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輝縣訪古】醉來騎白鹿,大笑還青山——輝縣白鹿山訪古記

     孫紅洲 2025-08-23 發(fā)布于河南
    圖片

    醉來騎白鹿,大笑還青山

    ——輝縣白鹿山訪古記

    霍德柱

    (一)

       千年白鹿地,何時佛樓臺。

       早就想游白鹿山了,因為它太有名了。《水經(jīng)注》:長泉水出白鹿山。《道光輝縣志》卷四《地理》:白鹿山,在縣西五十里。內(nèi)建古剎。林木森蔚,石竇滴泉,匯而為池,流灌蔬圃,亦勝地也。山有石似鹿,故名。《衛(wèi)輝府志》引盧思道《西征記》:孤巖秀出,上有石自然為鹿形,遠(yuǎn)視皎然獨立,厥狀明凈,有類人工,故以白鹿名。原來啊,山名得自于山形,太富有想象力了,真想看看此山是如何的輕盈和浪漫。

       深山藏古寺何處無風(fēng)情。查看《道光輝縣志》卷九《寺觀》:

       白鹿寺,在縣西石門口之南白鹿山阿。后倚危峰,前臨巨壑,龍湫瑩澈,鳥道紆回,人跡罕至。內(nèi)有杰閣,貯《藏經(jīng)》數(shù)函。

       玄極寺,在白鹿寺西。一徑梯升,院分左右。左則危棧石室,右則古洞深窈。最西有珍珠懸泉,亂落如雨,殊絕可愛。創(chuàng)自石趙之世,有天竺名僧佛圖澄者,遍歷名山,至此頓步,遂因峰構(gòu)宇,憑巖考室。至齊河清四年,益造石經(jīng)諸佛像,勒碑洞口,以識其事。

       法住寺,在白鹿寺東。

       顯揚寺,在法住寺東。

       白鹿一山,竟有如此眾多的寺廟,堪可稱奇。更令人神往的是,白鹿寺有《藏經(jīng)》數(shù)函,玄極寺有北齊河清四年(565)創(chuàng)建的石經(jīng)、石像、古碑。既然玄極寺是名僧佛圖澄創(chuàng)建的,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沒有佛圖澄的痕跡。佛圖澄是西域人,少年出家,頗有慧根。晉懷帝永嘉四年(310)來到洛陽,志弘大法。適逢永嘉之亂,無法在洛陽建寺弘法,只得隱居山林,以觀世變。后來,佛圖澄奔投石勒,助其稱帝,建立趙國,深得石勒父子的崇敬。后趙建武十四年(348)圓寂,享年達(dá)117歲。據(jù)傳,他在趙國期間,廣弘佛法,建寺八百九十三所呢。不知他何時遁跡白鹿山,何時創(chuàng)建玄極寺?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cè)中部,以全景式連環(huán)畫描繪了佛圖澄的種種神異事跡,但沒有白鹿山創(chuàng)寺的記載。

       有如此深厚的佛家文化積淀,青山得意,白鹿輕攀,實在是令人憧憬。作為訪古者,很想從殘存的古跡中觸摸到曾經(jīng)的執(zhí)著和感悟。雖然圖澄一別遂千秋,但吾輩跨鹿乘云至峰巔,定會在搜訪中有所收獲的。我堅信!

    圖片

    (二)

       810日的上午,我來到了白鹿山山麓。

       仰望,峰巔如屏,橫絕長空,白云斜垂,氣勢非凡。俯視,碎石巨塊從半山腰斜鋪而下,哪有巨壑龍湫?哪有白鳥清流?西南角的將軍峰依然孤傲聳峙,但在累累白石的襯托下,它竟是那樣的凄涼和滑稽。腦子里的那點詩情畫意此刻已蕩然無存。本想打道回府算了,但訪古者的執(zhí)著還是讓我把車在山道邊停好,搬來碎石,墊穩(wěn)后輪,然后踩踏亂石,在驢友們留下的點滴痕跡指引下,找尋到殘留的石級,摸索著前行。

