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集中監測系統記錄的道岔動作電流曲線能反映道岔在轉換過程中道岔控制電路工作狀態、轉轍機運用狀態,通過對道岔動作曲線的分析,能了解道岔轉換時的運用質量,還能在故障時進行輔助判斷,指導現場有針對性的進行故障處理。熟悉《維規》中的標準要求,掌握道岔工作電流大小及道岔轉換時間等參數,能及時發現道岔運用過程中特性超標現象的曲線差異。必然應做到了解交流轉轍機控制電路工作原理。道岔功率曲線能直觀地反映道岔機械部分運用質量,而道岔動作電流曲線更側重于記錄道岔動作電路的工作狀態。因此要做好道岔動作電流曲線的分析,特別是道岔電流故障曲線的分析,必須掌握道岔控制電路工作原理。 如上圖所示,三相交流轉轍機動作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 第一步,1DQJ吸起:1DQJ吸起后,道岔動作曲線開始記錄。 第二步,2DQJ轉極:在2DQJ轉極時,動作電流曲線將出現一個較大峰值(為表述方便,文中將道岔開始啟動時產生的瞬間大電流簡稱為啟動電流),說明道岔啟動電路已接通,道岔開始動作。 第三步,道岔動作:道岔動作過程分為解鎖、轉換、鎖閉三步。 解鎖與轉換的分界點以斥離尖軌開始動作為準,鎖閉時以斥離尖軌密貼到位為準。 第四步,啟動電路斷開:道岔轉換完畢,自動開閉器接點轉換到規定位置,斷開啟動電路,使BHJ落下,1DQJ自閉電路斷開進入緩放狀態(《維規》中規定:24V條件下,JWJXC-125/80型繼電器在失磁時緩放時間不小于0.5S)。在1DQJ緩放時間內,啟動電路中仍有兩相小電流存在(為表述方便,后文中將此電流按其形象簡稱為“小尾巴”),這是由于道岔到位后自動開閉器接點接通了室外表示電路,此時室內1DQJ還在緩放中,1DQJF也未落下,三相交流轉轍機電源380V還在向外輸出,有兩相(定位為X1、X2,反位為X1、X3)能經室外表示電路構通回路,從而產生電流。“小尾巴”的長短取決于1DQJ緩放時間;電流數值的大小取決于表示回路電阻,一般為0.5A左右。 第五步,1DQJ落下:1DQJ經過緩放后落下,停止記錄道岔動作曲線。 二、案例分析 1.案例1: 道岔動作曲線無啟動電流 分析: 啟動電流的出現說明道岔2DQJ轉極,圖中左側故障曲線中一直無啟動電流出現,說明2DQJ未轉極 常見原因: (1)2DQJ轉極電路開路。 (2)2DQJ繼電器特性不良。 (3)1DQJF電路故障無法勵磁。 2.案例2:道岔啟動電流出現晚 分析: 道岔動作曲線開始記錄說明1DQJ勵磁,正常情況下0.2S左右2DQJ即轉極,出現啟動電流如圖右側正常動作曲線所示。而圖左側異常動作曲線中,道岔動作曲線開始記錄近2S后才出現啟動電流,說明2DQJ轉極晚。 常見原因: 2DQJ繼電器特性不良。 3.案例3: 道岔曲線記錄時間過短 分析:從圖21中動作曲線分析,1DQJ正常勵磁、2DQJ也正常轉極,且從三相電流均有數值的情況判斷,道岔啟動電路也正常構通。但道岔動作曲線也只記錄了1秒鐘,說明1DQJ吸起1秒后即落下,由此可判斷,在2DQJ轉極后1DQJ無法自閉。需對1DQJ自閉電路及自閉電路中涉及的繼電器(如QDJ、BHJ、TJ等)電路進行檢查。 特殊說明:在多機牽引道岔中(以5機牽引道岔為例),其尖軌J1、J2、J3在動作時存在聯鎖關系,某一動不能動時,其他兩動也將由于ZBHJ落下而無法動作。芯軌的X1、X2間也如此。因此,當多機牽引道岔出現上述動作時間過短曲線時,須對所有分動曲線均進行查看(例如J1出現此曲線則需查看J2、J3同一時間的動作曲線),動作時間最短的分動道岔才是故障點。 常見原因: (1)1DQJ自閉電路中各接點或繼電器線圈故障導致1DQJ無法自閉。 (2)DBQ不良無輸出或BHJ自身故障等導致BHJ無法吸起。 (3)QDJ阻容不良導致扳動道岔時QDJ落下(通常情況下會導致尖軌或芯軌所有分動都只能動作同樣長時間)。 (4)ZBHJ電路中故障導致ZBHJ在道岔扳動時無法吸起(通常情況下會導致尖軌或芯軌所有分動都只能動作同樣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