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電影院的戰績還算不錯,都沖刺上百億了。 光南京照相館都快 30 個億了,其他還有幾部電影,那票房成績目前來看都很不錯。 但是電影院沒有幾家真正賺錢的,大部分都活不下去,為什么? 還是成本太高了,而利潤呢? 比較少,因為我做過實體生意,開過輔導班。那教育機構,相對于其他的實體行業來說,毛利算是很高了。 當初開輔導班的時候,差不多有 10% 到 20% 的成本要支付房租、水電,然后老師的成本大概在25%。 那這樣算下來的話,那么到手的純利,差不多有個50%,這是屬于學生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當時是半個月時間,就把教室的學生全部裝滿了,才達到了這樣的一個效果。 后來因為盲目的擴張。而周圍的競爭機構越來越多。 導致我們新店開始產生巨額虧損,雖然也招了些學生過來,但是我們后來幾乎是屬于純忙活。 為什么呢?一邊要給房東每月支付房租成本,一邊要給老師成本,不能因為沒幾個學生所以就不招老師了,老師只會在學生越多,越會攤薄老師的成本。 水電倒是還好。 而電影院,它的投入成本就非常高了。 電影院的面積往往都非常大,所以電影院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還有水電費成本,其實都非常的高。 而電影票房的毛利其實很低。就這么說, 50 塊錢一張票,能有一半的毛利進到電影院的口袋里面,就非常不錯了。 然后電影院,其實他們更賺錢的業務,可能是賣一些周邊的,比方說可樂、爆米花,還有電影放映前接到的一些廣告,這個毛利其實都比電影院的那個電影高多了,再加上現在全國電影院太多了,而人們對電影的這個消費欲望,其實還是蠻少的。 雖然有時候會出非常大的,類似于哪吒 2 這樣的現象級票房,但是一年能有幾部哪吒 2 呢?一年能出一部哪吒 2 就不錯了,所以面對高昂的成本,很多電影院都在艱難地活著。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統計,說的是電影院的空座率是在40%,就是 40% 情況下一個人都沒有,還有很多情況下,可能就三五個人、十幾個人,不會說每場都滿座。 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年。 我幾乎跟所有的學員都講過,不要去搞實體行業,投入高,回報低,還難以轉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