       很快地,我找到了一線天。名山大川中的一線天太多了,但此處的“一線天”真的是名不虛傳。挖山者還算有點良心,到此為止,給我們留下了一線天。先前的開發(fā)者留下的鐵鏈還在,手拽鐵鏈,腳踩殘級,沿著近乎直角、僅通一人的山縫攀登,那種感覺實在是酸爽之極,哪里還顧不上欣賞天風(fēng)清泉、鳥語花香!好容易把一線天踩在腳下,就又開始了繞著山路叢林的轉(zhuǎn)圈,已經(jīng)看到了山崖凹陷處的房角了,但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就是到不了跟前。就在我累得快要放棄時,跨過一株枯樹的羈絆,玄極寺的小山門毫無征兆地觸手可及了。

       這座山門太簡陋了。兩邊用石塊砌成,屋頂鋪黃色琉璃瓦,屋脊飾龍,皆為今人仿作,不是古物。走進(jìn)門來,所謂的玄極寺,竟是山崖凹陷處的幾座小房子,雖然也如山門般雕梁畫棟,但因地賦形,制度簡陋,屋內(nèi)神像眾多,佛道兼雜,皆為今人所塑,古志中的記載蕩然無存。我頓時失去了興趣,坐下來休息一番,與守廟人攀談,等著吃齋飯吧。

       待到飯香四溢時,三四位香客拿出吃食,招呼我過去,一邊吃飯,一邊閑談。守廟師傅和他們都是山腳下的村民,十分熟絡(luò),山語村言,頗為熱鬧。他們談起了寺中菩薩的種種神異,我不是太感興趣;倒是村中的家長里短,我連猜帶蒙的,聽得津津有味。比如對盜采山石者的處理,留守老人的生活……村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留守老人甚是孤寂。年輕人不放心,經(jīng)常來電問候,一聽到父母在人多處打牌瀟灑,就很是高興;若父母獨處家中,兒女們就會焦急地責(zé)備,怕父母出事。我聽來,竟覺得如此的溫情四溢,真好!

    圖片

    (三)

       屋外墻邊倒是有幾通古碑,皆為明清時的功德碑。有用信息有,但不多。如:

       “切玄極寺者,玄而妙也,極而至也,妙至無如,故曰玄極。山峰奇秀,碧嶂巍峨…浮云倒生于岫頭。從山皆拱,群鳥暢和,金燈夜煌,懸鼓時鳴……神僧仙蹤,寶公誤入。后至大齊河清四年重修佛圖……又出十大高僧……嘉靖二十一年,住持僧人古宗命請直隸真定府定州僧德朗為之化主,乞化四方,而重新下院佛殿圣像、禪堂庫廚,年載方盈。嘉靖丁未歲,又本寺住持僧古宗興心,重修上院千佛碑、五尊大佛,佛洞乃共一寺盈新……”(明嘉靖丁未年壬子月立《輝縣迄西五十余里玄極寺重修佛殿千佛碑記序》)。此碑高124厘米,寬57厘米,厚16厘米,額身一體。額心大字正書,雙線勾勒,即“重修玄/極寺記”,周圍有云紋裝飾。碑立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乃獲呂隱山僧鶉衣子興儒述撰。文中提到了北齊河清四年重修佛圖之事,又點出十大高僧,可惜沒有僧號留傳。嘉靖年間,化主德朗兩次修葺玄極寺,一次是下院,一次是上院。看來,玄極寺分上下兩院,而最為重要的文物千佛碑及五尊大佛應(yīng)該在上院。

       “共西太行之陽,舊有千佛洞。洞之東,有觀音菩薩殿三楹。經(jīng)年深日久,風(fēng)雨損壞,善男信女,不忍神無憑,因給捐貲財,改修□殿于崖下……又建修崖上房三間……”(清光緒九年孟夏月立)。該碑無題,額心有萬古二字。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依然提到了崖上“崖下”。難道眼前的玄極寺不是全部?或僅僅是下院(崖下)?那么,玄極寺的上院(崖上)在哪里?

