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譯文】 亡是公張口大笑道:“楚國是有錯誤,但齊國也未必正確。若說讓諸侯交納貢品,并不是為圖財物,而是要他們定期來朝陳述政事方面的情況。劃定封地的疆界,也不是護守邊境,而是防止諸侯放縱有越軌的行為。如今齊國被封為東方的藩屬,對外卻私自與肅慎往來,超出國土遠離須界,越過東海而去游獵,本來從道理上是說不過去的。何況您二位的高論,都不重視君臣之間的上下關系,端正諸侯的應有禮儀,而是互相爭游獵的樂趣,獵場的大小,互相以浪費相比,以放縱相勝。這不能給你們諸侯國帶來什么榮譽,相反倒會降低你們各自國君的聲望,損壞自己的形象。若說你們兩國的游獵之事,又有什么值得如此夸耀的呢?您二位恐怕還沒有聽說過天子射獵那宏大的上林場面吧? 【注釋】 1、上林:苑名,在長安西,本秦之舊苑。漢武帝擴建之,南傍終南山,北濱渭水,周圍三百里,內有離宮七十所。令各地獻珍樹異卉三千余植其中,放養禽獸,供皇帝射獵。 2、亡是公:作者虛擬的人物。亡,通“無”。聽(yǐn)然:張口而笑的樣子。 3、納貢:交納貢物。 4、述職:古代諸侯朝見天子,陳述政務方面的情況。述,陳述。職,指職權、職責。 5、封疆:劃定諸侯封地的疆界。 6、禁淫:浸淫、浸漬,引申為侵,越境進犯。 7、藩:籬笆,引申為屏障。古時稱諸侯國為藩,因它對中央起屏藩作用。 8、私:動詞私通。肅慎:古族名,滿族的祖先,居今東北地區。 9、捐國:離開本土。捐,棄。逾限:越過國境。 10、越海而田:指《子虛賦》“秋田乎青丘”之事。田,同“畋”,畋獵。 11、二君:指子虛和烏有先生。 12、正:端正。 13、囿(yòu):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漢以后也稱苑。 14、烏:何。 【原文】 ![]() 【譯文】 供天子射獵的上林苑,東有蒼梧,西有西極;丹水從南面經過,紫淵從北面貫穿。灞水浐水,盡收苑中;涇水渭水,流進流出;酆鎬潦潏四水,水流曲折宛轉,在苑內周旋回環。那浩浩蕩蕩的八川之水,流向各異,變態多端。有東有西,有南有北,奔馳交錯,往來不息,有的出自雙峰對峙的椒丘,有的穿行淤積沙石的洲淤,有的貫通郁郁蔥蔥的桂林,有的經過廣大無邊的原野。水流迅急渾濁,漫沿丘陵下注,奔赴狹隘山口,碰撞巨石,沖激沙岸,聲勢猛烈,洶涌澎湃。水盛勢疾,相擊有聲,縱橫交雜,轉折翻騰,波濤不平。涌起回旋如云,蜿蜒糾纏不斷。后波逾越前波,奔流而入深淵,遇到灘頭石磧,頓時形成急湍。劈打礁石,沖襲堤岸,奔騰高揚,浪花飛濺。瀉向沙洲,注入溝壑,潺潺不止。隕落潭中,水深邃而豐盛,響聲宏大若雷;疾流而不息,形如鼎水沸騰。洪波奔馳,飛沫跳躍,水勢急轉,猛悍迅急。而后安然長往,奔流寂然無聲,自然歸向太湖。去勢浩蕩無邊,安適徐緩蕩漾。銀白水面,充滿湖澤,溢入池塘。 【注釋】 15、左:指東方。蒼梧:漢郡名,治所在今廣西蒼梧縣,這里代上林之東。 16、右:指西方。西極:指代上林西面之水,舊說謂既古之豳地。高步瀛說:“《說文》曰:'汃,西極之水也。’” 17、丹水:水名,源出陜西之冢嶺山,東入河南境。更:經過。 18、紫淵:淵名,在上林以北。徑:同“經”。 19、終始:作動詞用。灞(bà):水名,源出陜西蘭田,西北合流產水北注于渭水。 20、涇(jīng):水名,發源于甘肅,入陜西與渭水相合。渭:水名,源出甘肅,東流至清水縣,入陜西境,橫貫渭河平原歸黃河。 21、酆鎬潦潏(fēng hào lǎo jué):皆為水名。潦,一作“澇”。浦,一名“沉水” 。潏讀yù時,意為水涌出的樣子;作為河流名時讀júe。注音為júe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從水矞聲“。 22、紆(yū)余委蛇(yí):水流曲折宛轉貌。委蛇,同“逶迤”。 23、經營:周旋。 24、蕩蕩:形容平坦。八川:指上述灞、嚴、涇、渭,鄄、鎬,潦、淆八水,又稱為關中八川。 25、異態:變態多端。 26、馳騖(wù):形容水流奔馳。一說水流交錯貌。 27、椒丘:尖削的高丘。屈原《離騷》:“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一說生著椒木的山丘。闕:指兩峰對峙有如宮闕,一名門觀,謂建二臺于兩旁,上有樓觀,中間右闕口以為通道,故名為闕。 28、淤:同“洲”。