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背影的不是歲月,是脾濕拖累:臉腫腰粗肚軟心累。金九銀十,立刻調脾祛濕,從早餐控糖開始。 ①人物案例 小林,文員,久坐少動。近月小腹松軟鼓起、午后困重乏力。口黏、便黏、舌苔厚膩、納呆。屬脾虛濕困兼食滯,小肚腩、浮腫反復。 ②組方與做法·解析 **基本方:**荷葉6g、炒薏苡仁20g、陳皮6g、山楂10g。 **煎泡法:**清水1000ml,武火沸后小火15分鐘,溫飲分2–3次;亦可保溫杯滾水浸泡20分鐘。 說方:荷葉利濕化脂;薏苡仁滲濕健脾(《神農本草經》“主風濕痹,利小便”);陳皮理氣燥濕(《本草正義》);山楂消食化積(《本草綱目》)。合而健脾祛濕、理氣化滯、和胃降濁。
增方: 水腫重→加冬瓜皮10g、赤小豆20g; 便秘→加炒決明子10g; 食積明顯→加炒大麥15g; 胃寒脹→加生姜3片;口黏痰多→加茯苓15g。 ③適用人群 久坐肥胖、腹脹納呆、晨起臉腫、四肢困重、舌苔厚膩的濕重體質;非孕哺與慢病需個體評估。 ④注意 孕哺、胃潰瘍/反酸重、腎功能異常、經量多者慎用;山楂不宜空腹過量。服用期忌酒甜炸辣咸,不與減肥藥同服;不適即停并就醫。 ⑤一日三餐調理 早:無糖豆漿300ml+水煮蛋1–2個+蒸南瓜120g; 午:糙米半碗+雞胸/魚120g+西蘭花300g; 晚:清蒸鱸魚150g+大碗時蔬,主食0–半份; 間:玉米半根或堅果15g;全日以本方茶代水。 ⑥服后反饋 小林連服14天配合食譜:腰圍-3cm、體重-1.6kg,午后困重明顯減,排便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