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久羈,濕邪黏滯,絡脈不通,腎氣失運,非利濕通絡之藥難以蕩滌濕濁,穿山龍性善走竄,通利之效尤佳,實為濕瘀阻腎之良劑。臨床中,很多腎病患者因濕濁阻滯、經絡不通導致病情反復,而穿山龍這味藥往往能在此時發揮關鍵作用,今天就來好好講講它在腎病調理中的價值。 我是鄧立武,一名中西醫結合腎病領域的主任醫師。這些年我專注于各類疑難腎臟疾病的診療,曾赴英國貝爾法斯特赫伯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在中西醫協同治療腎病的過程中,我始終重視中藥在利濕通絡、改善腎功能方面的作用,穿山龍就是我常用的一味 “通絡排毒” 藥材。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穿山龍還有個接地氣的別名 —— 穿龍骨,因根莖粗壯、能在山石縫隙中頑強生長而得名,中醫里常稱它為 “利濕通絡之要藥”。它性味甘、苦,溫,歸肝、腎、肺經,多生長在山坡、林緣、溝谷或灌木叢中,在我國東北、華北及中西部山區較為常見。早在《東北藥用植物志》中就有記載:“穿山龍,治風濕痹痛,筋骨麻木,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陜西中草藥》也明確其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炎解毒” 的功效,可見其利濕通絡、活血解毒的作用自古就被認可,而這正是腎病濕瘀阻滯證所急需的。 ![]() 圖片來源于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 從功效來看,穿山龍最核心的作用是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化痰止咳。在腎病治療中,它尤其適合濕濁瘀阻、經絡不通型患者,這類患者常伴有血肌酐升高、蛋白尿不消、肢體水腫、腰膝酸痛、關節僵硬,甚至皮膚瘙癢、尿少而黃等癥狀。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穿山龍含有薯蕷皂苷、黃酮類等成分,能改善腎臟血液循環、減輕腎小球炎癥反應,還能促進體內濕濁毒素排出,這也是它能輔助降低血肌酐、穩定腎功能的重要原因。 我接診過一位 58 歲的趙女士,她 2024 年 1 月 8 日初診時,血肌酐已高達 611umol/L,伴有明顯乏力、腰膝沉重酸痛,雙下肢重度水腫,按之凹陷很深且不易恢復,尿中泡沫多,尿量偏少且顏色偏黃。兼癥有口苦口黏、食欲不振、大便黏滯不爽、舌質暗紅、舌苔白膩、脈滑。追問病史,她有糖尿病腎病病史 6 年,近半年來肌酐從 420umol/L 持續升高,西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 V 期、慢性腎衰竭(CKD 4 期),一直規律服用降糖藥、降壓藥和腎衰寧,但腎功能仍在惡化。結合癥狀和舌脈,中醫辨證為濕濁瘀阻、脾腎兩虛,濕邪困脾、絡脈不通,正適合用穿山龍來利濕通絡。 治療上,我讓她繼續規范服用降糖藥、降壓藥等基礎西藥,中藥調理則以穿山龍為核心利濕通絡。經驗方為:穿山龍,黃芪,茯苓,白術,丹參,當歸,川芎,澤瀉,車前子(包煎),杜仲,枸杞子,葛根,大黃(后下),甘草等十幾味中藥。 注意:因每個人的病因病機體質不同,中西藥治療須由執業醫師辨證施治并開具處方,患者不可擅自抓藥服用,以免貽誤病情或引發藥物不良反應。 考慮到她腰膝酸痛明顯,加了桑寄生、牛膝強腰通絡;口苦口黏、濕濁較重,加了蒼術、黃柏清熱燥濕。這張方子的思路很清晰:穿山龍為主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以助運化,丹參、當歸、川芎活血行瘀以通經絡,杜仲、枸杞子益腎填精以固根本,澤瀉、車前子、大黃協同利濕泄濁,葛根輔助調節血糖,全方共奏利濕通絡、健脾益腎、活血泄濁之效。 趙女士 2 月 15 日二診時,腰膝酸痛減輕,水腫消退近一半,復查血肌酐降到 526umol/L,尿蛋白從 3 + 降到 2+;4 月 10 日復診時,她乏力感明顯好轉,食欲增加,血肌酐降至 398umol/L,尿量也比之前增多;到 6 月 20 日再查,血肌酐穩步降到 283umol/L,蛋白尿轉為 1+,舌苔白膩明顯減輕,水腫基本消退。整個治療過程中,她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西藥控制血糖、血壓等基礎指標,中藥則以穿山龍為核心改善濕濁瘀阻狀態,二者協同讓腎功能逐漸穩定。不過要強調的是,療效并非單靠一味藥,而是辨證準確、配伍合理的結果,這才是中醫治療的精髓所在。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當然,用穿山龍調理腎病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它性溫味苦,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助熱傷陰,所以臨床中我常會配伍生地、麥冬等滋陰之藥,尤其對陰虛火旺、口干舌燥的患者,必須調整用量和配伍;用量上一般 15-20g 為宜,過量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如惡心、腹脹等;最重要的是,它不能替代西藥治療,像趙女士這樣的糖尿病腎病患者,降糖、降壓等基礎治療從未間斷,中藥只是協同調理,二者缺一不可。另外,服用期間要避免吃生冷、油膩及甜膩食物,以免助濕生濁,還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確保用藥安全。 在臨床中,像穿山龍這樣的利濕通絡藥,在 “疏滯泄濁活血解毒法” 治療難治性腎病中經常用到。多年實踐證實,中西醫協同方案可使終末期腎病進展風險降低,而合理使用這類中藥正是協同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知道大家都希望肌酐能降下來、腎功能能穩住,但一定要記住,中藥講究辨證施治,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藥。 參考文獻 [1]Li Y, Zhang L, Wang H, et al. (2021).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 A review.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67, 1135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