李善注引《方言》說:“水中可居者為洲,三枯沼之淤也。”據此知淤是古長安一帶一帶方言。浦(pǔ):水崖。 29、泱漭(yāng mǎng):形容廣大。 30、汩(yù):形容水流迅。混流:即豐流,這里指水流迅急而水勢盛大。混,同“渾”。 31、阿(ē):高聳的丘陵。 32、隘陿(ài xiá):即狹隘。《漢書》顏師古注:“兩岸間相近音也”。 33、穹石:大石。 34、堆埼(qí):沙石壅基而形成的曲岸。 35、沸:水聲。 36、滭弗(bì fèi):水上涌的樣子。"弗"通“沸”(fèi),泉水噴涌的樣子。宓(mì)汩:水流疾去的樣子。 37、逼側:同“逼仄”,狹窄。泌瀄(zhì):水相擊。泌 bì ,泉流輕快的樣子。 38、潎冽(piē liè):水翻騰時撞擊之聲。 39、滂濞(pāng pì):即“彭湃”。滂,《史記》作“澎”。 40、穹隆:水勢高起的樣子。云橈(náo):形容水勢回旋曲折如云狀。橈,曲。 41、宛潬(shàn):水流盤曲的樣子。膠盭(lì):纏繞的樣子。盭,古“戾”字。 42、逾波:后波逐前波。趨浥(yì):奔流而入深淵。 43、涖(lì)涖:水流急的樣子。瀨(lài):水流于沙灘石磧之上而成的急湍。44.批:擊打。擁:同“壅”,防水堤。 45、滯沛:水流驚疾的樣子。 46、臨坻(chí):水中沙堆微出水面者。壑(hè):空虛處。 47、瀺灂(chán zhuó):小水聲。霣(yǔn)墜:指水流下墜于壑。霣,通“隕”。 48、沈沈:水深的樣子。隱隱:水勢盛大。 49、砰磅訇礚(pēng páng hōng kē):皆水流激蕩之聲。 50、潏(yù)潏淈(gǔ)淈:水涌出的樣子。潏讀yù時,意為水涌出的樣子;作為河流名時讀júe。注音為júe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從水矞聲“。 51、湁潗(chì jí):水沸騰的樣子。 52、汩?(yù yì):水流急轉的樣子。漂疾:同“剽疾”,形容水勢猛悍。肆:安,指水流平穩安定。 54、灝溔潢(hào yǎo huàng)漾:水勢浩蕩無際的樣子。翔:盤旋。 56、翯(hè):水波泛白光貌。滈(hào)滈:同“浩浩”指水勢浩大。 57、太湖:關中巨澤。又,吳汝綸說:“太湖即昆明池山。”高步瀛說:“昆明池在上林東南,方位正合。八水雖不盡注昆明,此可假借之言耳。” 58、衍溢:指水漲滿溢出。陂(bēi)池:指小湖、小池。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蛟龍赤螭,??浙離,鰅鳙鰭鮀,禺禺魼鰨,奮鰭搖尾,抖鱗展翼,潛藏深巖。魚鱉喧鬧,萬物眾集,大珠小珠,照耀江邊。蜀石、黃碝、水晶等玉石,像石頭一樣堆積,色澤燦爛,光采煥艾,叢聚其間。大雁、鹔鹴、黃鵠、野雁、野鵝、屬玉、交精、旋目、煩鶩,庸渠、箴疵、鸕鶿,群集結隊浮于水面。悠然漫游,自在漂流,搖搖蕩蕩,息于沙洲,銜食水草,咀嚼菱藕。 【注釋】 59、螭(chī):傳說中的動物,蛟龍之屬,有角者曰蚪,無角者曰螭,即雌龍。 60、??(gèng méng):即鱘魚,形似鱔,長鼻軟骨,口在頷下。漸離:舊說是魚名,而不詳其狀。一說蚌蟹類水族,一說似龍而無角。 61、鰅(yú):魚名,皮上有文采。鳙(yōng):魚名,形似鰱而黑。鰭:魚名,似鱔。一說即大鲇魚。鮀:魚名,一名黃頰,口大而食小魚。 62、禺禺:魚名,皮有毛,黃地黑紋。魼鰨(qū tǎ):魚名,比目魚一類。 63、揵:揚起。掉:搖動。 64、潛處:潛藏。 65、讙(huān):通“喧”,驚呼。 66、明月:指大珠。珠子:小珠,生于蚌胎內。 67、的皪(lì):珠光照耀貌。江靡(méi):江邊。 68、蜀石:質次于玉的一種石。黃碝(ruǎn):玉石,黃色。 69、水玉:即水晶石。磊砢(luǒ):累積的樣子。 70、磷磷爛爛:玉石色澤燦爛的樣子。71.澔(hào)汗:光采煥發的樣子。 72、藂(cóng):古“叢”字。 73、鴻:大雁。鹔(sù):即鹔鹴,似雁,毛綠色。鴇(bǎo):似雁而無后趾。 74、鴐(jiā)鵝:野鵝。屬(zhǔ)玉:鳥名,似鴨而大,長頸赤目,毛紫紺色。 75、交精:鳥名,大如鳧,高腳,長喙,有紅毛冠。旋目:水鳥名,大于鷺而短尾,羽紅白色。 76、煩鶩:似鴨而小。庸渠:似鳧而雞足,俗稱水雞。 77、箴(zhēn)疵:水鳥名,毛蒼黑色。?(jiāo)盧:水鳥,即鸕鷲。 78、泛淫:浮游的樣子。79.澹淡:飄浮的樣子。 