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自取 剛才高鐵上碰到一位很帥、很酷的姑娘,她坐在我旁邊,我看她手中拿了本封面油畫很自然的圖書,我向她借閱了幾分鐘。 看到了和她相同的頁數,終點站西安站也快到了,我便把書歸還給了她。 她興許知道了我們有共同愛好,和我聊了另一本書和她的一些感悟。 “如果你也喜歡戶外,你可以看另一本書,我還做了筆記。” “我看你穿了一身戶外,想著你肯定喜歡戶外。” “這本書,作者記錄了一位離珠峰頂只有200米的王者(故意寫錯的字,但我更希望稱是王者),在去世40年(我可能會記錯,畢竟沒看原書)后,才被發現。” “這本書還有紀實意義。” “不僅僅是紀實,作者還寫了他對戶外的感想等。” “我們可以加個微信嗎?你把讀書筆記發給我,這本書我肯定會看。” “可以呀,筆記能發pdf,再見了。” ![]() 我們互相告別,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她步伐矯健,著實很吸引人。 “勝肽”是一個專業術語,還有另一個叫法,我給忘記了,哈哈哈??。 反正就是說人對痛苦上癮,載體會是任何人或事。下丘腦會分泌“勝肽”促使事件完成,也就是心想事成。 前幾天有一篇文章我提到,某地某人我會受到應激反應,產生心悸,今天還是那個某地某人發生了相似的場景。 我躺在床上等著“心悸”出現,一秒兩秒還真沒有了。我想到了“勝肽”,想到了它在這個場景已經無法控制我了。 之前的生活,我很變態,有點心理畸形,很享受痛苦,可以說在品味,生活習慣了痛苦。 經歷了很多事情后,我發現這種狀態不再使我享用,可能是看透了“勝肽”的把戲,也可能是我不再想沉浸在重復且相似的痛苦里蹉跎歲月,我厭倦了。 人忽然間的改變真的很瞬息,都不需要萬變。我都沒有察覺到我察覺到了“勝肽”的出現,可笑的是竟然還在靜靜期待等待被它控制。 上一次心悸出現我反問了我幾句話。 “為什么你會生氣?” “我討厭別人不經過我允許動我的東西。” 我和別人事后溝通過,不應該動別人私人物品,丟了那該怪誰?也給她說明有公共物件可以使用。 對人不帶偏見很難,但今天我著實想再次印證我不喜歡,甚至說討厭某個人,但深層或者潛意識我已經釋懷釋然,或者說我進入到了某一個高層的意識。 我竟然不對她帶有偏見,所以我對她所給我帶來的麻煩不帶有成見,進而我沒有負面情緒出現。 之前是視而不見的壓抑,現在是真的不見。我的世界沒有她,我不受力了。 看著一系列我的變化,我睡著了,沒一會兒又醒了,有點小興奮,因為這是一次夸歷史的時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