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慎子》有言:“家富則疏族聚,家貧則兄弟離?!?/span> 經濟富裕,家人和睦,足以消除家中大多數的矛盾。 但有的家庭,沒有揭不開鍋的窘境,也沒有震耳欲聾的爭吵。 空氣中卻總是彌漫著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毫無生機與溫暖。 因為一個家最可怕的,不是貧窮,不是吵架,而是這1個字:犟! 嘴巴犟:拒絕溝通 中國有句老話:“話到理自明?!?/span> 家人之間,把話說明白,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最怕有一個嘴犟的人,有意見不明說,有想法不坦誠。 你想開誠布公,對方卻愛搭不理,一言不發,拒絕溝通。 這種行為,就好比一把鈍刀子,不見血,卻致命,讓人抓狂無計可施。 不是只有打罵才算暴力,一張沉默寡言的嘴,比拳頭更硬,比巴掌更疼。 溝通得不到反饋,再深厚的情分,也會在無聲中消磨殆盡,終將走向支離破碎。 演員沈騰和劉濤曾在節目上合演過一個小品《話癌》,黑色幽默的笑話背后戳中了多少家庭的隱痛。 男主人公在家里,好似一個啞巴,基本不和妻子說話。 每次妻子想通過交流解決問題,得到的永遠是沉默的反擊。 妻子為此歇斯底里,拼命質問他:“你說句話你會死啊。你多久沒跟我正經說過話了,早知道這樣干嘛要娶我啊!” 即便如此,男主人依舊嘴巴死犟,始終是默不作聲的態度。 最后,妻子忍無可忍,和他離了婚。 《喻世明言》中講:“知心人至話相投?!?/span> 一個家幸福與否,不僅在于物質基礎,更在于情感回應與交流。 倘若沒話講,外表再光鮮亮麗,家庭成員也會感到無比窒息痛苦。 嘴不犟,聊得來,大事商量,小事分享,句句有回音,才能家和人安,心暖情深。 脾氣犟:隨意翻臉 《菜根譚》有言:“殺氣寒薄,和氣福厚。” 脾氣越溫,福氣越深,對家人寬容大度,方能福澤深厚。 而那些福氣淺薄的家庭,往往都有一個脾氣犟的人。 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一有分歧就立刻翻臉,不惜大動干戈。 到頭來,傷人又傷己,將原本和美的家拖進無休止的內耗內斗中。 翻譯家傅雷的脾氣就以剛烈倔犟著稱,在家對妻兒動輒大發雷霆。 小時候,兒子傅聰學琴有絲毫懈怠,頭上便會迎來狠狠的一巴掌。 傅聰每天都在驚恐中度過,母親即便心疼也不敢過于干涉,否則只會打得更狠。 有一回,錢鐘書和楊絳作為鄰居前往傅家拜訪,剛進門就看到傅聰被綁在樹上,皮膚被勒得發紅發紫。 楊絳見狀連忙將他抱進屋子里,但傅雷仍欲動手打他,被錢鐘書急忙攔住。 他們怎么也想不到,在外溫和儒雅的傅雷,對家人竟如此惡劣,旁人勸都勸不動。 也正因此,傅聰長大后變得極度叛逆,父子倆差點恩斷義絕,直到多年后才稍稍緩和。 古語有云:“乖氣致戾,和氣致祥?!?/span> 脾氣犟,常翻臉,這種自我和任性,是以親情割裂為代價。 縱使骨肉情深,也會離心離德,甚至反目成仇,家不成家。 永遠不要和重要的人,計較不重要的事,修煉脾氣,舍棄犟勁,方可迎祥納福。 認知犟:固執己見 《六韜》中說:“勿以獨見而違眾?!?/span> 千萬別因自己的想法獨到,違背眾人之意。 但認知犟的人,把自己放在權力中心,聽不進家人的半點意見。 他們的關注點不在于解決問題,而是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可是,當家里出現一個“總是正確”的人,離搖搖欲墜也就不遠了。 華中師范大學戴建業教授,曾分享過自己和妻子年輕時的故事。 他來自湖北農村,而妻子出身于城里干部家庭,兩人生活環境相差懸殊。 婚后,他看到妻子花錢大手大腳、對物品挑三揀四,實在是忍無可忍。 他一味認為勤儉樸素才是對,毫不將就便是錯,于是開始指手畫腳,試圖改變對方。 果不其然,這激起了妻子的反抗心理,覺得他不可理喻。 不僅對他的話置若罔聞,還對他反唇相譏,數落他小氣,蜜月剛過,小家就硝煙四起。 后來,戴建業深刻反思自己,放下“正確”的認知,兩人才繼續相濡以沫。 固執源于無知,改變基于見識。 認知越淺薄的人,思維越僵化,態度越犟,常與家人站在對立面,生活一地雞毛。 唯有提升認知,尊重不同,理解差異,卸下套住家人的枷鎖,幸福和順才會在家中生根,撐起一個家的未來。 文末點亮小紅心,鼓勵下儒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