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商場停車場看到側方車位,我都忍不住繞開走 —— 要么停半天車身歪到壓線,要么擔心蹭到前后車,最后寧愿多走十分鐘找個倒車入庫的車位。 ![]() 直到上周跟老司機王哥學了幾招,才發現側方停車沒那么難,哪怕是狹窄路段的刁鉆車位,也能一把停進去。 今天就把這三個場景的實用技巧分享給大家,新手朋友看完照著練,以后側方停車再也不用慌! 一、正常車位:50 厘米距離 + 三把方向,輕松入庫 最常見的就是商場、小區里的標準側方車位,前后車距比較寬敞,按這幾步來,一把就能停正: 找好初始距離:往前開,讓自己的車身和前車(比如旁邊的黑色車)保持 50 厘米左右的距離(大概就是一個手臂的長度),太遠了不好打方向,太近了容易蹭到。 找準停車點:繼續往前開,直到通過右側后視鏡看到前車的車尾,兩車車尾基本對齊時,踩剎車停穩。 第一把方向:右打死:方向盤往右打到底,開始慢慢往后倒車,眼睛盯著左側后視鏡。 ![]() 第二把方向:回正:當左側后視鏡里完整出現后車(比如白色車)的車身時,趕緊把方向盤回正,繼續倒車。 ![]() 第三把方向:左打死:看右側后視鏡,當后視鏡剛好擋住前車的后尾燈時,方向盤往左打到底,車身會慢慢順直入庫。 ![]() 王哥說,要是車頭比較長,左打死的時機可以稍微晚一點,免得車頭蹭到前車。我練了兩次就找到感覺,停完下車一看,車身正得像尺子量過一樣。 ![]() 二、狹小車位:貼近前車 + 45 度角,小空間也能擠進去 遇到比車身長不了多少的狹小車位(比如前后車挨得特別近),別硬懟,用 “貼近 + 斜切” 的方法更靠譜: 盡量貼近前車:往前開時,比正常車位更靠近前車(比如黑色車),只要不蹭到就行,這樣能給車尾留出更多轉動空間。 先打左方向調整角度:當自己車的右側后視鏡和前車的 B 柱(前后門之間的柱子)對齊時,方向盤往左打一點,讓車身稍微往外撇,和前車形成 45 度角 —— 這個角度能讓車尾更容易 “擠” 進車位。 ![]() 右打死倒車:方向盤往右打到底,慢慢倒車,眼睛盯著左側后視鏡,和正常車位一樣,看到后車完整車身就回正方向。 慢打左方向防剮蹭:回正后繼續倒車,當右側后視鏡剛擋住前車后尾燈時,別一下子左打死,而是慢慢往左打方向。此時要保證從引擎蓋能看到前車后尾燈,這樣就不會蹭到前車,最后再完全左打死,車身就能順直入庫了。 上周在小區碰到一個特窄的車位,前后車就留了不到半米,用這方法居然一次就停進去了,旁邊看車的大爺都夸 “這技術可以啊”。 ![]() 三、窄路車位:借位停車 + 一進一出,搶車位也不怕 在只能過一輛車的窄路上遇到側方車位,別擔心過不去,用 “借位法” 能輕松搞定,還不怕被后車搶車位: 先把車頭扎進車位:往前開,當自己的駕駛位和前車(比如白色車)的車尾對齊時,右打死方向盤,讓車頭先沖進車位,占住位置。 一進一出留角度:車頭進入后,立刻往左打死方向盤,讓車往前開出去 —— 這一步是 “借位”,能讓車尾留在車位里,還能擋住后車,避免被搶車位。 調整 45 度角倒車:再次停車時,車身已經和前車形成 45 度角,掛倒擋,往右慢慢打方向,盯著左側后視鏡。 ![]() 按信號回正、打死:看到后車完整車身就回正方向,繼續倒車;當中控臺和 A 柱的夾角露出前車大燈時,左打死方向盤,車身就能順直入庫了。 王哥說,這種窄路車位關鍵在 “先占住位置”,一進一出不僅能省空間,還能告訴后車 “這車位有人了”,特別實用。 四、新手必記:三個場景的共通 “保命點” 不管哪種車位,這幾個細節做好了,能少走很多彎路: 倒車時別盯著車頭看,多觀察左右后視鏡,尤其是車尾和前后車的距離; 打方向要果斷,回方向要及時,猶豫不決最容易蹭車; 不確定時就停車下車看一眼,別嫌麻煩,總比刮蹭了花錢修強。 其實側方停車就像玩拼圖,找對角度和時機,再窄的車位也能 “拼” 進去。我練了不到一周,現在看到側方車位都敢直接上了。 你側方停車時最怕遇到哪種場景?評論區聊聊,讓大家支支招~覺得有用就收藏起來,下次停車前翻出來看看,新手也能變 “老司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