80、奄薄水渚(zhǔ):群鳥息于水渚之上。奄,息。薄,集。 81、唼喋(shà zhá):水鳥咬咂食物的聲音。菁、藻:都是水草名。矗矗:山直立高聳的樣子。巃嵷崔巍(wēi):山高峻的樣子。李善《文選》注引郭璞說:“皆高峻貌也。”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崇山高起,雄偉峻峭,深林巨樹,險峻不齊。九嵕立,南山巍峨,山勢似甑似锜,陡峭崎嶇。山石收斂,溪水合攏,曲曲折折,溝瀆起伏。溪谷空曠,丘陵獨處。山高嶺峻,丘墟陡峭,重重疊疊,地勢傾斜。山谷漸平,水流漸緩,平坦開闊,一望千里,遼遠無際。覆蓋著綠茵,叢生著江離,混雜著靡蕪,間或著留夷,分布著結縷,聚積著綠莎,此外揭車衡蘭,槀本射干,紫姜蘘荷,箴持若蓀,鮮支黃礫的蔣茅青薠,滿布大澤,蔓延平原。分布廣遠,隨風披靡,散發芳香,香氣濃烈;芬芳醉人,沁人肺腑。 【注釋】 82、巃嵷崔巍(wēi):山高峻的樣子。李善《文選》注引郭璞說:“皆高峻貌也。” 83、嶄(chán)巖?嵳(cēn cī):山勢險要高低不平。嶄,同“巉”,巉巖,高山險峻的樣子。?嵳,《漢書》作“參差”,均可,指高下不齊的樣子。 84、九嵕(zōng):山名,在陜西醴泉縣東北。嶻嶭(jié niè):山高峻的樣子。 85、南山:指終南山,在長安南。峨峨:高大。 86、陁(tuó):崖邊。甗(yǎn):瓦器名,即甑。锜(qí):三只腳的釜。這里以甗锜形容山的形狀。 87、摧崣(wěi):山勢高峻的樣子,一說即“崔巍”。崛崎:即崎嶇,山路不平。 88、蹇(jiǎn)產:曲折的樣子。 89、谽(hān)呀:形容山谷大而空。豁閕(xiā):空虛的樣子。 90、阜:丘。陵:大丘。島:水中山。 91、崴磈葨廆(wēiwěiwēi huì):都是高峻的意思。 92、虛:“墟” 的本字,堆壟不平的樣子。 93、隱轔(lín)郁壘(lěi):指山不平的樣子。 94、陁靡:山勢傾斜綿延的樣子。 95、陂池:傾斜的樣子。貏豸(bǐ zhì):山漸趨平坦。 96、沇(yǎn)溶淫鬻(yù):指水在山澗中緩緩流動。淫鬻,水流緩慢。 97、散渙:渙散。渙,指風行水上,把水吹散的樣子。夷:平。陸:廣大的平野。 98、亭:平。皋(gāo):水邊地。 99、靡不:無不。被筑:指筑地令平。 100、留夷:香草名。 101、布:分布。結縷:草名,葉如茅,蔓生。 102、攢(cuán):指叢聚而生。戾:同“?”,深綠色。莎:草名。 103、揭(jiē)車:草名。 104、槀(gǎo)本射干:兩種香草。 105、茈(zǐ)姜:即子姜。 106、葴(zhēn)持:即酸漿草。若蓀(sūn):香草名。 107、鮮支:香草名,可染紅色。黃礫(lì):香草名,可染黃色。 108、蔣:即菰蒲草。苧(zhù):“芧” 之誤字,見胡克家《文選考異》。芧,草名,即荊三棱。 109、布濩(hù):滿布。閎(hóng)澤:大澤。閎,同“宏”。 110、延曼:蔓延。太原:廣大的平原。 111、離靡:相連不絕的樣子。衍:分布。 112、烈:指酷烈的香氣。113.郁郁菲菲:形容香氣濃烈。 114、發越:發揚,散發。 115、肸蚃(xī xiǎng):香氣四溢,沁人心脾。布寫:四布。 116、晻薆咇茀(ǎn ài bì bó):形容香氣充盛。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周覽泛觀,花草紛繁,眼花撩亂,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朝霞出自東沼,夕陽落于西陂。上林苑的南面,雖是隆冬而鮮花繁茂,踴躍于水中,歡快于波濤。那里的獸類,則有?旄貘嫠,沈牛麈麋,赤首圓題,窮奇象犀。上林苑的北面,雖是盛夏卻冰天凍地,要踏冰過河。那里的獸類,則有麒麟角端,騊駼駱駝,蛩蛩驒騱,駃騠驢騾。 【注釋】 117、縝(zhěn)紛:茂密繁多。軋芴(zhá wù):繁密不可分辨。 118、芒芒:眼花繚亂的樣子。 119、東沼:上林苑東邊的池沼。 120、西陂:池名,在上林苑西。 121、?(róng):牛類,一名封牛。旄(máo):旄牛。貘(mò):同“貊”,似熊。嫠(lí):黑色野牛。 122、赤首:古獸名。圜(yuán)題:也是一種獸名。傳說兩獸均生活在南方。圜,同“圓”。題:可能是“堤(蹄)”字之誤。 123、窮奇:怪獸名,狀如牛面猬毛,能食人。 124、揭(qì):攝衣涉水。 