       “嘗覽輿志,名勝雖多,而白鹿山玄極寺蓋首出奇觀也。寺建懸崖,崎嶇而上,中鑿一窟……迨甫入山口,別有天地,一望千里,紛然在目。上有千佛洞,鐫勒□佛五尊,□刻千佛碑記,歷年久矣。向遭寇焰焚毀,傾圮殆盡。”(康熙二十八年立《玄極寺重修佛像碑記》)該碑高103厘米,寬52厘米,厚13厘米,字跡尚清晰,記載了張道人及馬王二姓、輝縣城南孫自才、獲呂張樊二信女等重修千佛碑的經(jīng)過。可見,千佛洞及千佛碑、五尊古佛直至康熙年間還得到重修呢。碑文的撰文者是欽賜幣帛、中憲大夫、原任四川成都府知府、前刑部湖廣清吏司郎中、邑人冀應(yīng)熊,冀應(yīng)熊是輝縣冀莊人,崇禎十五年進(jìn)士,歷任漢川知縣、鄖襄荊興屯同知、嘉興府海防同知、刑部湖廣清吏司郎中、成都知府等,乃輝縣冀氏三知府(祖父冀國、父冀守謙、子冀應(yīng)熊)之一。碑立于康熙二十八年暮春,署名下綴有時年八十有三。冀應(yīng)熊曾經(jīng)登眺久矣,但此時衷懷登眺,已非朝夕,仍然卒書數(shù)言,以償此愿,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啊!冀應(yīng)熊于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因病去世,也就是說,此碑乃其辭世前一年所撰。無意間竟獲得一篇鄉(xiāng)間名士的卒前遺文,是在令人興奮!此碑未綴書丹者姓名,亦或為冀應(yīng)熊親筆?據(jù)傳,冀應(yīng)熊善書,尤擅大字,但此碑筆畫纖弱,或許因年老體衰所致。該碑是有碑陰的,但卻是天啟六年《圓滿醮事金妝碑記》,記載鄉(xiāng)人在設(shè)醮三年圓滿之后,金妝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像、左右侍從、善財龍女、韋馱天將等,文末附一偈,但缺字太多,無法卒錄。可見,該碑本來是明碑,清人磨平碑陰而另刻,乃節(jié)省石料之舉。

    圖片

       主殿中的佛像雖是石像,但與基座不連,應(yīng)該是后置的。前有明代石供桌。桌面寬117厘米,高50厘米,兩邊足高80厘米,要比傳統(tǒng)的清代石供桌小得多。兩足皆有題字。左足有6行,即“切供桌者,擎鼎焚香,供/諸佛以來臨,祝眾而/加祐/,皇基鞏固,帝道休征,國母康御/,太子□□,民倚壽樂,馮之福天/。時嘉靖壬寅年仲秋七月中澣六日施/”字尚端正,但用語夸飾虛誕,有明顯的模仿北朝舊語的痕跡,令人發(fā)噱。不過,嘉靖壬寅即嘉靖二十一年(1542),與《輝縣迄西五十余里玄極寺重修佛殿千佛碑記序》中的“嘉靖二十一年,住持僧人古宗命請直隸真定府定州僧德朗為之化主,乞化四方,而重新下院佛殿圣像、禪堂庫廚,年載方盈”暗合,可見此供桌就是那次維修時留下來的。右足有11行文字,乃題名和祝愿語,其中有功德主程孝室/李氏、劉氏、雷氏。此桌施于當(dāng)年七月,但十月二十一日凌晨爆發(fā)了著名的壬寅宮變”,熟睡中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差點被宮女們勒死,哪來的帝道休征

       佛像高踞于座臺之上。座臺較高,分三層,下覆蓮,上仰蓮,中束左右端各有一托舉力士。佛像雖塑金,但與基座為一體,身姿清瘦,應(yīng)為原物。佛頭與佛身的比例不甚協(xié)調(diào),懷疑為后補(bǔ)的。空山靜寂,萬籟無聲,佛像披有彩帛,出于敬畏,不敢摘下披衣而詳觀細(xì)察,故不知其雕鑿特征,也無法斷定其年代。

    圖片

       主殿東邊為精室堂,已呈坍塌之勢。屋內(nèi)無佛像,其東北角形似灶臺處砌有殘碑,高62厘米,寬102厘米,厚16厘米,大字,楷行交錯,磅礴大氣,沉穩(wěn)中不乏靈動。仔細(xì)閱讀,竟是古詩兩首。回來后查閱資料,在《乾隆輝縣志》《順治衛(wèi)輝府志》中找到了這兩首詩,乃明代王敕所作,即:

