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語言文字運用的時候,學生最怕聽到這樣的話:語言文字運用這個板塊,目前??嫉挠衅叽箢}型,七大題型又可分為60個小類,分別有對應的解題方法。他們最喜歡聽到這樣的話:語言文字運用要用到的知識與能力和閱讀寫作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我們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題型。語文學習有一條一以貫之的方法,用它可以解決所有題型的問題。 學生是喜歡“簡單粗暴”的,一種方法解決所有題型,他們很喜歡;而老師是喜歡復雜的,60個題型,60種解題方法,他們有的講,不至于為講什么發(fā)愁。于是,師生的矛盾便出現(xiàn)了,老師按照教輔資料講解60種小題型的解題思路,可學生聽后一臉茫然,感覺收獲滿滿,可做題的時候怎么也用不上力氣。在教師手中游刃有余的工具,到了學生手里就不聽使喚了。于是,學生放棄了聽課,后來,老師也放棄了學生,只講給少數(shù)幾個“知音”聽。 通常教師講課的邏輯是演繹的,要講蘋果,先說什么是蘋果,蘋果分多少類;而學生學習的邏輯是歸納的,先看了很多的蘋果,然后才會想這些蘋果有何區(qū)別,最后才會思考蘋果是什么這種問題。 想清楚這種教與學的差異后,我再來安排自己的語用教學。發(fā)現(xiàn)可講的東西真不多。首先,眾多的題型分類大多可不講,比如,補寫句子這一題型和補寫詞語有何大的不同嗎?用到的方法不都是“瞻前顧后”嗎?語句排序,句子復位,與補寫句子、補寫詞語用到的知識其實都是句群分析——即文段各句邏輯關系的梳理。分類誠然對教學有一定幫助,但是,過細就會對學生做題產(chǎn)生巨大困擾。其次,各個題型下的解題方法、解題步驟大都可以不講。所有的語文題目用到的無非是語言文字,分析的對象無非是字詞段篇。只要我們踏踏實實教會學生梳理字詞段篇,任何題型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 所以,對于語言文字運用復習,我只講字詞段篇如何分析,不講各種題型分類,解題步驟。以下是用句群分析的方法解答補寫句子的題型,僅供參考。 例一、(2024·新課標Ⅰ卷)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無法緩解而殘留下來,長此以往,疲勞會像負債一樣逐漸累積并且利上滾利,掏空你的“家底”,進而引發(fā)多種疾病。( 甲 )也很簡單:在節(jié)假日睡到自然醒,記下你的睡眠時長,然后減去工作日的睡眠時長,如果多出2個小時以上,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tài),需要及時補充調(diào)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補充過多的睡眠,又會擾亂人體生物鐘,使你的睡眠質(zhì)量大打折扣,同時引發(fā)新的疲勞。所以對于“睡眠負債”,要采取“分期償還”的方式求得解決。其實,( 乙 )。如果質(zhì)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而提高睡眠質(zhì)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在固定時間起床,以調(diào)整身體節(jié)律;在睡眠前洗熱水澡,以盡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夠,睡得好,堅持不懈,才能從“感覺身心疲憊”成功轉(zhuǎn)化成“感覺棒極了”。 句群分析: 1.甲處前一句敘述的主體是睡眠不足,后一句的敘述主體是睡眠負債,用公式表示則為:睡眠不足+甲+睡眠負債,因此,甲處所填內(nèi)容應實現(xiàn)敘述主體的轉(zhuǎn)換; 2.甲處前一句中提到“疲勞會像負債一樣”,后一句則說“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tài)”,所以,前者說明,睡眠負債是睡眠不足的一種情況,后者則意在闡述判斷睡眠負債的方法。用公式表示如下:睡眠負債與睡眠不足的關系+甲+判斷睡眠負債的方法;因此,甲處應就后者進行提問:判斷自己是否“睡眠負債”。 3.乙處前一句敘述的主體是睡眠負債的分期償還,后一句敘述的主體是睡眠質(zhì)量,用公式表示則為:睡眠負債的分期償還+乙+睡眠質(zhì)量,因此,乙處所填內(nèi)容應實現(xiàn)敘述主體的轉(zhuǎn)換; 4.乙處后一句說的是睡眠質(zhì)量與睡眠時長的關系,后又提到“提高睡眠質(zhì)量的方法”,因此,乙處應就二者關系進行闡述:睡眠質(zhì)量比睡眠時長更為重要。 答案(示例)甲:而要判斷自己是否“睡眠負債” 乙:睡眠質(zhì)量比睡眠時長更為重要 解析:甲處,前文提及睡眠不足的問題,后文“在節(jié)假日睡到自然醒……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tài)”是說如何判斷是否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tài),故可填“而要判斷自己是否'睡眠負債’”之類的語句。乙處,所在語句是過渡句,先是承接上文“使你的睡眠質(zhì)量大打折扣,同時引發(fā)新的疲勞”,后是引起下文“如果質(zhì)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可見語境將“睡眠質(zhì)量”與“睡眠時長”進行比較,且強調(diào)了“睡眠質(zhì)量”的重要性,故可填“睡眠質(zhì)量比睡眠時長更為重要”之類的語句。 例二、(2024·新課標Ⅱ卷)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喜歡運動、經(jīng)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即連續(xù)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是因為,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許多與愉悅感相關的“快樂物質(zhì)”,如多巴胺、內(nèi)啡肽等。