125、角端:獸名,牛類,其角生在頂部正中,故名端。 126、騊駼(táo tú):獸名,形似馬。橐(tuó)駝:即駱駝。 127、蛩(qióng)蛩:似馬,青色。驒騱(tuó xí):野馬。 128、駃騠(jué tí):駿馬,善奔走。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離宮別館滿山遍谷,慢步長廊,環繞四鬧,樓房重重,曲閣相連。屋椽雕彩,椽頭飾玉,輦乘閣道,綿延相連。走廊蜿蜒,途中息宿。削平高山,其上筑堂,臺閣累累,重重疊疊,洞房幽深,潛通崖底。俯視則杳眇不見地,仰攀屋椽可以捫天。流星經歷宮門之外,宛虹越過欄桿之上,青龍神行東廂之旁,象車蜿行西廂之外。眾仙安居于清閑的館所,偓佺之輩日浴于南椽下面。甘泉涌出凈室,溪流經過中庭,盤石整修水涯,深險傾斜,巨石險峻,刻削一般。美玉林列,珊瑚叢生,琘玉眾多,紋理有序。赤瑕色彩斑駁,夾雜崖石之間,朝采、琬琰、和氏璧也出現于此。 【注釋】 129、彌山:指離宮別館布滿山野。彌,滿,遍。 130、高廊:行廊,供行走的長廊。四注:四面圍繞。注,即“帀”,周,遍。 131、重坐:重室,指兩層的樓房。曲閣:指曲折連結的樓閣。 132、華榱(cuī):雕繪的房椽。榱,房椽。璧珰(dāng):用璧玉裝飾的瓦珰。珰,宮殿屋頂所用筒瓦的前端。 133、纚(lǐ)屬:連屬。 134、步櫩(yán):可以通行的長廊。櫩,古“檐”字。周流,周遍。 135、中宿:中間需要停宿。 136、夷:平。嵕:高山。 137、巖窔:深邃的樣子。洞房:從崖底潛通累臺的房間。 138、杳眇(yǎo miǎo):深邃的樣子。 139、橑(lǎo):屋椽。捫(mén):摸。 140、奔星:流星。更:經過。閨闥(tà):宮中小門,指門窗。 141、宛虹:彎曲的虹。扡(tuō):同“拖”,越過。楯(shǔn)軒:欄檻。軒,窗。 142、青龍:替神仙駕車的馬。蚴蟉(yǒu liú),龍行的樣子。箱:通“廂”。 143、象輿:象駕的鑾輿,這里指仙人的車。婉僤(shàn):蜿埏。西清:指西廂房清靜之處。 144、靈圄(yǔ):對于仙人的總稱。燕:閑居。閑館:清靜的館舍。 145、偓佺(wò quán):古仙人名,相傳以松子為食而體毛生,善走,見《列仙傳》。倫,一輩,一類。 146、暴:同“曝”,曬太陽。榮:屋檐兩頭突出如翼者。 147、通川:醴泉于室中涌出,通流而為川。 148、盤石:《漢書》作“磐石”,大石。振崖:整理水池之崖岸。振,《文選考異》以為當作“裖(zhèn)”,累積整齊。 149、嵚(qīn)巖:深險的樣子。倚(yǐ)傾:傾側。 150、嵯(cuó)峨:高大的樣子。磼礏(jié yè):山石高危的樣子。 151、刻削:指山石形狀奇特,如經刻削過一樣。 152、玫瑰:美玉。 153、琘(mín):似玉的美石。旁唐:磅礴,廣大的樣子。 154、玢豳(bīn bīn):有紋理的樣子。文鱗:紋理如魚鱗般細致有序。 155、赤瑕(xiá):赤色的玉。駁犖(luò):色彩斑駁。 156、臿(chā):通“插”。 157、晁(cháo)采:美玉名。相傳每晨有白虹之氣,光彩上騰,故名。琬琰(yǎn):美玉名。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盧桔夏熟,黃柑橙榛,枇杷樵柿,亭柰厚樸,羊棗楊梅,櫻桃葡萄,隱夫郁李,荅遝荔枝,網羅后空,陳列北園。果林延伸丘陵,下接平原。翠葉楊起,紫莖搖動,紅花開放,朱榮垂下,光彩煥發,照耀原野。此外還有沙棠櫟櫧,樺楓枰櫨,留落胥邪,檳榔棕樹,檀木木蘭,樟樹冬青,高聳千仞,樹干連抱。枝條舒展,果葉茂盛,簇簇聚生,屈曲依附。盤紆糾結交錯,徑直互相扶持。枝條四布,落花飛揚,樹干高長,婀娜多姿。風吹樹梢,聲響凄清,好似金石之聲,管龠之樂。樹高林深,參差不齊,環繞后宮。相因積累,漫山遍谷,順著山坡,下至低濕之地。視之無邊,探求無窮。 【注釋】 158、黃甘:即黃柑,桔類。 159、橪(rǎn):即酸棗。 160、亭:即棠梨,俗稱海棠果。奈:果名,蘋果類。厚樸:木名,其實味美可食,皮厚,可入藥。 161、梬(yǐng)棗:即羊棗。 162、蒲陶:即葡萄。 163、隱夫:木名。薁(yù)棣:即郁李。 164、荅遝(dá tà):木名,果似李。離支:即荔枝。 165、貤(yì ):通“迤”,綿延。 166、扤(wù):動搖不定。 167、榮:花。