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譯文、賞析 / 嚴勇 譯文 ![]() 遙遠的秋夜,本該是寂靜的,卻有清瑟聲漫出來。蕭瑟的西風,本該是肅殺的,卻生出翠綠的藤蘿。 殘剩的螢蟲,棲息在綴滿玉露的草葉上,早歸的鴻雁,掠過閃著金光的銀河。 高高的樹林,在晨光中,依舊枝繁葉茂;遠遠的山峰,在晴空下,更顯層疊繁多。 當淮南的第一片秋葉飄落,便已能想見洞庭湖畔,秋風正掀起微波。 注釋 ![]()
賞析 ![]() 這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一首詠早秋詩。 許渾的詩歌風格為“清麗婉約”。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緊緊圍繞“早秋”二字,從細微(殘螢、玉露)到壯闊(早雁、金河),再到遠景(高樹、遠山),最后由落葉觸發(fā)情感,道出早秋的清寂與遼闊,以及詩人的追求與節(jié)操。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首聯(lián)是說,遙遠的秋夜,本該是寂靜的,卻有清瑟聲漫出來。蕭瑟的西風,本該是肅殺的,卻生出翠綠的藤蘿。這是寫“生命之茂盛”。 首聯(lián)即對仗,兩兩又對比,以遙夜之寂靜,對比清瑟之聲響;以西風之蕭瑟,對比翠蘿之生機。實在起筆豪邁,樂觀積極,一掃秋日詩之憂沉。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頷聯(lián)是說,殘剩的螢蟲,棲息在綴滿玉露的草葉上,早歸的鴻雁,掠過閃著金光的銀河。這是寫“早秋之物候”。 早秋時節(jié),螢火蟲會出現(xiàn)在草葉上,有腐草為螢之說。大雁也開始南歸,為下文寫高處遠景與詩人相思埋下伏筆。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頸聯(lián)是說,高高的樹林,在晨光中,依舊枝繁葉茂;遠遠的山峰,在晴空下,更顯層疊繁多。這是寫“早秋之景色”。 這兩句讓人想起王維的詩句“山色有無中”,高、密、遠、多,眾多形容詞的運用,讓秋日的風景多了一絲沉淀與厚重,為下文情感出現(xiàn),進一步做鋪墊。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尾聯(lián)是說,當淮南的第一片秋葉飄落,便已能想見洞庭湖畔,秋風正掀起微波。這是寫“詩人之思念”。 前一句化用“一葉驚秋”,后一句為全詩感情落腳點。“洞庭波”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寫秋風落葉,是為了表達“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年華易逝,而功名未立,何其悲哉! 詩人想起秋風落葉,想起汨羅屈子,心中同樣有光陰之美,不舍晝夜,而年華虛度,人生易老之惆悵。詩人欲以屈原之高潔,寫出心中之節(jié)操,讓整首詩更加厚重博大。收尾余韻悠長,留白甚多,空間縱橫,不可謂不高妙。 |
|
來自: 昵稱503199 > 《古詩詞日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