而運動后的大腦,還會分泌一種名叫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蛋白質(zhì),有助于強健大腦。因此,運動不僅會讓你輕松快樂,還會讓你頭腦更清晰,更有活力。當然,不是每個人② ,但即使做一些輕微運動,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句群分析: 1.①所處句子,敘述主體是“跑者欣快”,后接“即……”,可知,這一部分當是對“跑者欣快”的定義。①是定義的一部分。 2.在定義這一部分:“連續(xù)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①,但心情很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雹俸笥幸弧暗保芍且晦D(zhuǎn)折,那么,①處所填當為轉(zhuǎn)折以前的內(nèi)容。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當然很累,所以,①處當填:雖然身體非常疲乏。 3.②處前說“當然,不是每個人……”,可知,此處一輕微轉(zhuǎn)折。前文敘述主體一直都是“跑者欣快”,所以此處所言應該是“跑者欣快”中的“問題”。 4.②處后面說“但即使做一些輕微運動,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可知,前面“否定”的應該是“運動”,從“跑者欣快”的定義中我們知道,它是高強度運動后的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所以,此處否定的當是高強度運動,即: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高強度運動。 答案示例:①雖然身體非常疲乏 ②都適合做高強度運動 解析第①處,由橫線前的“連續(xù)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可知,此處填的應是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的結果;結合橫線后的“但心情很好”可知,此處應與“心情很好”構成轉(zhuǎn)折,而連續(xù)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的結果一般是“身體疲乏”,“連續(xù)”“高強度”又使得疲乏的程度比較深;再結合橫線后的關聯(lián)詞“但”,此處可填“雖然身體非常疲乏”之類的內(nèi)容。第②處,由“不是每個人”可知,此處應填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再結合前文“高強度運動”和后文“但即使做一些輕微運動,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可知,此處可填“都適合做高強度運動”之類的內(nèi)容。 例三、(2023·全國乙卷)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明明是一項限期兩個月的作業(yè),你就是要懷著愧疚自責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業(yè)前一周才匆匆開始,結果不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最后匆忙趕完的作業(yè)也難盡如人意。如果總是這樣,那么① 。拖延癥堪稱當代生活的“絕癥”,身處其中的人會感到極度焦慮,但還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滿懷負罪感地干其他的事情,任務一拖再拖,時間越少焦慮感越強,② ,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惡性循環(huán)。 那么,有什么辦法能③ ?答案就是,制訂明確具體的計劃,將一個困難的大任務分解為容易完成的小任務。 句群分析: 1.①處前文敘述主體是“拖延”,后文敘述主體是“拖延癥”,用公式表示則為:拖延+①+拖延癥,因此,①處所填內(nèi)容應實現(xiàn)敘述主體的轉(zhuǎn)換; 2.①處前面說“如果總是這樣”,“這樣”是指前文所說的那些拖延現(xiàn)象,“那么”之后當說“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癥”,這樣便實現(xiàn)了敘述主體的轉(zhuǎn)換。 3.②處前文說“時間越少焦慮感越強”,后文說“陷入惡性循環(huán)”,用公式表示則為:“時間越少焦慮感越強”+②+“陷入惡性循環(huán)”,那么,所補充的內(nèi)容當體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所以,當填入:焦慮感越強就越拖延。 4.③處后文所說應是拖延癥的解決方案,所以,③處應就此提問:有什么辦法能幫我們克服拖延癥呢? 答案示例:①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癥?、诮箲]感越強就越拖延?、蹘臀覀兛朔涎影Y呢 解析第①處,前文列舉了拖延的表現(xiàn),由前文“如果總是這樣,那么”和后文“拖延癥堪稱當代生活的'絕癥’”可以推斷,此處可填“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癥”之類的內(nèi)容。第②處,根據(jù)后文可知,所填語句與“時間越少焦慮感越強”共同體現(xiàn)拖延癥“惡性循環(huán)”的特點:焦慮—拖延—焦慮—拖延……再結合前句“越……越……”的句式特點,可以推斷此處可填“焦慮感越強就越拖延”之類的內(nèi)容。第③處,根據(jù)文段可知,橫線處的語句承上啟下,前文已說明了拖延癥的危害,后文談的是克服拖延癥的辦法,再結合句末問號可以推斷此處可填“幫我們克服拖延癥呢”之類的內(nèi)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