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 “處”有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即表示炎熱的暑天即將結束,氣溫開始逐漸下降,天氣逐漸轉涼。 處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節氣,田野中,稻谷金黃;果園中,梨子飄香,秋收的季節即將開始。 處暑寒來,清秋如歌。四首古詩,愿收獲滿滿,自在隨心,美好如約而至。 ![]() 【1】 處暑 宋·呂本中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馀涼。 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 往年到了處暑節氣前后,庭院中就開始流淌著沁人的涼意。今年我漂泊到南方,這里的氣候與故鄉完全不同。 白天依舊是揮之不去的炎熱,讓人感覺秋天似乎還很遙遠。對于游子來說,在異鄉的每一個夜晚都格外漫長、孤寂。 忍不住問自己,是否還能繼續留在這里嗎?這里連年豐收,空氣中彌漫著稻谷的清香,讓人心生期待,找到了一絲慰藉與滿足。 “此心安處是吾鄉”,即便身處異鄉,詩人依然可以隨遇而安,欣賞當下的風景,發現生活的美好。 處暑已至,暑氣漸消,愿每個人都能在季節的更替中,找到內心的安寧。 ![]() 【2】 處暑 清·弘歷 代謝憑誰測,由來其理常。 天高云影淡,日遠樹陰長。 池葦何妨白,田禾漸喜黃。 風從西北至,思共捷音飏。 春夏秋冬,季節更迭,天地間悄然變換的奧秘,又有誰能說得清呢?自古以來,這就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你看,秋日的天空澄澈高遠,清爽的氣息撲面而來。云彩也變得稀薄淡然;陽光斜照在大樹上,投下來的影子顯得比以前更長。 池邊的蘆葦開始泛白,田野里的稻谷一天天地變黃了,谷穗低垂,眼看著豐收在望,這可是讓人欣喜的景象。 一陣西北風吹來,帶著清爽的氣息,讓人不禁想起邊疆的將士,希望這陣風,能把戰事的捷報快快送來。 整首詩質樸直白,畫面疏朗明快,藍天、白云、蘆葦、稻穗,這些尋常的秋日景物中,飽含作者濃濃的家國情懷。 ![]() 【3】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 早涼生北檻,殘照下東籬。 露飽蟬聲懶,風干柳意衰。 過潘二十歲,何必更愁悲。 池塘里的荷葉與菱葉挨挨擠擠、深淺不一地鋪在水面上。剛下過幾場秋雨,池塘中漲滿了秋水,水光瀲滟,倒映著天上的白云。 清晨的風帶著涼意從北面欄桿吹來,夕陽的余暉斜照在籬笆上,把籬笆的影子拉得老長。 樹梢的寒蟬飲飽了露水,鳴叫聲顯得慵懶無力。蕭瑟的秋風吹過,低垂的柳枝,呈現出衰敗之態,沒有了往日的生機。 “潘”指西晉文學家潘岳,他在32歲時寫下《秋聲賦》。此時的詩人已經54歲,他感慨地說: 當年的潘岳悲秋傷懷,如今自己比當時的他還年長二十歲,又何必為季節更迭而憂愁呢? 秋涼催黃了樹葉,也澄明了池水。面對時光的流逝,與其傷春悲秋,不如坦然面對,珍惜當下。 ![]() 【4】 ?長江二首·其二 宋·蘇泂 長江無六月,大地絕纖埃。 暑向風前退,秋從雨后來。 問桐知葉落,修桂待花開。 疇昔扁舟興,分明欲喚回。 長江沿岸地區,壓根沒有盛夏的炎熱,放眼望去,天地間澄澈潔凈,看不見一絲塵埃。 悶熱的暑氣,在江風中一點點消散。一場秋雨送來涼爽的氣息,秋意悄悄彌漫開來。 葉落知秋,看那棵梧桐樹,梧桐葉已經開始飄落。修剪過的桂樹,正靜靜地等著開花的日子,桂花綻放,秋天的味道就很濃郁了。 從前乘著小船泛游江上,心境悠然閑適。此時此刻,那種興致又被眼前的景色重新喚醒,想要再次泛舟江上。 處暑至,秋意濃,又到了金風送爽的好時節。 把煩躁拋諸腦后,與歲月溫情相伴,收獲一路的風景與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