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代的草書,我們就想起了張旭、懷素、孫過庭三位,再也想不起其他的了。事實上還有一件罕見的無名無姓的草書墨跡,也在坊間流傳多年,且被認為是唐代真跡無疑,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 這件墨跡并不似張旭懷素那樣奔放,而是中規中矩的書寫風格,但是字里行間透露著對王羲之等晉人書法的繼承。想必是當時的一件較為常見的實用書寫風格。 ![]() 唐代的時候,寫信札尺牘均使用行草書,所以草書是比較流行的,幾乎人人都要會寫。只不過流傳下來的墨跡很少,原因是歷史久遠,這種實用過程中的墨跡很難保存至今,能夠流傳下來的大多數是碑刻作品。 ![]() 所以這件真實的墨跡,就顯得格外珍貴。它的珍貴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直觀地展現了唐代人的日常書寫狀態;二是,展現了唐代書法對晉人書法的繼承;三是這件優秀的作品為我們學習唐代草書提供了有效的參考。唐代的“狂草”書法雖然也很優秀,但是并不適合入門學習,而這件墨跡,因為既規范又有晉人精髓,恰恰適合很多草書入門者去臨摹學習。 ![]()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墨跡雖然無名無姓,但是從內容及書寫水平來看,應當是一位民間高手所寫。雖然他的書寫風格沒有張旭懷素的書法那樣個性化,在實力方面也無法與張旭和懷素相比。但拿來作為我們初學者的一個參考,已經綽綽有余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