《爾雅》:“木謂之榮,草謂之華(花)。” 168、煌煌:光彩煥發。扈(hù)扈:與“煌煌”意義相近。 169、鉅野:廣大的原野。 170、沙棠:果名,北方稱沙果。櫟(lì):木名,其果實名橡實。櫧(zhū):木名,葉冬不落,其果實如橡實。 171、華:木名,即樺樹。枰(píng):平仲樹,即銀杏樹。櫨(lú):黃櫨,落葉喬木。 172、留落:即劉杙,果實如梨。胥邪:即椰子樹。 173、仁頻:即檳榔樹。并閭(lǘ):即棕櫚樹。 174、欃檀(chántán):檀木的別種,無香。 175、豫章:即樟樹。女貞:即冬青樹。 176、夸:通“荂(huā)”,花。 177、葰(jùn):“俊”、“峻”的假借字,碩大。楙:古“茂”字。 178、攢立:叢聚地立在一起。叢倚:叢簇地相互依倚。 179、連卷(quán):即“連蜷”,屈曲。欐佹(lì guǐ):形容樹枝依附交叉的樣子。 180、崔錯:眾盛的樣子。崔,通“璀”。癹骫(bá wěí):盤紆糾結的樣子。 181、坑衡:徑直。閜砢(kě luǒ):互相扶持。 182、扶疏:四布。 183、幡纚:飛揚的樣子。 184、紛溶:繁大的樣子。箾蔘(xiāo shēn):蕭森,高長的樣子。 185、猗狔(yī nǐ):旖旎,婀娜。 186、藰蒞(liú lì):指風吹樹木,其聲凄清。卉歙(xī):呼吸。 187、金石:指鐘磐。 188、籥(yuè):古代的一種管樂器。 189、偨(cī)池:參差不齊。 190、旋還:環繞。 191、雜襲:相因。累輯:積累。 192、被山:漫山遍野。緣谷:沿著山谷。 193、循阪(bǎn):順著山坡。下隰(xí):下至低濕之地。 194、究:探求。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玄猿素猿,猴類鼠類,蛭蜩蠼猱,獑胡豰蛫,都棲息于林間,有的長嘯,有的哀鳴,上下往來,矯捷靈巧,穿梭枝柯,相互嬉戲。越過斷橋,騰躍叢林,由這個枝條到那個枝條,投身于枝條稀疏的地方。彼此分散,稀稀落落,歡蹦跳躍,遷移遠方。像這樣廣大的狩獵之處,不下數百千個。娛游往來,止宿于離宮別館。供奉天子的庖廚,侍女,百官,宮中備具,無須從朝中調來。 【注釋】 195、玄猨(yuán):黑猿,雄者色黑。猨,同“猿”。素雌:白猿,雌者色白。 196、蜼玃(wèi jué):猿類。蜼,長尾猴。玃,大猴。P.1545飛鸓(lěi):能飛的鼯鼠。 197、蛭(zhì):獸名,能飛,有四翼。蜩:即“(犭周)”,獸名,形如猴,善爬樹。蠼猱(jué náo):彌猱。 198、獑(chán)胡:似猿而足短,騰躍如迅雞之飛。縠(hù):犬類。蛫(guǐ):形似龜,赤身白首。 199、翩幡(fān):翩翻,鳥飛輕疾的樣子。這里指猿類身形矯捷靈巧。 200、夭蟜(jiǎo):猿類在樹上共戲姿態。 201、偃蹇(jiǎn):蹲掛的樣子。杪(miǎo)顛:樹枝頂端。 202、隃(yú):同“逾”,越過。絕梁:斷的橋梁。 203、騰:躍過。榛(zhēn):叢生之林。 204、捷:通“接”,接持。 205、掉:《史記》作“踔”,懸掛。希:同“稀”。間:空隙。 206、牢落:零星,散落。 207、爛漫:形容猿猴奔走蹦跳的樣子。 208、百官:為天子服務的各種雜役。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秋去冬來,天子校獵。乘象牙鑲鏤之車,駕著玉飾的駿馬,搖動色彩繽紛的霓旌,揮舞熊虎圖案的云旗,前面有獸皮裝飾的車輛,后面有導游之車隨從。有孫叔執轡,有衛公陪乘,侍衛前呼后擁,守衛校場周圍。在森嚴儀仗中擊鼓行進,鼓勵獵者勇猛向前,以江河為獵場的邊界,泰山做了望之臺。車騎疾馳,聲響如雷,驚天動地。獵手分散,爭先恐后,人人向前,追逐獵物。獵隊車騎眾多,遍布陵澤,如云布天空,似雨降地面。生擒豹貔,擊中豺狼,乎殺熊羆,足踏野羊。獵手們鹖尾裝束,褲上飾白虎圖案,穿著獸皮服裝,騎著北海騊駼。登上高峻的山巒,奔馳在崎嶇的山坡,經過高山險谷,涉越深溝淺壑。椎殺龍雀,擺布獬豸,搏殺蝦蛤,鋌刺猛氏,網羅神騎,射獲野豬,箭之所射,必中要害,弓不虛發,獵物必獲。 【注釋】 209、背:離開。涉:入。 210、校(jiào)獵:圍獵。 211、鏤象:指用象牙鑲鏤車輅的車。 212、虬(qiú):同“虬”,龍屬,無角,這里指代駿馬。 213、蜺旌(ní jīng):即霓旌,云旗。 214、靡:同“麾”。 215、皮軒:以獸皮裝飾的車子。 