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辦公室空調壞了,看著窗外40度的毒日頭,突然懂了為啥熱帶難出強國。 印度今年五月剛經歷52度地獄模式,凌晨都40度,這天氣別說搞工業,能活命都是奇跡。 ![]() 翻開歷史地圖冊,強國全擠在溫帶不是偶然——歐洲工廠主能在涼爽天里搞工業革命,熱帶工人光對抗中暑就耗光了力氣。 ![]() 地理這玩意兒真能卡死發展天花板。 溫帶人冬天怕凍死就得囤糧蓋房,逼出社會協作;熱帶躺椰子樹下就有吃有喝,可資源豐富反而成了詛咒。 ![]() 非洲礦老板賣一輩子鉆石也建不起流水線,巴西雨林再大也擋不住外資割韭菜。 ![]() 更扎心的是熱帶連翻身籌碼都少:56種主糧全在溫帶馴化,老祖宗想搞農業連種子都沒得挑。 殖民者當年挖的坑現在還在埋人。 ![]() 西班牙把拉美變成銀礦提款機,比利時在剛果砍橡膠不修鐵路,現在熱帶國家想工業化? ![]() 港口公路要重建,教育體系要補課,還得頂著高溫跟溫帶國家卷低價代工。 空調倒是救了命,可電費貴到工廠不敢開機,死循環了屬于是。 ![]() 不過新加坡反手甩出一張王炸。 ![]() 赤道邊上硬是擠出個發達國家,用海水淡化懟缺水問題,拿關稅優惠勾引全球企業。 所以說環境限制不假,但把懶骨頭鍋全甩給氣候? ![]() 雅加達打工人第一個不服。 ![]() 溫帶老爺們空調房里敲鍵盤時,曼谷程序員正淌著汗修bug呢。 說到底還是發展權分配問題。 ![]() 溫帶國家薅了幾百年羊毛,現在倒嫌熱帶棉襖不夠體面。 哪天非洲太陽能電站鋪滿沙漠,巴西航天發射架戳進雨林,再看誰在裸泳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