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關注武宗 學 天下武功 養派生 食補勝藥補·練功百病消 ![]() 以武學打開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無懦夫 吐納固精法,作為一種旨在強化腎臟機能、固攝精氣的傳統養生方法。它的形成,是對《內經》中記載的特定時辰調息法門“吸、貼、提、閉”四字訣,以及流傳于民間、以“一提一放,一緊一松”為核心的“提腎功”進行系統性梳理與融合的產物。此法通過特定的呼吸、吞咽、閉息動作,結合意念的引導和身體局部肌肉的收放,來激發、封固和運行腎氣,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的目的。修習此法,成功的關鍵不在于蠻力或速度,而在于松靜的身體、專注的意念、柔和的呼吸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心。 【詳細練法】 一、行功前的準備:身心松靜 修習吐納固精法,最佳的姿勢是采取無極式站樁。所謂無極式,即身體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頭部正直,下頜微收,雙肩下沉,手臂自然垂于身體兩側,掌心向內。練習的關鍵在于一個“松”字。這種松,并非懶散無力的松懈,而是一種由內而外、貫穿全身的深度放松。從頭頂到腳趾,從皮膚、肌肉到筋膜、骨骼,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必須卸掉不必要的緊張,達到一種輕靈而沉穩的狀態。只有全身經絡氣血通暢無礙,后續的吐納和行氣才能順利進行,否則氣機便會受到阻滯,影響練習效果。 二、基礎吐納:調和氣息 在身心達到松靜合一的狀態后,即可開始基礎的吐納練習。此階段采用鼻吸鼻呼的方式。吸氣時,要做到深、長、細、勻,讓空氣緩緩吸入,意念中感覺清氣充盈于腹部。當腹部產生一種自然的飽滿感時,吸氣便告完成。此時,不要急于呼出,可以有一個短暫的停頓,感受氣機在腹內的融和。隨后,再將腹內的氣息通過鼻子緩緩呼出。呼氣的過程同樣要緩慢均勻,意念隨著這股中和之氣的呼出,仿佛將體內的濁氣排出,同時也在促進和加強腎臟的功能。對于感覺自身腎氣不足的人來說,可以適當增加這個基礎吐納環節的次數,反復練習數遍,直到感覺腹部溫暖、呼吸順暢為止。這個過程旨在為后續更為復雜的功法打下堅實的呼吸基礎。 三、核心功法:吞氣固精與周天運行 在完成基礎吐納、身心調和之后,便可進入吐納固精法的核心環節。首先,進行第二次深長的吸氣,吸滿之后,氣息略作停頓。緊接著,是此功法的關鍵一步:吞氣。習練者需要凝聚意念,將口腔中的津液與吸入的氣息混合,像吞咽一個頗為堅硬的食物一樣,用力將這口“氣”向下吞咽。這個動作需要頸部和喉部肌肉的協調配合,意念要清晰地引領這股氣流穿過胸腔的中丹田區域,一直將其送抵身體最下方的“海底”,也就是會陰部位。 當意念與氣流成功抵達海底時,練習者通常會感覺到會陰部位有一種明顯的向外鼓脹、如同有一個卵狀物在那里的感覺。這是氣機集聚于此的正常反應。緊接著,練習者必須閉住呼吸,也就是進入“閉息”狀態。在閉息的同時,意念要引領這股在海底凝聚的氣,沿著身體后背正中的督脈,緩緩向上升起。這個過程意念要清晰,仿佛有一股熱流沿著脊柱逐節攀升,經過命門、大椎,最終抵達頭頂的“昆侖”,即百會穴。 當意念中的氣流到達頭頂之后,閉息階段結束。隨后,配合一次舒緩的呼氣,意念再引領這股氣從身體前方正中的任脈路線,緩緩下降,重新回到起始點的海底。至此,一個完整的循環便告完成。這整個過程,從吞氣入海底,到閉息升督脈,再到呼氣降任脈,算為一遍。根據個人的體力和感受,每次可以練習三到五遍。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感到胸口發悶、氣息不暢,也就是所謂的“氣憋”,切不可強撐。應立即停止,恢復到自然呼吸狀態,進行幾次調息,待身體舒適后再繼續練習。 【閉息時長的把握:循序漸進,勿強求】 關于閉息吞氣這個環節,閉息時間的長短是一個需要細心把握的關鍵。初學者絕對不能盲目追求長時間的閉息。通常建議,剛開始練習時,閉息時間可以非常短,甚至只有一兩秒鐘 ,或者從三至四秒開始 。關鍵在于感受身體的反應,以不產生任何憋悶和不適感為最高原則。隨著練習的深入和身體的適應,可以非常緩慢地、以秒為單位逐漸延長閉息的時間,例如每天增加一秒 ,慢慢過渡到八秒左右 。 當功夫日漸純熟后,閉息時間自然會延長,甚至可以達到數十秒乃至更長 。有些高級的修習法門,甚至通過默數的方式將閉息時間延長至數分鐘,以求達到更深的境界 。然而,這都是水到渠成的結果,絕非刻意強求所能達到。練習者必須時刻警惕,避免將正常的閉息變成有害的“憋氣”。一旦在閉息過程中出現頭暈、心慌、耳鳴或呼吸困難的跡象,就說明閉息時間過長,對身體已經造成了壓力,必須立刻停止,并縮短下一次練習的閉息時長 。