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溪注: 穿貼者 , 橫豎連絡之謂也 , 橫絡為貼 , 豎連為穿 , 屬陽伸筋拔力 ,以剛堅凝結之意謂也 。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穿與貼:傳武內勁的橫豎之道》 我一直覺得“穿”和“貼”就像練武路上的兩條腿,缺一你走不穩,丟一你使不出勁兒。 這倆詞,說白了就是勁力的橫豎之道:“穿”是上下貫通,“貼”是四面包裹。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拆字解勁:“穿”是貫穿,“貼”是覆蓋 “穿”像條線,把全身關節串起來,筋腱一崩,勁就從腳心一路彈到手指尖,一點不帶停頓。好比佛珠一根線串滿整串兒,一抖就是一股勁兒,直扎靶心。 太極拳按勁“力透涌泉”、詠春日字沖拳“直取中線”,都是這種勁兒——直,硬,透!要的就是“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貼”像一張大網,筋膜一緊,渾身裹著走,前后左右都連上了。你手一貼,勁一纏,人就跟著你轉,像被網兜住的大魚,使不上力。 太極拳捋勁兒“敷臉如膏藥”、洪拳“鐵門閂”,全是貼的功夫:你進不來,我不散架。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二、筋骨之道:“拉弓放箭”的玄機 很多人一聽說要“發勁”,就死命繃肌肉。 那錯了! 真勁來自筋膜的彈性——練的是“拉皮筋”。 伸筋:拉松這根皮筋兒 通臂拳抻臂、劈掛拳開胸,全是讓筋腱活絡起來。一崩開,勁兒像彈簧一樣彈出去,“筋長一寸,勁強三分”,這話真不唬人。 拔骨:勁兒要透出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骨頭得撐開,脊柱要拉直,頭頂懸,骨升肉墜——勁兒得順著這“管道”走! 形意“三體式”就這感覺:后腳蹬力、脊柱一撐、手指一刺,穿勁兒立馬“蹭”出去。 但所有這一切的前提是:松透! 不松開關節,筋腱沒空間,勁兒就憋在體內“撞車”。 三、實戰中的穿貼一體:橫中夾豎、豎不離橫 穿勁兒再快,也得穩著打;貼勁再密,也得扎根地。 長槍刺出,槍桿子擰著轉——這是豎勁穿、橫勁貼(撐住槍桿);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漁夫收網,繩子往上一提——這是穿勁兒帶著貼勁兒(提綱挈領); 你崩拳打人,腰一擰肩一轉——穿勁透背過胸之際,貼勁兒已裹住了對方重心。 所以練拳時,千萬別走極端: 單練穿勁兒——“頂牛勁兒”,你打人,自己也站不穩; 光練貼勁兒——“綿軟力”,你纏人,但推他不遠。 四、內煉丹道里的穿貼影子 練過站樁的,腰背常有一股熱,像裹著濕毛巾——這就是“貼勁兒”,氣在帶脈那兒兜著。 而小周天一通,氣從尾閭“嗖”的穿上去,經背過頂,再順任脈下來——穿通任督,就是內氣豎穿之力! 所以,練內家拳的人說氣貼脊背、行于四肢——勁氣和內煉,本是一個東西。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五、練勁:一個動作練透“穿”和“貼” 想試試這倆勁兒咋“合體”? 我教你一手兒太極拳里的“按捋勁混合推手法”: 推手時前按(穿勁兒)—— 你推人,腰背撐直,指力一透。勁從腳底涌泉鉆,蹬地、頂膝、挺腰、穿肩、指刺——像用一根鋼釬子扎土,勁力要透底! 變勁兒往后捋(貼勁兒)—— 手變掌、一纏、腰一裹,像用膠布纏住對方胳膊! 同時腳底生根,勁貼地往回兜——對方就被你一“掀”,掀他下根! 結語:勁道一體,練功要練明白 穿貼二字說來玄,其實都是生活勁兒—— 擰毛巾、揮斧頭、甩鞭子……哪下不是穿勁兒貼著勁兒動? 勁不分大小,只看懂不懂橫豎之道。 練一輩子拳,不就圖個“整勁”嗎—— 橫裹豎穿,周身一股氣兒,出手就是整人,站著像根樁。 這才叫——懂了。 |
|
來自: 樁易丹 > 《文件夾1內功四經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