    絕壁顛崖不可攀,青鸞巢處是禪關(guān)。

    山僧坐定無人到,只與白云相往還。

    鶴接匠氏難尋木,僧住樵夫不到山。

    更愛珍珠泉里水,等閑那肯落人間。

       王敕,字靖諭,自號舜田耕夫。成化二十年進(jìn)士。累官河南提學(xué)副使、翰林院編修、南京國子祭酒。有《五經(jīng)通旨》《大成樂譜》行世。詩后還有幾行小字,應(yīng)是交代游山題詩的緣由,但殘損嚴(yán)重,無法釋讀。王敕的這兩首詩意旨玄遠(yuǎn),頗有寄托,境界不俗。雖說方志中還存有王敕《白云寺七首》,但此石不僅存詩,而且存書,乃研究王敕思想境界、詩文水平、書法技藝的重要實物。屈身于破屋廢灶,實在是可惜了。

       懸崖下還存有不少石刻殘件。有一塊方形蛟龍碑額保存完好,額心玄極寺/立碑記,額下沿刻“悉怛多般怛羅”6字,乃梵語白傘蓋”,寓佛之凈德覆蓋一切。碑額旁荊棘叢中躺臥一碑,高94厘米,寬47厘米,厚15厘米,半圓額,額心正書積善碑”,無裝飾。碑題“金妝三大士碑序”,所記之事與天啟六年《圓滿醮事金妝碑記》相同,仍附一偈,即:

    轆轆上下君不見,貧富無停豈我知。

    金門士宦從何有,豪貴尊榮更問誰。

    前生修福今生受,今世無為心未隳。

    雖然眼下無所見,行行因果誰不知。

    圖片

    (四)

       以上所見皆為玄極寺下院的。那么,上院呢?最令人神往的千佛洞、石經(jīng)、造像、五尊大佛在哪里,是不是在上院?守廟老者把山門旁一條不起眼的小路指給我,說上邊還有一層呢,千佛洞及五尊大佛就在上邊。我頓時就明白了,那就是上院!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奇觀啊,淇縣廟口鎮(zhèn)賀村青巖絕就是這樣,在懸崖墻壁上有兩層凹陷,中間成外凸之平臺,人們在兩層凹陷處建造寺廟,形成懸崖藏古寺,梵磬揚天音的獨特存在。

       上院亦有山門。進(jìn)門之后,既可往東,又可往西。千佛洞就在西邊。洞口朝南,洞門及通道兩旁皆砌石。據(jù)佛像前擺放的老照片,現(xiàn)在砌石之處過去都是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今已蕩然無存。洞門右框處存一護(hù)法力士,應(yīng)是原物。立像,頭碩大,跣足肥腿,腰纏束帶,胸腹掛瓔珞,三部分高度基本一致,有比例失調(diào)之嫌。門楣處存護(hù)法使者三尊,一大二小,皆雙手合十,閉目微垂,鼓腹蹲坐,大者雙翅全張,似大鵬金翅雕與護(hù)法使者之混合,亦或為鄉(xiāng)間臆想之物。洞內(nèi)有五尊坐佛,石像與底座不為一體。自北齊至今,五尊佛像經(jīng)多次修葺,或早已不是原物了;即便是原物,其時代特征恐已損失殆盡了。比如佛頭,與佛身比例不協(xié),明顯是后補(bǔ)的。同樣的,五尊佛像亦身披彩帛,出于敬畏,也就沒敢揭開拍照了,不知道佛像上有沒有北齊創(chuàng)建時的題名。

       千佛洞外東側(cè)石壁上,有兩處題字的痕跡,但腐蝕嚴(yán)重,已看不清了。據(jù)老照片,洞口處應(yīng)矗立著北齊四面造像碑,有碑帽,有底座,碑身四面皆刻小佛像,連底座上亦布滿了小佛像。據(jù)守廟老人講,這通造像碑被盜了;后來雖破案追回,但已被鋸為兩段,早已不復(fù)原貌矣。聽說,現(xiàn)存新鄉(xiāng)……

    圖片

    (五)

       人傳造像天工巧,試問飛來自幾時。

       白鹿山之魂在千佛洞,千佛洞之魂在北齊造像碑。今歷盡艱辛,登至高處,卻難睹北齊舊物,實在令人氣沮。不過,既然此造像碑已被追回,總能按圖索驥,終睹真容。

       在考古所領(lǐng)導(dǎo)的幫助下,我首先看到了從平原博物館轉(zhuǎn)來的一張拓照。此照共7行,行字?jǐn)?shù)不等,字體大小也不等。應(yīng)為題名,內(nèi)容如下:

