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這兩句詩,成了千百年來酒桌上的經典吟誦。每當觥籌交錯之際,總能讓人想起岑參——那個在邊塞風雪中留下無數壯麗詩篇的唐代詩人。而這句詩,正是岑參酒后寫下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的尾聯。 岑參的詩,既有邊塞的壯闊,又有內心的柔情。他的故事,貫穿了盛唐的輝煌與衰落,也見證了一個詩人在亂世中的起伏與掙扎。 邊塞豪情 岑參第一次出塞,是在河西幕府的涼州城。那是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彎彎的月亮掛在城頭,照亮了涼州的十萬家燈火。酒過三巡,岑參與一眾幕府同僚對月暢飲。他看著胡人彈琵琶,聽著那曲調中夾雜的鄉愁與豪情,胸中豪氣頓生,揮筆寫下了《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詩中那句“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成了千古傳頌的名句。 然而,這次出塞并不如意。高仙芝對岑參的才華并未青睞有加,反而讓他在幕府中屢屢受挫。直到封常清的出現,才讓岑參的邊塞生活有了新的轉機。封常清賞識岑參的才華,將他引入自己的幕府。后來,岑參寫下了另一首傳世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岑參與武判官在北庭都護府話別。帳外是萬里冰封的天山,帳內是酒杯相碰的離愁別緒。岑參高呼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邊塞的雪景與離別的惆悵化作一首詩,傳唱千年。 盛唐落幕 岑參的詩,見證了盛唐的巔峰,也記錄了它的衰落。公元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在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爆發。那一年,岑參的恩主封常清臨危受命,倉促組建軍隊抵抗叛軍,卻在汜水大敗,洛陽失陷。后來,封常清被誣陷,與高仙芝一同被斬。岑參聽聞噩耗時,已是幕府解散、人事全非。 戰亂中,岑參被困在北庭都護府,無法回京。直到杜甫聯名上疏,岑參才得以重回長安。然而,回京后的他并未迎來仕途的春天。盡管被授予右補闕一職,岑參卻始終未受到重用,甚至遭到同僚的排擠。宦海沉浮的他,幾度萌生辭官歸隱的念頭,但為了妻兒,他又不得不在仕途上苦苦掙扎。 從公元758年到765年,岑參的官職幾經變更,卻始終未能施展抱負。直到他被任命為嘉州刺史,才迎來了仕途上的一線曙光。然而,當他試圖為百姓減免賦稅時,卻遭到地方官員的冷遇。滿腔熱情被澆滅后,岑參的心態也逐漸轉向平和。他開始用詩歌記錄自己的感慨,寫下了《蜀葵花歌》,感嘆人生如花,轉瞬即逝。 邊塞詩人的落幕 公元768年,岑參罷官,計劃由水路歸長安,與家人團聚。然而,歸途并不順利。船行至戎州時,因戰亂阻斷水道,他不得不改道成都。可成都也不太平,只能暫時棲身驛站。久居異鄉的岑參,望著遙不可及的長安,心中滿是無奈。 一年后,岑參在成都驛館病逝,終年55歲。他的一生,既有邊塞的豪情壯志,也有仕途的坎坷不平。無論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麗,還是“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的灑脫,都成為后人吟誦不絕的詩句。而他作為邊塞詩人的獨特風格,也為唐詩增添了一抹不可替代的神韻。 你最喜歡哪一句詩? 岑參的詩,總能讓人感受到邊塞的壯闊與人生的豪情。他用詩記錄了盛唐的邊塞風光,也寫出了自己的悲歡離合。無論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還是《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的“一生大笑能幾回”,都讓人不禁聯想到那片風雪邊疆。 那么,你最喜歡岑參的哪一句詩?或者說,他的詩中,哪一處最能打動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