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古《王右軍》讀記 (小河西) 此詩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時李白“東涉溟海”至越州。王右軍: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王羲之本瑯琊臨沂人,永嘉元年(307)隨家族南遷會稽郡山陰縣。二十三歲入仕,始任秘書郎,繼為長史、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永和十一年(355)以病辭職。升平五年(361)病逝。【詳參《晉書-王羲之列傳》列傳第50。】 王右軍(李白) 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塵。山陰遇羽客,要此好鵝賓。 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注釋】清真:純真樸素。《詠懷》(魏-阮籍):“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濱。朱顏茂春華,辯慧懷清真。”《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李白):“我家仙翁愛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 風塵:塵世;官場。《游仙》(晉-郭璞):“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人日寄杜二拾遺》(唐-高適):“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山陰:越州山陰縣。秦置山陰縣,屬會稽郡(郡治吳縣)。東漢分會稽郡北部設吳郡,會稽郡治遷山陰。隋山陰縣改會稽縣。唐會稽縣又分置山陰縣,兩縣同城而治,并為越州治所。【《元和郡縣圖志》卷26越州:“秦立以為會稽山陰。……隋平陳,改山陰為會稽縣,皇朝因之。……山陰縣,秦舊地,隋改為會稽。垂拱二年又割會稽西界別置山陰,大歷二年刺史薛兼訓奏省山陰并會稽。”】 羽客:羽士、羽人,以鳥羽喻仙人飛升上天。后專指道士。《和從弟佑山家》(北周-王褒):“仙童時可遇,羽客屢相逢。”《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唐-魏知古):“羽客今何在,空尋伊洛間。“ 素:白絹。掃素:在白絹上飛快地書寫。 筆精:筆墨精湛。《別賦》(梁-江淹):“雖淵云之墨妙,嚴樂之筆精……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送馬員外拜官覲省》(唐-錢起):“筆精已許臺中妙,劍術還令世上聞。” 籠鵝:指王羲之以字換鵝事。【《晉書-王羲之列傳》:“性愛鵝。……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詩意串述】此詩首二句總寫王羲之。王右軍本來就純樸天真,瀟灑自在出入風塵。(曾在風塵中,也曾超脫風塵。)后六句記王羲之道經換鵝。曾在山陰縣遇到一位道士,道士要他這位喜歡鵝的客人,揮筆寫一幅道德經,他書法精湛妙筆如神。寫完后提著鵝籠匆匆離去,甚至忘記告別鵝的主人。(以字換鵝體現王羲之的“清真”,也體現王羲之的瀟灑。) |
|
來自: 小河西 > 《李白讀記(-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