       白鹿山玄極寺主王桃湯三為郡中正,妻周,弟中正王思禮,孫兒□法□□大□……/

       安東將軍、秘書丞、梁州大中正、榆縣開國男兼散騎常侍、聘南使主皇甫亮,太中大夫、□□□張子彥妻李男女……/

       中堅將軍共縣令袁秀,妻姚,息曇邕、曇燦。輕車將軍給事中張燦,妻□……/

       都唯那李元正,開府行參將軍李元辯,邑子陳康,邑人張子鼎,邑子來神龜,邑子裴陁,邑子元□圖……/

       梁平西將軍、永安縣開國侯、天門郡太守朱□國,供養(yǎng)主張永興,供養(yǎng)主□□奴,供養(yǎng)主郝宜,供養(yǎng)主□□……/

       太守吳子張、招遠(yuǎn)將軍江智海,陶子教,王措鬼,石老兒……妻路男女……/

       大齊河清四年四月八日,三寶邑人敬造。愿以此功德,資益法界眾生維羅……/

    圖片

       此段題名價值最高之處當(dāng)然在末行的大齊河清四年四月八日上,有準(zhǔn)確的創(chuàng)建時間,這對研究造像的時代特征、藝術(shù)風(fēng)格,題名及發(fā)愿文的書法特征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暫時還不知道此題名位于造像碑的哪個位置,但它的存在就像一個坐標(biāo)點,所有的研究就可以圍繞它展開。比如:

       1.暴老師指出,這7行題名所呈現(xiàn)出的書法水準(zhǔn)之高實在是令人驚艷。結(jié)體方正沉穩(wěn),運筆沉著蘊蓄,筆畫肥厚敦樸,布局隨意灑脫,整體上給人山岳沉峙,大氣磅礴之感。既有漢隸的拙澀,又有北朝書法的恣肆張揚。拿顏真卿《八關(guān)齋報德記》《顏氏家廟碑》作比,不僅筆畫相似,有的字整體上甚至有如出一轍之感。但此碑卻比《八關(guān)齋報德記》《顏氏家廟碑》要早200余年呢。這說明成熟的顏體不是憑空出世的,它吸取了漢隸、北朝書法的某些精髓,再揉進(jìn)了時代的審美趨向和顏真卿對書法的理解和追求。《輝縣志》稱其秀曼古勁,部武整齊,視漢隸稍變,其為當(dāng)時名手無疑是有道理的,但可惜找不到書丹者名諱,實在是可惜。

       2.題名中人物官職較高,但史書皆無載。畢竟,北齊的歷史不長,方志中關(guān)于其基層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社會生態(tài)的記載很少,此碑可補(bǔ)史書之缺,對研究北齊河清年間輝縣周圍士族構(gòu)成具有參考價值。同時,這些官職未必是實職,尤其是將軍之類大多屬于名譽職位,這也反映了北朝官制混亂、爵位泛濫等弊端的存在。第三行居中,位置最為重要,反映了輝縣知縣袁秀在此次造像活動中地位的舉足輕重,但卻前綴中堅將軍,甚是罕見。爵位濫封濫賜已至縣令一級,國家統(tǒng)治的基礎(chǔ)已經(jīng)動搖了,北齊的滅亡也就難以避免了。

       3.此碑為三寶邑人敬造。這“三寶邑人是誰?為何要敬造此碑?他是否為發(fā)愿文及題名的書丹者?若他是該碑的書丹者,那他就一定是當(dāng)時的書法名家,這對研究北齊時期輝縣一帶的書風(fēng)及書法成就有重要的文獻(xiàn)價值。

       此拓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它會處在造像碑的哪個方位?從舊照片看,造像碑碑身布滿了小佛像,似乎沒有此題名的位置;再加上發(fā)愿文和別的題名甚至于經(jīng)文還要占鄉(xiāng)黨篇幅,造像碑不可能裝得下。因此,我懷疑千佛洞里可能是兩塊碑,一塊是老照片中的千佛碑,一塊是單獨的造像碑。前者以佛像為主,沒有文字;后者以文字為主,造像或在碑額正中或在碑身上層,如常村鎮(zhèn)古章村福家寺北齊天保三年張山化等八十人造象碑、衛(wèi)輝汲城鎮(zhèn)國寺東魏興和三年呂升歡造像記碑之形制。

       因此,很想看看被追回的原碑,落實一下上述的推理是否合理。

    圖片

    (六)

