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挘骸叭绻较蝈e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誠然,很多人被“努力就會成功”的道理迷惑了,不知道停下來權(quán)衡利弊,調(diào)整方向。 假如前方有萬丈深淵,越過去確實很精彩,但是沒有越過去,就是悲劇。退下來,換一條路走,不是認(rèn)慫,而是頭腦聰明。 作為父母,要告訴孩子,如果不想淪為底層人,一定要遠離以下幾種努力方式。 01 “從眾式”努力的人,淹沒在人群里。 小時候我們學(xué)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一群孩子在嬉鬧,忽然有一個孩子掉進了大水缸。 孩子們立馬就慌亂了,有人去喊大人,有人嚇跑了,怕承擔(dān)責(zé)任。唯有司馬光沒有慌亂,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人。 后來,司馬光成為北宋的重臣,顯赫一時。 其實,司馬光長大之后,還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行為。 比方說,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圓溜溜的枕頭,一旦頭從枕頭滑落,就會醒來,要么讀書,要么思考。 還比方說,在可以三妻四妾是時代,他選擇了一生只愛一個人。 父母看孩子,一旦發(fā)現(xiàn)有林類的行為,就會使勁去糾正,認(rèn)為這太丟人,不符合常理。 父母習(xí)慣用“奇葩、怪異”等詞語去形容不一樣的孩子。
如果父母一開始,就用褒義詞去形容一個不尋常的孩子,那不是更好嗎? 俄羅斯方塊游戲告訴我們,三塊一模一樣的方塊疊加,就會消失。人也是一樣,總是從眾,就會淹沒在人群里,從而失去自己的個性,想法,也不敢獨自去嘗試了。 人習(xí)慣從眾,那就會變成社會的“大多數(shù)”。要成為高人,不可能。 人群的整體結(jié)構(gòu),如“金字塔”一樣,基礎(chǔ)是龐大的,越往上人越少。眾人,就是人群的基礎(chǔ),而高人就是少數(shù)人。 鼓勵孩子做少數(shù)人吧,成長的路線不一樣,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02 “機械式”努力的人,效率非常低。 我是70后,我的父母是農(nóng)民。 父母很勤快,把田埂上的野草,一點一點鏟除。稻田,充分利用,春種秋收,從未耽擱。 到了農(nóng)忙的季節(jié),父親借著月色去收稻谷。 菜園里,總是郁郁蔥蔥。菜園的周圍,用石頭壘了一米多高的墻。 可是我的父母,一輩子都窮。到五十多歲的時候,住在土磚屋里,還要種地才能有生活費。 父母的努力,一直在重復(f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年歲歲種稻子。 相對而言,村里那些富起來的人,他們就不是重復(fù)努力了。 同村的老劉,把一部分稻田,種上了黃桃,把菜地種生姜。收入多樣化,也就多了很多。 同村的老李,把稻田租給他人,自己去縣城開飯館,成為了村里第一個在縣城買房的人。
多少人,吃苦一輩子,做牛做馬,到了晚年,還是吃苦。如果不改變,他們的子孫,也要做牛做馬。 還有很多的老人,沒苦硬吃。比方說,夏日炎炎,非得去挖土,結(jié)果病倒了,耗費幾百塊醫(yī)藥費。而他這塊土,總收入都沒有一百。 在低價值的事情上,重復(fù)做,那就是消耗自己,得到微薄的收入。一直消耗自己,也就是滿足溫飽而已。 有一個詞語,叫“事半功倍”。 如果能找到高效率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做,那收入就迅速漲上來了。 同樣是種地,機械化之后,效率就大幅提升了。 同樣是開店鋪,大家分工協(xié)作之后,就忙得更有價值了。 同樣是養(yǎng)豬,科技化越高,收入越高。 為了避免機械式重復(fù),應(yīng)該鼓勵孩子們,不斷去打破原有的格局。也要不斷學(xué)習(xí),打破原有的認(rèn)知。 03 “拼命式”努力的人,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似乎拼命去做某些事,在后來就會得到回報。 其實不是這樣的,多少人,一旦拼到健康都弄丟了,后來得到的金錢和地位,都撐不起幸福,反而不如那些簡單生活的人。 能夠在六十歲之后,還非常健康的人,這才是高層次的人。他往老人群里一站,就是人上人。 父母們,要教會孩子好好讀書,學(xué)習(xí)技能,也要教會孩子,懂得“適可而止”。
《舌華錄》中有一個故事。 蘇軾和朋友章惇外出游玩,遇到一處懸崖峭壁。 章惇說:“去對面峭壁上題字吧。” 蘇軾看了看,拒絕了。 章惇卻用大膽地走到峭壁,寫下:“蘇軾章惇游此。” 有人笑話蘇軾膽小,但蘇軾不以為然。 就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后,第一時間也是求生。 正因為蘇軾堅持好好活,后來才有了文學(xué)家,美食家等贊譽。 人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成就自己,而不要用一次冒險,去體現(xiàn)人有多悲壯。 成為高人,需要厚積薄發(fā),循序漸進。生命長一點,一切皆有可能。 04
父母育兒,不是讓孩子用某個固定的模版,要鼓勵他們敢于自我創(chuàng)造。 如果努力沒有效果,不如好好休息,養(yǎng)精蓄銳。 如果努力沒有希望,不如學(xué)會放棄,重新開始。 如果努力弄丟健康,不如鍛煉身體,來日方長。 努力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樣,一開始就脫穎而出。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