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詩侃天地 時至八月,浩浩長風,雖未送走漫漫長夏,卻已迎來了早秋的縷縷涼風。 這縷縷涼風,不似春之溫婉,亦無冬之凜冽,但它卻帶著幾分秋日的淡然與期待,輕輕拂過心田,引人深思。 它像是一位智者,用其獨有的方式提醒我們:在享受當下熱烈的同時,也應該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秋的寧靜與豐盈。 ![]() 這份寧靜與豐盈,使得每一個人都在心中都種下了一份對秋的期待。期待著那一場場細雨能洗凈凡塵俗世的粒粒塵埃,期待著那一片片落葉能鋪就我們心中金色的夢境。 而唐詩中一首關于早秋的詩,就描繪了我們心中對秋的這一份期待,這首詩就是晚唐詩人許渾的《早秋》。 許渾的這一首《早秋》意境極高,全文沒一個“秋”字,卻描繪出了我們心中最經典的秋景。其詩如下: 《早秋》 晚唐·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 詩人及背景:許渾,字用晦,約生于791年,卒于858年,祖籍安州安陸,寄寓于潤州(江蘇鎮江),乃武后朝宰相許圉師之后裔。 他于文宗大和六年(832)高中進士,歷任當涂、太平縣令,后因疾卸任。大中年間,復入朝為監察御史,終因健康之故請辭歸鄉。 后又重返仕途,擔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再升睦、郢二州刺史。晚年,他退隱潤州丁卯橋畔,悠然自得,編纂個人詩集《丁卯集》。 其詩作以近體為主,尤擅五七言律詩,風格圓融穩健,平仄自成體系,世稱“丁卯體”,且多涉水景,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許渾一生坎坷,面對仕途的屢遭挫敗,前景黯淡無光,他內心充滿了對未來道路的迷茫與不解,遂萌生了歸隱山林之念,卻又難以割舍不甘,不愿就此在江邊了此余生。 在這樣的情景下,他揮毫潑墨,創作了這一首詩作,以抒發內心復雜的情感與抉擇的掙扎。 ![]() 深度賞析:開篇的“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兩句描述了初秋的長夜,到處清涼一片,更有瑟音清逸,聲聲入耳。此時,秋風驟起,使得夜里的青蘿搖搖晃晃。 此處的“瑟”指的是琴瑟,而“清瑟”便是指琴瑟發出的清脆俊逸之聲;“西風”字面意思是指西面吹來的涼風,此處指的是秋風;“翠蘿”指的是能爬蔓的綠蘿。 “西風生翠蘿”中的“生”字,巧妙地描繪了綠蘿隨著夜里的清風而起,更加的綠意盎然,仿佛大自然無聲的滋養,讓這份翠綠更加的生機無限。 同時,這個“生”字,還暗示了早秋的無限溫柔,它既沒有落木飄飄的蕭瑟,也沒有萬物蕭條的肅殺。 轉至頷聯,“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兩句是說,秋風一來,就剩下那星星點點的殘螢。 它們棲息在晶瑩剔透的露珠裝扮著的花草之間,而如金河燦爛的初秋的夜空,也開始有陣陣的雁群,掠過星星點綴的夜空。 ![]() 這頷聯的兩句詩,將視角轉向那初秋的細微之處,其中的“遺螢”是指夏末初秋遺留下的螢火蟲;“玉露”則形容初秋那如珠玉一般晶瑩剔透的露珠。 而其中的一個“棲”字,描繪出螢火蟲那微弱的光芒與潔白的露珠相交織,構成了一幅寧靜清幽的畫面,清冷卻不刺骨。 在這樣一幅寧靜清幽的畫面中,還有天際的一陣雁影掠進了其中。這些候鳥對季節的變遷異常的敏銳,即便秋意尚淺,它們也會踏上遙遠的遷徙之旅。 它們的出現,不僅僅成為了這初秋的夜空的一道風景,更預示著季節的更替,以及秋天的來臨。 頷聯第二句“早雁拂金河”中的“金河”代指秋水。金為秋天到來之象征,故而我們把秋天叫作“金秋”,詩人在此處更是把秋水稱之為“金河”。 這里的一“拂”字,生動地展現了雁群的匆匆與急切。這個“拂”字的使用,使得我們仿佛聽見了雁群振翅高飛的呼嘯聲,而這呼嘯聲,則承載著雁群對遠方的急切向往。 ![]() 到了頸聯,“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兩句描寫了初秋遠山的茂林修竹,尚有層層綠葉,綠意盎然。 此時,深秋未至,百草尚立,林木葳蕤,酷熱依然,枝頭的綠意不減反增,遠望而去,滿目皆是勃勃生機的畫卷。 此外,晴空萬里,云消霧散,遠山近巒,清晰可見,而且仿佛天地之間,又悄然挺立了幾座峻峰,引人遐想。 這兩句詩,不僅描繪了高樹之密、遠山之多,更在不經意間勾勒出了初秋的清新脫俗與迷人景致,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內心的歡暢與愜意。 此處的一個“密”字,用得極為傳神,盡顯初秋之時林木的茂盛;而“多”字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凸顯了遠山在晴日的照耀下更顯壯觀。 這二字的精妙獨到,不僅展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更將初秋的自然之美細膩而生動地呈現于讀者眼前,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幅清新脫俗的早秋畫卷之中。 ![]() 到了詩的尾聯,“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兩句化用了《淮南子》中“見一葉而知秋”的哲思,又巧妙融入古人常用的“洞庭波”這一古典意象。 在這兩句中,詩人以一頁黃葉、幾縷秋波,勾勒出初秋的溫婉與清新,同時也微妙地透露出詩人心中那份不易察覺的淡淡哀愁。 隨著秋風的輕撫,歲末的鐘聲似乎也在遠方隱隱回響,喚醒了詩人深藏心底的思鄉之情。 這兩句詩的表達,不僅僅是詩人對季節變換的敏感捕捉,更是他對時光流逝、歸期未定的淡淡憂慮。 全詩之中,從“清瑟悠揚,翠蘿輕繞”的寧靜,到“殘螢點點,早雁南飛”的生動,再到“高樹挺立,遠山含煙,一葉知秋,波光粼粼”的廣闊與細膩。 每一處景致都精準地捕捉了早秋獨有的韻味,展現了詩人超凡脫俗的文字駕馭能力。 ![]() 這些意象,如同精心布置的景致,讓人在字里行間感受到早秋的清新與雅致,同時也對詩人那份細膩入微的情感表達贊嘆不已。 因此,許渾的這首詩不僅是對自然之美的頌歌,更是心靈深處情感波動的細膩描繪,讓人在品味之余,不禁沉醉于那份淡淡的秋意與鄉愁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