       還是在考古所領(lǐng)導(dǎo)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被追回的千佛碑。

       碑身已成2塊,連同碑座,共3塊。碑身暫時包裹著疊放在一起,無法看清原貌,不知是通體皆佛像,還是既有佛像又有文字。從裸露的碑側(cè)和碑座看,大概通體皆佛像。那么,很有可能,眼前的這通千佛碑與金石學(xué)史上著名的“白鹿山玄極寺北齊河清四年邑人造像四面碑不是一回事,這可能初步印證了上文的猜測。當(dāng)然,當(dāng)這通碑修復(fù)完整,真容示人時,也有可能使得結(jié)論反轉(zhuǎn)。

       仔細(xì)觀看那些小佛像,皆為結(jié)跏趺坐佛,手結(jié)禪定印,高顱寬肩,胸腴腰瘦,整體上呈現(xiàn)出身姿清癯,英氣四溢卻又平靜祥和之態(tài)。眉眼尚清晰,但胸腹部紋飾似無,想來經(jīng)千余年風(fēng)雨洗禮,多次毀損,多次修復(fù),再加上信眾的金妝復(fù)葺,那些淺淺的紋飾可能已被金粉所遮掩。拿它與香泉寺千佛洞小佛像作比,它的造型整齊劃一,而香泉寺的變化較多;而佛頭略為頎長而瘦削,五官搭配更為協(xié)調(diào),香泉寺的佛頭造型變化較多,更顯得豐滿圓潤。審美風(fēng)格有明顯差異。原因大概在于千佛碑是“一次成型”的,匠人來源比較單一;香泉寺千佛洞的雕鑿時間較長,肯定融進(jìn)了不同時間段、不同匠人的審美風(fēng)格和追求。因此,簡單地把香泉寺千佛洞的創(chuàng)建年代匡定在北齊,肯定是不合適的。

       當(dāng)然,我更關(guān)注的還是文字。

       既然白鹿山玄極寺北齊河清四年邑人造像四面碑能在金石學(xué)史上留下濃彩重墨之一筆,它的傳世文字就不可能僅存平原博物院的那一小塊兒拓片。果然,在民國顧燮光《河朔金石文字新編初集》卷三《北齊·玄極寺邑子造象碑》、李新宇、周海嬰主編《魯迅輯校石刻手稿·碑銘·下·北齊·玄極寺碑》中找到了完整錄文,令人慶幸。顧燮光記此碑分書。共27行,行32字。高二尺三寸,寬二尺一寸,輝縣。碑陰上下兩層,高、廣同。上層共27行,行4字。下層共27行,行30余字40余字不等。碑右側(cè)共7行,行字?jǐn)?shù)不可計,高同廣,6,魯迅先生記此碑石高三尺五寸八分,廣二尺九寸五分。27行,行32字。碑陰題名27行,分2列。右側(cè)廣七寸五分,題名6行,年月1行,字?jǐn)?shù)不等。均正書。在河南輝縣西七十里白鹿山,從這些數(shù)據(jù)看,此碑或為單獨存在,與被追回的千佛碑可能不是一回事。

    圖片

       為保存資料計,結(jié)合顧燮光、魯迅先生所錄,把碑陽文字整理如下:

       夫常住之境,固凝然而不變;理智之域,詎倏焉其可尋。法之時義,大矣至矣。自□□西轉(zhuǎn),貝葉東移,始感金人之夢,爰興白馬之旨,若非深窮理性,妙達(dá)神幾,豈能托□梵門,棲心慧路而已哉?玄極□者,蓋石趙之世,爰有天竺名僧佛圖橙頭陁之所其。橙法師四階上地,應(yīng)感人間,途掌神呪則洞窺未兆,臨流引臟則秘奧難惻,權(quán)實互顯,不可思議。遍歷名山,至此頓步,遂因峰構(gòu)宇,憑巖考室。圖像巋然,云生梁棟,爾其山狀,可略而言也。嵯峨忽起,峰貫星漢;陽鳥之所,藏光望舒。于是回泊南矚,平野千里而見江河;北瞻岱岳,仿佛五臺之嶺。左帶滄海,美氛氳之氣;右拒孟門,眺巖巘之極。諒乃日下之高峻,太行之妙場。昔海春善嘯,數(shù)聞鸞鶴之聲;孫登委□,□□□□之壽。至如慧據(jù)法師者,趙州人,俗□劉氏。天漢遙津,神威肅遠(yuǎn),辯若□□,志同金□。幼稟精誠,齠齔入道,未待琢磨,懸□窮瞻,無假傳習(xí),罔不必該。阿難造大智之□,□樹作無畏之論,皆鉆幽洞微,原始□末,天心內(nèi)朗,若貫明珠,神想外開而□慧日。□謂巍巍焉,蕩蕩焉,厭世輕利,萬代□師。于是逍遙塵垢之□,弗肯憫默朝野之間□。白鹿山玄極寺,靜而不喧,勢同靈鷲,□頂幽而復(fù)顯,不異王舍之城,法師遂以魏□和之末,擁錫來游,躡危石而可尋,攀□梯而□坐。自迄大齊河清四年,足不履于土地者卅余載矣。每禪誦動心,至誠□□,能持苦行,降□自□,吐納養(yǎng)神,香甘流潤。□能福慧并修,異空缽之羅漢;□□群生,同寶手之菩薩。□乃率諸四部,敬造石經(jīng)□、石碑像,定光、釋迦、彌勒□、彌陁、觀世音、大勢至、普賢、文殊十六□□像。瞻形寶石,兜率不殊,比之刻檀,□□踴出,相好分明,見聞獲樂,并造一切經(jīng),永置玄極□,俟來俊今英,如說修□,□□□等,藉序芳華,綿基海地,綿鏡相承,羽儀傳襲。乃悟四□交侵,六塵迫隘,并□貪著,咸趣菩提。實以圣去賢來,幽棲相續(xù),是使有識歸臻,義同慈父。邑等議□,昔剖符微德,猶勒玉堂之碑;分竹輕恩,尚具欒布之杜。況我之尊,群生是賴,若使玄碑不樹,翠石無刊,將何以播芳猷于后昆,旌至道于來葉?其詞曰:□覺難同,妙慮潛通。三果為系,四向稱宗。愛河長溺,欲海終□。罕達(dá)慈悲,孰亮嚴(yán)儀。□其繼踵,實俟生知。離塵無著,現(xiàn)茲無為。經(jīng)像嚴(yán)麗,光祚永久。□素相因,恒斷□受。功深巨海,山稱上首。賢矣英儒,孝悌入室。富貴不?,以善相率。高拔淤泥,傾心慧日。巖巖鹿阜,蘊粹含靈。賢圣云息,高步幽貞。龕如復(fù)殿,□峻層城。道風(fēng)唯一,法雨元□。動靜由人,理無興閟。故我隱居,酬恩四義。

       北朝文章多四六駢儷,浮靡華侈,尤其發(fā)愿文之類,夸談佛理者居多,史料價值并不高。但此碑詳細(xì)描述了佛圖澄創(chuàng)建玄極寺的情景,開啟了白鹿山佛家文化的源頭,對研究后趙時輝縣一帶的佛教分布、流派傳承有幫助。后來,白鹿山石刻、傳說以及方志中的佛圖澄事跡皆源于此。當(dāng)然,該碑重在記載慧據(jù)法師主持玄極寺并敬造“石經(jīng)□、石碑像,定光、釋迦、彌勒□、彌陁、觀世音、大勢至、普賢、文殊十六□□像”的事跡。慧據(jù)法師是趙州人,于北魏孝靜帝興和末年擁錫來游,至北齊河清四年長達(dá)三十余年“足不履于土地”(未離開玄極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所敬造者,除16尊佛像外,還有石經(jīng)□石碑像石碑像即被追回的千佛碑,而石經(jīng)□大概就是白鹿山玄極寺北齊河清四年邑人造像四面碑了。

       該碑尚有碑陰,皆題名,顧燮光、魯迅先生皆有抄錄,限于篇幅,此處不再贅錄。平原博物院的藏拓展現(xiàn)的是該碑右側(cè)面的內(nèi)容,但顧燮光、魯迅先生的錄文皆未涉及到碑的左側(cè)面,難道左側(cè)面已毀?抑或左側(cè)面雕鑿了佛像?若左側(cè)面布滿佛像,那就存在一種可能,上邊關(guān)于二碑的推論或許不對,可能根本就是一通碑,我所看到的恰恰是左側(cè)面。若真的如此,千佛碑可真是有靈性,它把我等輕輕地戲耍了一回。

    圖片

    (七)

