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對意識的探索,從哲學家到科學家歷經了漫長的旅程。隨著神經科學、生理學、科學心理學的發展,意識研究也進入了科學實證領域。即,意識科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如今,國際上有關意識科學探索的學派很多。著名神經科學家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是意識整合信息理論的堅定支持者。 他認為,意識是一種自明的內在存在,是一個自我整合的動力系統。意識依賴于不同神經元之間的整合與分化,并認為大腦后部皮層對于意識產生具有關鍵作用。 當然,整合信息理論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在于如何解釋無意識現象。科赫在書中坦誠地說道。 書中,雙線交織,抽絲剝繭,人文與科學精神兼具。 科赫一邊講述他對意識之謎的探索歷程,一邊也敘述了在意識領域國際研究的進程,位于前沿的開放性問題,以及他自己的思考和論據。 ![]() 一個人只要保持清醒,就能意識到某種事物,甚至在夢境中也能有生動的體驗。但,當人們處于深度睡眠、麻醉、昏厥、腦震蕩以及昏迷狀態時,就會失去意識,這種狀態并非黑屏,而是空無一物。 當一個人的腦部受嚴重損傷時,在醫療救護下雖能生存多年,但意識卻無法恢復,俗稱植物人。這是因為,丘腦與大腦皮層的神經元無法匯聚成能調節特定意識內容的神經元聯合體。 多次科學實驗后得到的見解是:有些神經元非常關心名人;將大腦皮層一分為二并不會相應地使意識減半;一小塊皮層區的缺失可能會導致顏色從世界中消失。 自由意志是一個深奧的哲學主題,也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一個主題。 讓人驚訝的洞見是,意志實際上是在腦做出決定之后才產生的,這顛覆了我們對心智因果作用的傳統認知,即腦和身體僅在心智產生意志后才行動。 此外,隨著光遺傳學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腦部疾病的治療,也讓意識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個人的現象體驗不是產生于活動或者沉默的腦區,而是產生于神經元聯合體的不斷形成和分解之中,這些神經元的復雜性和表征能力是我們思想的最終基質。 ![]() 書中對于動物的意識、機器的情識、人工智能的意識等問題的探討,也頗具啟發性。 隨著對大腦意識研究的更加深入,科赫也對自己有了更為明確的了解——將摒棄宗教信仰,運用科學持續探尋永恒宇宙的規律。 在信仰的轉變上,他情緒上憂傷,行動上堅定。尾章,寫得讓人動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