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神希園」的第 992 期 原創 來源 l 神希園(ID:shenxiyuan999)從中醫角度而言,氣機的正常運行,往往是我們身體康健的重要表現,在臨床上,有很多病癥的出現都跟氣機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幾乎都含有氣機,而當氣機存在不足時,便會增加疾病發生的幾率。但在中醫體系中,也有不少中藥都具有很好地補氣功效,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人參,它作為醫家補氣的常用藥,就能發揮大補元氣的作用,此外,與人參具有同樣療效的黨參以及我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攝入的山藥,均具有補脾益氣之效。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味藥材,更是氣虛之人的“福音”,它不僅能補充氣機,并且還能補充全身的氣機,這味中藥藥性平和,不會出現補之太過的現象,它便是黃芪。 明代名醫李時珍曾說過:“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而黃芪素來就被人們稱為“補氣之長”,具有很強的補氣能力。黃芪最早的入藥記載是在《神農本草經》中,這味中藥,味甘性溫,主要歸入脾經和肺經,除了具有補氣作用外,還具有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等能力,在臨床上的使用非常廣泛,那么,這味妙藥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應該如何運用呢? 如果大家在平日里會經常感覺乏累,完全提不起來精神,那么這就很有可能是自身氣機不足的表現,而黃芪作為“補氣之長”,能夠很好地補充氣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可以依靠黃芪來幫助自身緩解諸多不適。 此外,舌頭有明顯齒痕的人,也可以通過黃芪來加以改善。要知道,人體之所以會出現舌頭有齒痕的現象,往往與氣機密切相關,當身體出現氣虛問題時,體內就很容易滯留一些沒有及時排出的濕氣,久而久之,這些濕氣便會聚集在口腔、舌體,在經過兩邊牙齒的擠壓后,就會形成齒痕。而黃芪具有一定的利尿消腫作用,此作用之所以得以發揮,根源其實就在于能補充脾氣,因此,使用黃芪也能緩解此病癥。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如果自身脾氣不足,那么脾主運化的職能便會受到影響,由此就會導致水濕泛濫,而黃芪甘溫,善入脾胃,是補中益氣的要藥,屬于標本兼施,治療氣虛水腫的常用中藥,當然,一般情況下,醫家也會常將黃芪與白術、茯苓等利水消腫的中藥同用。 不僅如此,對于平日里不愛講話或是講話時聲音低微的人來說,也可以將黃芪泡水喝,來加以緩解,中醫認為,這類病癥屬于肺氣虛證,是由肺氣不足,肺氣宣發肅降異常所致,而黃芪入肺經,不僅具有補氣的能力,還能提氣,非常適合肺氣虛弱、咳嗽日久、氣短神疲的患者使用,可以將黃芪和杏仁、款冬花等祛痰止咳平喘的中藥配伍,以幫助改善病癥。 中醫認為,黃芪在二便的排泄方面,也能發揮一定作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受到腹瀉的困擾,那么就可以通過服用黃芪來加以緩解,因為氣機運行具有固攝的作用,除了能將津液固攝外,我們攝入身體的食物,也同樣需要氣機的固攝,然后才能慢慢被消化,而若是氣機存在不足,那么就會導致固攝異常,進而出現腹瀉。 
既然黃芪能用于緩解腹瀉,那么針對便秘病癥,黃芪同樣也能發揮一定療效,因為便秘的誘因有很多,可能是津液不足,難以推動糞便的排出,這多與上火有關;但也有一種便秘叫做氣秘,多由氣虛、氣血不足所致,這種便秘的主要特點是能排出糞便,但過程比較費力,此外,排出的糞便多為細條狀,那么用黃芪改善自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黃芪這味奇妙的中藥,比人參的補性還好,升陽氣、補脾胃、益肺氣,緩解腹瀉與便秘,十分奇妙。當然,黃芪的作用還遠不止于此,它還具有托毒生肌、降血糖等作用,總之,它就是一味在臨床使用范圍上非常廣泛的一味中藥,其“神奇”之處,值得大家多去鉆研、了解。 溫馨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對任何方藥或治療的推薦,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如有診療需要,請到當地醫院就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