216、道游:指導車,游車,古時天子出行,在乘輿前有導車五輛,游車九輛。道,通“導”。 217、孫叔:古代善于駕車的人。 218、參乘(cān shèng):古代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稱“參乘”或“車右”。 219、扈從:即護從,指天子的侍衛。 220、四校:柵欄的四周。 221.鼓:擊鼓。嚴:森嚴。簿:鹵簿,天子出行的儀仗隊。 222、縱:放縱,鼓舞。 223、阹(qū):圍獵禽獸的環陣。 224、櫓(lǔ):望樓。 225、雷起:形容車騎聲音的強烈。 226、殷:震。 227、先后:爭先恐后。 228、別追:分別追逐。 229、淫淫裔裔:行進的樣子。 230、生:活捉。 231、手:徒手擊殺。 232、足:用腳踏。 233、蒙:冒,戴。鹖(hé)蘇:鵑鳥之尾,古代用為冠飾。 234、绔(kù):同“袴”,穿褲。白虎:褲上有白虎圖案。 235、被:通“披”,穿著。班文:指用虎豹一類獸皮作成的衣服。 236、凌:上,登。三嵕:三重,形容山勢高峻。危:指山之最高處。 237、磧(qì)歷:不平的樣子。坻(dǐ):山坡,坂道。 238、徑:經過。 239、厲:涉水。 240、椎(chuí):擊殺。蜚(fēi)廉:龍雀,鳥身鹿頭。 241、弄:擺布。獬(xiè)豸:神獸名,似鹿而一角。 242、格:搏斗而殺之。蝦蛤:猛獸名。 243、鋋(chán):用鐵柄短矛刺殺。猛氏:獸名,形狀像熊而小。 244、羂(juàn):張羅網捕捉。騕褭(yǎo niǎo):神馬名,傳說能日行千里。 245、封豕(shǐ):大豬。 246、茍:任意。 247、脰(dòu):頸項。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天子按行軍符節左右徘徊,前后翱翔,注視隊伍進退,觀察將帥行動。而后駕車漸進加速,忽然之間馳向遠處。親自困獵飛禽,踐踏狡獸,輾軋白鹿,疾取野兔,速度快似閃電,行動敏捷不凡。追逐奇獸,超出獵苑,良弓滿月,弦達箭頭,射中梟羊,擊斃飛遽。瞄準肉肥部位發箭,命中所射理想目標,箭離弓弦,獵物即斃。然后揚起旌節,乘車疾馳,宛如騰飛,似御疾風,像駕狂飆,升入虛無之境,與天神相處一般,躪踏玄鶴,驚擾昆雞,捕獲孔雀鸞鳥,捉住斑彩赤雞,擊中艷麗翳鳥,擲打鳳凰之類,獲取鹓鶵,撲住焦明。一直到行程終端,方驅車而返,歸途徜徉自得,休止上林北纮。而后又率然先去,朝著來時方向,登覽石闕,過封巒,經鳷鵲觀,望露寒觀,下棠梨宮,息宜春宮。再奔昆明池西的宣曲宮,棹舟至牛首池,經過龍臺觀,來到細柳觀。察看百官的辛勤收獲,較量所得獵物的多少,以及車輛所輾軋,步騎所踐踏,侍從所踩死,窮困疲憊不堪,驚恐匍匐不動,膽小嚇死的禽獸,縱橫遍地,滿山遍野,覆蓋沼澤,就無從計數了。 【注釋】 248、弭節:按節。節,行軍之符節。 249、睨(nì):注視。部曲:隊伍。 250、變態:指各種各樣的形態。 251、侵淫:漸進。 252、儵夐(shū xiòng):忽然遠去的樣子。 253、流離:困苦之。輕禽:指飛禽。 254、蹴(cù)履:即踐踏。狡獸:猛獸。狡,健。 255、轊(wèi):本指車軸頭,這里指輾軋。 256、軼:超過。 257、遺,遺留。 258、怪物:指奇珍怪獸。 259、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這里僅就空間言,夸張寫法。 260、彎:牽引,拉弓。蕃弱:良弓名。 261、滿:拉弓到箭頭稱為滿。白羽:箭的代稱。 262、梟(xiāo):梟羊,似人,長唇,反踵,披發,食人。 263、櫟(lì):擊。蜚遽(jù):傳說中的神獸,鹿首而龍身。 264、擇肉:擇其肥者而射之。 265、命處:指明的地方。 266、弦欠分:箭離弦。 267、藝:射的,即箭靶子。殪(yì):一發箭即死為歿。仆:倒斃。 268、節:旌節,一說指即馬鞭。上浮:上游于天。指天子乘車疾馳,宛如上游于天。 269、駭猋(biāo):疾風,與驚風互文。 270、乘:駕,升。虛無:虛無之境。 271、躪:蹂躪,踐踏。玄鶴:黑色的鶴。傳說鶴千年化為蒼,又千年變為黑。 272、亂:擾亂。昆雞:似鶴,黃白色。 273、遒(qiú):追。孔鸞:孔雀和鸞鳥。 274、促:捕捉。 275、拂(fú):擊。 276、捎:同“箾”,以竿擊打。 277、捷:獲。 278、揜(yǎn):同“掩”,捕捉。