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各門修行皆有:“道”、“法”、“術”、之分別。單以武學而論,“拳腳功法”當屬“法”之范疇。而“法”又有一曰“練法”、二曰“演法”、三曰“打法”、三種。其中“練法”是根基。凡、習武之人,每日必修。 “功法”。又有“內”、“外”操,之分別。一般,習內操者,多以“子時”為練功時間。做完內操后,再加以外操訓練。像每日晨時,在公園,廣場,鍛煉的人們,只能稱之為“健身”訓練,不屬于真正功法訓練范疇之列。 真正練功的人,一般都選在二、五更的時間練功。這并非是怕人看,主要是要求一個“靜”字。(子時,為天地之氣,陰陽交換之時的最佳時機)。 “金盅四手”(內家功法)訓練,必須要在子時練習。 “金盅四手”是內家功法的一種橫練方法,久練后,可增加內氣,和抗擊打的能力,是一種很不錯的功法,今寫出來,愿與同道分享。 金盅四手之來歷: 有一老者,走到我面前,跟我說:“知你習武已久,觀其所練功法,傳統而醇厚,今,我有一傳統功法,愿傳授與你,望你能傳承和發揚”。 原來,老者年齡以八十有五,幼年時,開始習武,專習武學內家功法,因年事已高,又沒有門人,所練功法,無法傳承,觀我多日,知其武德為人處事,還算可以,愿將所學,“金盅四手”這一功法傳授于我。 記得筆者初學少林功法時,聽先師講過“金盅罩”這一功法,知其屬于硬氣功范疇,但先師沒有傳授于我,今有這一機緣,不可錯過,當即表示愿學,并能將其發揚和傳承,然后,按武林規矩,給老者叩頭三個頭,以致謝意。 “金盅四手”這一功法,原來是金盅十二手。經歷代祖師傳承后,已丟失,現謹存四手,是武學之中,秘不外傳的一種功法,非常珍貴。 筆者經過一年的修煉,感覺“金盅四手”這一功法確實不錯,剛練時,感覺身體發脹,總是感覺有那么一股勁,在身上棚著,等到練習有半年多的時間后,身體又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那股勁沒了。(要說明的一點是,只要意念一動,身體就有向外脹的感覺。) 當時,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把托把桿給震斷了。事后想一想,這大概就是“內勁”在身體上所發揮的作用吧。 “金盅四手”這一功法,經筆者修煉后,感覺不錯,愿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功法部份待續。 金盅四手功法,準確地說,應該是金盅十二手。因其歷代相傳,已丟失八手,謹剩四手,可謂珍貴。筆者非常珍貴這一功法。雖然謹剩四手,但,經一年左右的習練,感覺,此功法確實不一般。 雖然練時沒什么感覺,一但意念一到,渾身就有脹感,就好象總有那么一股,使不完的勁在身上含著。 下面,就向朋友介紹這一功法。首先要說明的是,此功法剛練時,你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方向,任何時間,都可以練習。但,必須要選比較“靜”的環境練習為好,以免受外界干擾。 等百日筑基后,在按時辰練習。時辰(23—1)方位,春季(東方)夏季(南方)秋季(西方)冬季(北方)。如能按時辰,方位,去練,效果更佳。 另一方面,每個動作的練習,一定要達到五分鐘的時間。這樣,四個動作做完為二十分鐘,加上起式和收式,此套功法,所用的時間,共計為三十分鐘。 剛開始練習時,體能可能接受不了,但,必須堅持。過百日后,所有情況都會區于正常。 預備式(以面南站立為準) 身體自然而立,呼吸自然,目視前方。 起式: 左腳向左開步,稍寬于肩。雙手成掌(掌心朝下)向身體兩側劃弧,然后,向內翻轉(成掌心朝內)指尖相對,并上抬于胸前。 功法(一)撐 左腳向左側稍移動后下落,身體順勢下蹲,成正馬步式(蹲得越低越好)雙手內翻按于腹前。掌指朝前。然后,雙手右擺至身體右側,成雙掌心朝外(左手下,右手上)右手高不過肩,左手低不過胯。雙手掌撐開,兩虎口基本相對(中間隔二十公分)重心不動。 然后,雙手向下、向左移動至左手上,右手下(同右側一樣)。稍停后,在向右,向左,向右,向左,依次從復練習,堅持五分鐘(要慢)。 功法(二)扣 接前勢,馬步不動,雙手腹前下落(成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然后,雙手由下向內、向上抬,外翻至雙大臂平于肩高,小臂直上舉(大、小臂成九十度夾角)立于身前,雙手成鉤爪形(五指尖扣攏)指尖朝身體一側(向后)立于兩耳側,靜止。兩眼目視前方,堅持五分鐘。 功法(三)開 接前勢,左腳收回,成并步勢。雙手由上向下自然伸直于腹前。然后雙手成拳,拳眼相對,拳心朝內。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中節尖)順左小臂里側,由下向上提拉,至左胸部(中府穴)。 然后,再由上向下按壓。(左臂內側必須要有感覺)。然后,右手下伸,左手向上提拉。這樣,一左一右,一下一上,雙臂互換,提拉按壓。次數不限。要堅持做五分鐘。 功法(四)合 接前勢,左腳向左開一大步,身體下蹲,成正馬步勢。然后,雙手握拳(拳心向內,拳眼相對)由腹前上抬,交叉(兩腕相搭)成兩拳眼朝內,兩拳心朝外勢,立于胸前(大、小臂成直角)兩眼目視前方,靜止五分鐘。 收勢:雙臂向左右分開,(雙拳成掌)前伸,身體向上立起,左腳收回,成并步勢。 最后,用雙手掌,拍擊身體,最好由上向下拍(或按身體穴位拍更好)可參照,中醫學。 功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