強行憋氣不僅會損傷呼吸系統,還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與養生的初衷背道而馳。 【初學者的過渡功法】 對于初學者而言,要同時掌握吞氣、閉息、意念引導等多個要領,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避免因要領掌握不當而產生偏差,可以先從一個過渡性的簡化功法開始練習。 這個過渡功法的步驟如下:首先,練習吞氣動作,但在將氣吞咽至海底的同時,并不閉息,而是配合呼氣,同時主動地放松會陰部的肌肉。整個過程要求自然、緩慢,重點在于體會吞氣和氣達海底的感覺。完成這一步后,接著轉為吸氣。在吸氣的同時,配合做出提肛的動作,意念隨著吸氣,引領氣感從會陰出發,經過尾閭,沿著督脈向上升至頭頂的昆侖。在這個過程中,省去了吞氣的步驟,將重點放在了“吸氣提肛升督”上。當氣感抵達頭頂后,再配合呼氣,意念引領氣感沿身體前側下降至海底,同時放松肛門和會陰部的肌肉。這一吸一提一升,一呼一降一松,便算完成一遍。如此周而復始地練習三遍。這個過渡功法,將復雜的閉息吞氣分解開來,讓初學者可以分步掌握提肛、行氣的感覺,為將來練習完整的功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練習中的正常效應與心態】 隨著練習的深入,身體內部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感覺,這些都屬于正常的能量轉化效應。比如,在練習吞氣和行氣時,可能會感覺到有一股明顯的熱團在體內運動,這個熱團最初可能很小,隨著功夫的加深會逐漸變大、變強。在某些階段,甚至可能在靜觀中丹田部位時,看到有白光在升降閃爍。對于這些現象,練習者應保持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既不要因為沒有出現這些感覺而急躁,也不要因出現了這些感覺而過分欣喜、刻意去追求和放大它,這便是所謂的“勿忘勿助”。更不要因為出現這些自己不熟悉的內在景象而感到恐懼或憂慮。順其自然,是氣功修習中極為重要的心法。 【注意事項與禁忌人群】 雖然吐納固精法對增進健康大有裨益,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練習,且練習時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 1.練習環境至關重要。應選擇一個安靜、空氣清新的地方,避免在通風口或當風處練習。練習后全身毛孔會張開,氣血運行加速,此時若遭受風寒侵襲,極易致病 。 2.練習者的身體與情緒狀態也需留意。在身體極度疲勞、虛弱,或過饑、過飽的狀態下,都不宜進行練習 。情緒大起大落,如暴怒、大悲、過喜時,氣機紊亂,此時強行練功,容易導致氣機錯亂,出現偏差 。 3.對于特定人群,需要特別謹慎或完全禁止練習。例如,孕婦、剛做完手術身體尚未完全康復者、體內有心臟支架或做過搭橋手術者、患有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疝氣、腸梗阻等疾病的人,不宜練習此類涉及腹壓和閉息的功法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癲癇,以及有咳血、便血、胃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史者,也應避免練習。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提肛動作雖然有益,但若練習不當,刻意用力過猛或頻率過高,反而可能導致虛火上炎或對前列腺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因此務必講求柔和與適度。 4.對于普通健康人群和希望改善氣虛血虛狀況的人來說,此法是有效的 。但初學者務必循序漸進,每日練習時間不必過長,可以從五到十分鐘開始,逐漸增加至二三十分鐘 。 5.吐納固精法與提腎功,是一套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內煉功法。其核心在于通過特定的呼吸、吞咽、閉息動作,結合意念的引導和身體局部肌肉的收放,來激發、封固和運行腎氣,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的目的。修習此法,成功的關鍵不在于蠻力或速度,而在于松靜的身體、專注的意念、柔和的呼吸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心。練習者必須深刻理解“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以一種細心揣摩、順其自然的心態,方能于平淡的堅持中,體會到身體內在深刻而積極的轉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