焦明:鳥名,似鳳。 279、殫(dān):盡。 280、襄羊:倘佯。 281、北纮(hóng):指上林苑極北邊的地方。《淮南子》:“丸州之外曰八澤,八澤之外,乃有八纮,北纮曰委羽。” 282、率乎:照直而往的樣子。直指:一直向著所來的方向。 283、晻(yǎn)乎:迅速的樣子。反鄉:反于帝鄉。 284、蹷(jué):踏上。石闕:觀名。 285、歷:經。 286、鳷(zhī)鵲:觀名。 287、望:探看。露寒:觀名。 288、棠梨:宮名,在甘泉宮東南。 289、息:止息。宜春:宮名,在長安南。 290、宣曲:宮名,在長安西。 291、濯鹢(zhào yì):指執櫂劃船。濯,通“櫂”,船槳。鹢,船頭有鹢鳥圖形裝飾的船。牛首:池名,在上林苑西邊。 292、龍臺:觀名,在陜西,靠近渭水。 293、掩:息。細柳:觀名,在昆明池南。 294、勤略:辛勤與收獲。 295、均:比較多少。得獲:獲得。 296、徒:車前步行的士卒。《史記》“徒”前有“觀”字。轥轢(lìn lì):輾軋。 297、蹂若:踐踏。 298、蹈籍:踏踩。 299、窮極:走投無路。倦谻(jù):疲憊不堪。 300、驚憚:驚恐。詟(zhé)伏:匍匐不動。詟,同“懾”,恐懼。 301、不被創刃:指末受到兵刃傷害。 302、他他籍籍:形容禽獸尸體縱橫交錯的樣子。 303、掩平:遮蔽了平原。澤:沼澤。 【原文】 ![]() 【譯文】 在這里,娛樂休息,設宴于顥天之臺,施樂于廖廓環宇,撞擊千石的洪鐘,立起萬石的鐘架,高樹五彩的翠旗,擺置鼉皮的大鼓,演奏陶唐氏之舞,欣賞葛天氏之歌。千人伴唱,萬人相和,震動山陵,蕩波川谷,巴渝宋聚,淮南干遮,文成滇歌,各地舞曲,交替演奏,金鼓之音,頻起頻落,鏗鏘悅耳,動人心弦。荊吳鄭衛的民間音樂,韶濩武象的廟堂音樂,淫靡放縱之曲,飄然婀娜之舞,激越高亢之聲,俳優侏儒之趣,來自西戎的女樂,凡貽賞心悅目、增添情致的娛樂,全都靡麗展現于天子面前。柔美窈窕的女樂,如同神女青琴宓妃,容貌非常,美妙姝麗,精心妝飾,嫵媚綽約,纖弱苗條,身著純絲的薄衫,修長而又寬松,婆娑多姿,與世俗有別。散發出郁烈的芳香,清馨而又濃厚。皓齒燦爛,光潔閃爍,修眉彎曲,明眸美好,美色誘人,心馳神移,令人難以自持。 【注釋】 304、懈怠:指打獵結束后娛樂休息。305.顥天之臺:高臺名。顥,同“昊”。306.轇輵(jiāo gé):寥廓。307.千石之鐘:特大的編鐘。千石,古十二萬斤。308.虡(jù):懸掛編鐘編磬的木架。309.建:舉。310.靈鼉(tuó)之鼓:用鼉皮做成的鼓。311.奏:演奏。陶唐氏之舞:唐堯時的舞樂,名“咸池”。P.1451312.葛天氏之歌:《呂氏春秋》:“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葛天氏,古王名。313.巴渝:舞名。宋蔡:皆國名,這里指其地音樂。314.干遮:曲名。315.文成:地名,其人善歌。顛歌:指云南的樂歌。顛,同“滇”,即云南。316.族居:聚集。遞奏:諸樂交替演奏。317.金:指金屬樂器。318.闛鞈(tāng tà):象聲詞,鼓聲。P.1444319.洞:徹。駭耳:震耳。320.聲:民間音樂。321.樂:指廟堂音樂。322.陰淫案衍:淫靡放縱。323.鄢郢(yān yǐng):指楚地樂舞。324.激楚:楚地歌曲名。結風:疾風,形容音樂迅促。325.狄鞮(dī):西方部族名。倡:古代唱歌的女樂工326.麗靡:靡麗。P.985327.靡曼:柔美。328.青琴:傳說中的古代神女。宓(fú)妃:洛水的女神。329.絕殊:絕然不同。330.嫻都:雅麗。331.靚(jìng)妝:以粉黛為妝飾。刻飾:以膠刷鬢發,使其整齊如刻畫。332.便嬛(xuān):輕麗的樣子。P.1686綽約:柔美的樣子。333.柔橈:指身材柔弱而苗條多姿。嫚(màn)嫚:柔美的樣子。334.纖弱:骨體細弱。335.曳(yè):拖。獨繭:一個蠶繭的絲。形容綢衣絲色極純。褕紲(yú xiè):衣裙。褕,罩在外面的直襟單衣。紲,裳裙的下端。336.眇:精微美好的樣子。閻易:衣長的樣子,指衣長而寬松。恤削:指衣服邊緣整齊清晰。337.便姍嫳(piè)屑:步履輕盈衣服婆娑的樣子。338.與俗殊服:服裝與世俗不同。339.漚郁:香氣濃聚。340.淑郁:香味清美。341.粲爛:鮮明的樣子。342.宜笑:露出牙齒的笑。343.連娟::彎曲細長,古人以眉長為美。344.微睇(dì):目光微視。