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雜言《東山吟》讀記 (小河西) 此詩作于開元十三或十四年(725-726),時李白初游金陵。東山:謝安的“東山”有兩個,一個在會稽,一個在金陵?!?span style="color:#0070C0">《太平寰宇記》卷90升州上元縣:“土山,在縣南三十里。按《丹陽記》,晉太傅謝安舊隱會稽東山,因筑土像之,無巖石,故謂土山也。有林木臺觀娛游之所?!彼紊萆显h:唐開元年間為潤州江寧縣,古稱金陵。】 東山吟(李白) 題注:去江寧城二十五里,晉謝安攜妓之所。 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白雞夢后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酣來自作青海舞,秋風吹落紫綺冠。 彼亦一時,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注釋】攜妓:東晉名士謝安常攜妓游東山?!?span style="color:#0070C0">《世說新語-識鑒》:“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眲⑿俗⒁蚊鞯邸段恼轮尽吩唬骸鞍部v心事外,疏略常節,每畜女妓,攜持游肆也?!?/span>】《戲作寄上漢中王》(杜甫):“杳杳東山攜漢妓,泠泠修竹待王歸?!?/p> 悵然:失望;情志迷亂?!?a target="_blank">神女賦》(宋玉):“罔兮不樂,悵然失志?!薄妒酚?日者列傳》:“宋忠、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p> 白雞夢:謝安夢見白雞?!?span style="color:#0070C0">《晉書-謝安傳》:“又于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侄往來游集,……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雅志未就,遂遇疾篤。……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謂所親曰:'昔桓溫在時,吾常懼不全。忽夢乘溫輿行十六里,見一白雞而止。乘溫輿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雞主酉,今太歲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尋薨,時年六十六。”】 三百歲:謝安卒于太元十年(385),距李白初游金陵三百余年。 青海舞:指舞蹈“青海波”。其原型是青海吐谷渾羌人踏歌的群體舞,玄宗時由西蕃國使者進獻給唐朝,后傳入日本。 浩浩洪流:《世說新語-雅量》:“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字文度)。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嗯c俱前。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笐勂鋾邕h,乃趣解兵?!薄顿浶中悴湃胲姟罚ㄎ?嵇康):“浩浩洪流,帶我邦畿?!?/p> 【詩意串述】此詩前八句悼念謝安。俺帶著妓女來到東土山,在謝安墓地悲悼祭奠。我的美妓如鮮花明月在今日,他的美妓在凄寒的荒草之中古墳里邊。自他夢到“白雞”那天至今已經三百多年,俺在他墳前澆灑清酒與他同飲同歡。酒酣時俺為他跳起自己編排的“青海波”,秋風來吹落俺頭上戴的紫綺冠。末三句抒發感慨。彼一時啊此一時,當年他臨危不懼鎮定從容吟誦“浩浩洪流”何必稱奇!(不僅同謝安一樣東山攜妓,也能與謝安一樣臨危不懼談笑間功成名就!年輕的李白自視甚高。) 【參考文獻】戶倉英美,葛曉音《李白醉舞《青海波》考》《國學研究》2018(1) |
|
來自: 小河西 > 《李白讀記(-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