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卷子 德夯,是我那次行走鳳凰古城的附屬品。 德夯意為美麗的峽谷,屬武陵大峽谷的中段。這個位于湘西吉首西部的偏遠地方,在路上就已經給了人驚艷。 當時有人推薦了三江苗寨,但我還是毅然選擇了德夯。因為我不但要看寨子,還要看峽谷,更要走一走世界奇跡矮寨大橋。 ![]() 上圖便是我在路上攝到的大橋一角。隔著車窗,六月的田野與峰林仍舊展現了逼人的翠綠和動人的雨霧朦朧。 ![]() 路上一瞥,已經有了撩動人的線索。 ![]() ![]() 德夯苗寨之一。這是一個已經商業化了的寨子,同樣的店鋪林立,但是薄霧緊鎖的山頭,還有標志性的大鼓,以及歡快的表演,還有苗家柴火飯,仍讓人喜悅。 ![]() 在大鼓前自拍一張。這是鼓鄉,得留鼓情、存鼓味、收鼓影。 在苗寨卡歌卡酒卡舞之后,便是峰林之下的苗族民俗表演。 ![]() ![]() 細雨與薄霧中的表演,尤其是鼓技,算是這個苗寨給我的最大禮物了。 ![]() ![]() ![]() ![]() 飯后,逛逛苗寨的原始村落,看屋前白云朵朵,屋后溪水長流。 這條入口就有的小河,從山的懷抱中來,又流向山的懷抱。 ![]() 云霧繚繞的山尖,仙氣中透著俠氣,妥妥的仙俠片實景。 離開苗寨,便直奔峽谷。 走古老的川湘公路,在建于1936年的川湘公路上俯瞰矮寨?!@是一條曾擔負過偉大歷史使命的公路。 矮寨位于吉首西40多公里,是一個古樸的苗家集鎮。矮寨不像湘西其他地方多建木屋,矮寨的房屋幾乎全用青石板建造,墻是石板,頂是石板,甚至曬谷場也用石板拼成。峒河從寨中間流過,兩岸多桃樹和楊柳。不過大家涌來矮寨,不是看苗寨,而是慕名來走"公路奇觀"的。 這便是矮寨盤山公路。路面在崇山峻嶺中盤旋俯仰,其地勢之險、工程設計之巧妙居全國公路之冠。 矮寨盤山公路有13個奇陡、奇急的彎道,以至于同向行駛的車輛仿佛在對面開來,或輪子就在你頭上碾過。6公里的路程足夠讓人去體驗"驚心動魄"和"毛骨悚然"的含義。這段路水平距離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13個彎道都在坡度為70-90度的大小斜面上。這樣特定的空間迫使公路左右移動,轉折十三道銳角急彎,形成二十六截幾乎平行,上下重疊的路面。 當年修這段6公里的公路,死了200多人,后立了一尊"開路先鋒"的銅像在矮寨天橋上方山崖上以志紀念,還有一座“湘川公路”死難員工紀念塔",立在山頂"公路奇觀"的終點。 公路上還有建在懸崖上的交警崗亭,周圍沒任何護欄,上面也沒遮雨棚,可算是國內最牛,最拉風的交警執勤臺了。 ![]() 路段太險,沒有拍照,借一張網上照片。 矮寨公路奇觀已經被大家列入一生必走的十條公路之一。有幸的是十條公路我一天之內走了兩條,還有一條便是即將登場的矮寨特大懸索橋。 一生必走的十條公路: NO.1 杭州灣跨海大橋 NO.2 太行山及晉東南掛壁公路 NO.4 矮寨盤山公路 NO.5 矮寨特大懸索橋 NO.6 張家界天門山盤山公路 NO.7 二十四道拐貴州晴隆“24道拐”抗戰公路 NO.8 塔里木沙漠公路 NO.9 入藏公路(走過新藏、滇藏、川藏) NO.10 臺灣蘇花公路 這是2015年我搜集的資訊,現在“一生必走”的奇路太多了。套紅的是我已走過的,已達80%,值得驕傲一下。 在路上隔著車窗照的矮寨特大懸索橋,已經很奪眼球。矮寨懸索橋跨越矮寨大峽谷,當時主跨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 矮寨特大懸索橋始終在濃霧包圍中,仿佛天空之橋。 ![]() ![]() ![]() ![]() 相見不易,和矮寨大橋合個影。我們是在矮寨盤山路上辟出的觀景臺上端詳這座神奇之橋的。 最后從峽谷出來后,再從橋上駛過奔吉首。 ![]() 下載兩張網圖,多角度感受一下矮寨大橋的神奇與雄偉。 到達德夯大峽谷。 峽谷中伸出的天問臺。 天問臺上問問天,吾在此中長流連。——就喜歡和山如此近地捆綁在一起。 在天問臺上俯瞰,峽谷幽深,濃霧繾綣,山崖剛健。 竟然還偶遇了梯田。綠茵茵、水汪汪,迷死個人。原來又到了梯田最美的季節。 天問臺附近有個瀑布,像是我一揚手灑出去的花。 我是一車人中唯一下到谷底的,在雨中走連綿的臺階,只為瀑布的氣勢在上面不得見,需仰視方能感覺到氣勢。 ![]() 出天問臺之后回望,遠看像一條逶迤的長龍。我們需走過那個長長的山脊,才能到達天問臺。 ![]() 梯田的另一邊是一個原生態(毫無商業氣息)的苗寨。 ![]() 穿過這些土屋,還有觀景臺等待我們去眺望峽谷。 ![]() 竹與藤編織的屋子,扛不住雨,卻能聞到風的味道。 ![]() 觀景臺上俯瞰。來了一陣大雨,但沒有擋住我的一往無前。 ![]() 峽谷在下,我在上;濃霧在遠,我在近;山峰在后,我在前;美景無限,我在其間。 在矮寨懸索大橋上透過車窗俯瞰。山水云霧村莊道路……一幅水墨,一卷山水。 ![]() 德夯至吉首,走高速約半個小時就到了。停留在黔州古城,是因為一出戲。 ![]() ![]() ![]() ![]() 和大多古城、古街一樣,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古而建。 但乾州卻是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 這里歷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里耶、茶峒)。以前是有黔州,沒吉首。1953年更名為吉首后,喧鬧了數百年的乾州古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黔州古城內有十里古街,城中有十里河道,城外有十里邊墻,諸如北城門、胡家塘古民居群、羅榮光故居、文廟、觀音閣、節孝牌樓、萬溶江畫舫觀光、三王閣風雨橋、三門開、九福堂、古雙眼井等旅游景點還是有的,不過大雨中,我們多是匆匆一瞥。 "蠻煙瘴雨溪州路,溪畔桃李花如霧",昔日的"五溪蠻"之地凄美神秘。 ![]() 黔州有陽戲、儺戲、漢戲、苗劇、辰河高腔等戲種。我們這次最大的目的是看一出:湘西秘境樂舞。是為巫儺秘境也。 ![]() ![]() ![]() ![]() ![]() 表演的節目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據說有24個非遺項目),整臺節目分《天》、《地》、《人》三個篇章,由土家族“梯瑪”和苗族“巴得”貫穿關聯。 原生態不加任何修飾的造型和天籟之音,很具民族性和觀賞性。 因為大雨,刀刃上的舞蹈這次沒看到。 秘境,需有未得觀、未得知、未得解,才得以秘存吧。 所以不遺憾。 看過的大戲,和吃過的東西、走過的路一樣,都鎖在記憶庫中。 一晃,德夯之行已過十年。 峽谷應該還是那個峽谷,大橋還是那大橋,但人家還是不是那人家,就不知道了。 2015年6月湖南德夯行記 2025年8月整理 -卷子湘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