綿藐(miǎo):目光美好的樣子,指美女以目傳情時含蓄婉轉。345.色授:美色流露。魂與:心蕩神冶。李善注《文選》引張揖說:“彼色來授,我魂莊與接也。”346.心愉:傾心,心悅。347.酒中:酒喝到半酣時。樂酣(hān):樂奏到酣暢時。348.芒然:悵然。349.似若有亡:若有所失。350.覽聽:指聽政。351.棄日:虛度時日。352.順天道:順應大自然季節變化。古人打獵必于秋時,因秋天肅殺之氣,而獵致禽獸,故云順天道。353.此:指上林苑。354.后葉:后世。靡麗:奢華。355.往而不返:指沉溺于奢靡生活,不知回頭。356.解酒:撤除酒樂。357.有司:指主管苑囿的官吏。358.農郊:城邑之外的農田。359.萌隸:下層百姓。萌,通“氓”。360.隤(tuí):通“頹”,使倒塌。361.實陂池:養魚滿池勿禁:不禁止百姓捕取。362.虛宮館:使宮館空虛。勿仞(rèn):即不滿,指不再使役人眾而使之塞滿宮館。363.德號:有恩德于民的號令。364.刑罰:指嚴刑峻罰。365.制度:皇宮奢侈的舊制。366.服色:車馬祭牲的顏邑。367.正朔:指歷法。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歲始,朔,月初。漢武帝以建寅之月之歲首。P.1917368.更始:陳舊布新,指政治上革新。369.齋戒:修身反省。洗心叫齋,防患叫戒。古人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不與妻子同寢,整潔身心,以示虔誠。370.襲:穿。君臣朝會所穿的衣服。371.法駕:天子的車駕。天于的儀仗隊分大駕、法駕、小駕三種。法駕的排場比大駕小,比小駕大。372.華旗:有文彩的旗。373.鳴玉鸞:鳴聲如鸞鳥的車鈴,天子車駕上裝飾有玉制的鸞鈴。374.六藝: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囿:苑囿。375.騖:亂馳,交馳,引中急馳。涂:道。376.覽:游觀。《春秋》:我國最早的—部簡單的編年史。記古代興亡得失,寓寄褒貶之義。指天子以《春秋》作為政治的借鑒。377.《貍首》:古逸詩的篇名。古代諸侯舉行射禮時奏《貍首》樂章。378. 兼:同時,連帶。《騶(zōu)虞》:《詩經·召南》中的一篇。古代天子舉行射禮時奏《騶虞》樂章。騶虞,動物名,相傳其性仁慈。379.弋(yì):以帶絲的箭射取。玄鶴:相傳舜有樂歌名和伯之樂,奏時舞玄鶴。380. 舞:揮動。干戚:相傳舜舞干戚,感服了南方的有苗氏。干,盾。戚,斧。381.云?(hǎn):本指捕捉禽獸的網,里有雙關意,亦指天于出行時前驅的旌旗382.揜(yǎn):掩撲。群雅:即群鴉。古鴉作“雅”。在此指才俊之士。比喻天子親自出行以訪求天下的賢俊之士。383.悲:同情。《伐檀》:《詩經·魏風》篇名,舊說這首詩是諷刺賢者不遇明主。384.樂樂胥:天子讀樂胥之詩而感到高興。樂胥,《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受天之枯。”鄭玄箋:“胥,有才智之名也。枯,福也。”385.修容:修飾容儀。禮園:指以遵循古代禮制來建游樂之園地。386.翱翔:邀游觀賞。387.述:講述。388.怪獸:奇獸。389.明堂:古代天子朝見諸侯的地方。390.清廟:明堂的正室。391.次群臣:使群眾依次進奏。392.奏得失:指政事的成功與失錯。393.靡不:無不。受獲:以田獵有所收獲比喻受到天子恩澤。394.化:受感化,德化,與“聽”互文。395.卉然:勃然的樣子。興道:振興仁義之道。遷義:歸向仁義之境。396.錯:通“措”,棄置。397.隆,高。三王,夏、商、周三代開國賢君。398.羨:超過。五帝:說中上古的五位帝王。399.罷:通“疲”,耗損。用:用度,功能。400.抏(wán):損耗。401.務:專心一意。獨樂:天子個人享樂。402.細:國小,地位低。403.萬乘(shèng):代指天子。404.被其尤:遭受那種做法帶來的禍害。尤,過失。405.二子:指子虛、烏有先生。愀然,臉色改變的樣子。406.超若:悵然。超,通“怊”,即“惆”的假借字,惆悵之意。若,然。407.逡巡(qūn xún):向后退。避席:離開座位,表示慚愧。408.鄙人:粗鄙的人,謙稱。固陋:鄙陋無知。409.受命:即受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