       從千佛洞往西,沿著懸崖,有一條棧道,即李虎棧道。甚窄,外無遮攔,下臨無地,路面坑洼不平,雜草叢生。天光已暗,形孤影只,加上有點恐高,雖然知道過了棧道還有顯揚寺呢,但已不敢涉足了,只得悻悻放棄。往東返回,經(jīng)過山門,再沿著懸崖往前走,有一大片內(nèi)凹的空地,建了不少房屋,塑了諸多神祇,大概就是白鹿寺或法住寺了。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古物,惟有一座房屋東西兩窗下砌的幾通明清碑刻還有點歷史感。但形制簡陋,內(nèi)容簡單,加之漫漶嚴(yán)重,可用信息不多,只是對了解白鹿山寺廟發(fā)展史有點幫助。如:

       河南衛(wèi)輝府輝縣流河?xùn)|一里七甲人氏見在新鄉(xiāng)縣永康社東合河店居住信男善人張自良同妻秦氏,鳩眾游玩,同詣太行山古剎玄極寺。佛殿三楹,年深日久,風(fēng)雨所系,自良與眾同議,各捐己資,共成圣事,刻石題名于后。(萬歷三十九年立)

       古衛(wèi)蘇門治西太行山舊有玄極禪寺,懸崖顛□,翠澗巍峨,□有金燈夜晃,玄鼓□鳴,神僧隱跡……今有住持道然……及三大士菩薩,年深日久,神像凋殘……雜彩細(xì)色,膠青布列,彩畫炳然……(萬歷年間《金妝圣像碑記》)

    圖片

       倒是網(wǎng)友上傳的一張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明代蔡揚金撰寫的《太行山白鹿寺重修碑記》。蔡揚金(15121568),字子礪,號雙南,衛(wèi)輝府千戶所軍籍。五歲喪母,七歲喪父,性敏而篤學(xué),成嘉靖二十三年進(jìn)士。初任溧陽知縣。歷任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淮安知府、浙江按察司副使、陜西按察司副使、湖廣布政司參政、湖廣布政司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等,安陽郭樸為其撰寫墓志。沒想到在白鹿山懸崖處,竟然藏有一篇蔡揚金的佚文。但該碑每行下埋七八字,遂成殘文。想來此碑應(yīng)在顯揚寺,若有機(jī)會摩挲此碑,定能挖開浮土,補(bǔ)綴完整。文中最有價值之處在于首先敘述白鹿寺、佛圖澄、慧據(jù)等史實,竟全部抄自《白鹿山玄極寺北齊河清四年邑人造像四面碑》,不由得讓人慨嘆天下文章一大抄啊。但反過來,它又能補(bǔ)出原碑中的許多缺字,這就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了。當(dāng)然,該碑的主體在于記載明正德年間住持僧圓江三十余年主持寺務(wù),并于嘉靖三十七年募化眾檀,經(jīng)歷年歲,召良工,市美材,建立佛殿三楹、藏經(jīng)閣、水陸堂、伽藍(lán)鐘……,終使“樓閣殿堂,飛云偃月,園林樹木,流水通渠,可謂斬荊蕪為精藍(lán)之地,翻瓦礫成□□之□”等事跡,對研究白鹿山佛寺的歷史變遷有幫助。

    圖片

    (八)

       若非青崖見白鹿,安得此地古寺幽。

       青山無語,叢林靜謐。隨著日光漸淡,已該歸矣。我在千佛洞看佛像時,一位年輕香客在此暫憩。此刻,他提出結(jié)伴下山,我欣然應(yīng)允。俗語云下山更比上山難,那是建立在下山很容易的心理基礎(chǔ)上的情緒化表達(dá),較起先前的攀爬,現(xiàn)在雖然拽著鐵鏈下墜,卻是省力省時得多了。年輕人是修武的,他經(jīng)常跑山,我問他緣由,他說沒什么,心煩了,事情不順了,就登登山,拜拜佛,燒燒香,心緒就安寧了許多,挺好……

       山僧笑說舊年事,白鹿歸來失舊僧。人間事就是如此,披飛斬狼,執(zhí)著前行,當(dāng)然好;有的時候,換個角度,曲折前行,求個心安,也不錯。你看,又至山腳,面對累累碎石,也仿佛看開了許多……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成人免费AA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欧洲卡一卡二卡三爱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中文字幕有码日韩精品| 麻花传媒剧国产MV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唐人社视频呦一区二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久久97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中文字幕一卡二卡三卡| 日韩有码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亚洲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二页|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欧美亚洲高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