、結字質量又極高:“懷素書取法于張長史,其妙處在不見起止之痕,前張(旭)后黃(庭堅)皆當讓素師獨步。” ![]() 懷素小草作品極少且真偽難辨,極為出名的《論書帖》《小草千字文》均被判為偽作,而臺北故宮珍藏的《效古人草書冊》則被學界定為懷素僅存的小草墨跡真品。而且,這幅字字數多、篇幅長,足以滿足長期臨摹需要。 ![]() 《效古人草書冊》其實是懷素把上千年草法匯總的一部“筆法大全”,他以崔瑗、杜度、張芝、索靖、鐘繇、皇象、二王的筆法為基礎,有對臨之作,也有意臨之作,還有獨創作品。不夸張地說,如果能把這20幅字學習通透,也就學到最正宗的魏晉筆法了,你就是下一個“草圣”。 ![]() 此作縱約28厘米、橫超過4米,洋洋灑灑百余行、近2000字,字徑大小約2厘米,包含章草、行草、細草、大草等字體。懷素把每位書家的特征總結的準確且清晰,舉例來說“效鐘元常書”,是以鐘繇筆法縮寫,用筆圓勁內斂,結字寬綽略扁。 ![]() 而“效索將軍書”,則是以索靖筆法書就,筆畫大開大合、遒勁縱橫、銀鉤蠆尾,結字欹側險絕、俯仰顧盼、牽絲引帶,氣勢極為貫通。到了臨摹“二王”時,則再現了王羲之草書的略帶隸意、內緊外松、緊湊縱長的特點,以及王獻之妍美瀟灑、連綿不絕、以縱取勢等。 ![]() 《效古人草書冊》對于我們學習這些古代名家起到了指引作用,可以事半功倍的學到其精髓。再看懷素的獨創作品,露鋒起筆、順鋒入紙,調轉中鋒,沒有任何刻意的痕跡,筆畫遒勁而不失靈巧,似“錐畫沙”般有韌性。結字因字賦形,左右結構高低錯落,上下結構則疏密、輕重有別,墨色枯潤得宜,沒有任何的霸悍和“江湖氣”。 ![]() 《效古人草書冊》筆法醇正、筆畫精到、結字靈動、墨色自然、氣韻超凡入圣,幾乎找不出任何的瑕疵,是一部草書入門與精進的上佳法帖。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