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起初是民間歌詠形成,受到文人注意,又多體現邊遠偏僻地區民俗風情,于是有《蠻俗》、《夷歌》、《俚詞》的說法)。自唐代劉禹錫、白居易等借用傳統《竹枝》體而又造新詞起,其平易樸實的風格明顯影響了知識人的文學創作,詩家爭相仿擬,一時清新之風吹拂詩壇。 《歷代竹枝詞》由王利器先生倡導輯錄,主要編纂者王慎之女士、王子今教授,陜西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全書共五冊4183頁,收錄唐代至清代的竹枝詞作品。 王慎之長期關注竹枝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曾于1994年10月出版了《清代海外竹枝詞》(北京大學出版社),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為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奉獻了一批資料。此次,他們歷經多年的悉心翻檢和努力爬梳,終于完成了《歷代竹枝詞》這一集大成之作。 該書輯錄了從唐代到清末歷代詩人所作的竹枝詞二萬五千余首,全書共八編,以朝代為序,分別為唐宋元明、清順治康熙雍正朝、清乾隆朝、清嘉慶朝、清道光朝、清咸豐同治朝和清光緒宣統朝,并將未能判別年代者,歸入清代外編。較之《中華竹枝詞》,《歷代竹枝詞》增加了近四千首,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收錄竹枝詞最多的一部資料集,其中有一些屬首次披露的竹枝詞,為歷史學、民俗學、文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相當珍貴的史料。 《歷代竹枝詞》一書由于是按年代排列,從中我們可以相當清晰地把握從唐宋元明迄至清末竹枝詞的發展脈絡。由此可見,入清以后雖然也不乏文人借題發揮、抒發個人情感的題材,但大致說來,從竹枝詞的內容來看主要反映了兩種趨勢:一是竹枝詞涉及的地域愈益廣泛,內容也更加多樣化,作者不僅來自全國各地,而且域外的竹枝詞也層出疊現(除了《歷代竹枝詞》中收錄的少量外國人的竹枝詞外,還有如日本人的《日本竹枝詞》和朝鮮人的《海東竹枝》等竹枝詞資料匯編)。二是竹枝詞寫實的成分愈來愈高,詩注部分的分量明顯增加,其總體趨勢則是愈來愈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因此,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來看,清、民國以后的竹枝詞尤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