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運動,除了毛主席有責任,下面各級干部的責任也不小,比如陳云。 在1958年底,中央召開會議,將1959年的鋼產量目標定在1800萬到2000萬噸。但是,陳云認為這個數字太高,很難完成,就向毛主席建議降到1600萬噸。 毛主席說:“那就拉倒。甚至這個總路線究竟正確不正確,我還得觀察,隨時準備修改總路線。” ![]() 然后,毛主席提議中央再次開會,讓陳云詳細說說這個問題。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等到了開會時,陳云卻沒有提降低鋼產量的事,而是作起了自我批評。 這是什么情況呢? 陳云后來作過解釋,說自己向毛主席提議降到1600萬噸時,毛主席很不高興,還把這件事跟總路線聯系起來,這樣一來,陳云就不敢再提了。 那么,毛主席到底有沒有這個意思呢? 我們再來看看毛主席說的那句話——“那就拉倒。甚至這個總路線究竟正確不正確,我還得觀察,隨時準備修改總路線。”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好像并沒有不高興的意思,但是,如果換個語氣來說,就不好說了。 我們不是當時在場的人,毛主席說這句話時到底是什么語氣,我們也不得而知。 但是,陳云作為主管全國經濟的負責人,因為毛主席說了一句不高興的話,就改變了自己的主意,這也不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有的態度啊! 陳云有一個座右銘,叫“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但是從這件事來看,好像他并沒有做到。 ![]() 其實,毛主席對大躍進是很謹慎的,就在前一年,中央討論1958年鋼產量的時候,大家都認為1070萬噸這個數字可以完成,只有毛主席不放心,就把冶金工業部負責人和幾個鋼鐵大省的領導都叫去,一個一個詢問他們的意見。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還是不放心,又把陳云叫去,結果陳云也說沒問題,毛主席這才同意了這個數字。 可見,毛主席對鋼產量的目標是很慎重的,并沒有認為越高越好,對陳云說的那句話,應該也沒有不高興的意思,可惜陳云領會錯了,沒能堅持自己的意見,成了一個遺憾。 (參考資料:《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