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澀奚囊千古恨 ——— “探索集”序 閔子 一。探索 1989年陰歷七月初四日(八月五日)是我七十周歲的母難之期,曾賦“仄韻七律。七十自壽”: 卅年之后壽盈百,草草半生如過客。 昨日猶思桃李綠,今朝頓覺須眉白。
羞澀奚囊千古恨, 筆耕愿待燭光滅。 披星戴月童年夢,躍馬揚鞭壯士血。
奚囊羞澀,離休十年來我對詩詞創(chuàng)作進行了一些探索 。 探索了些什么呢? 粗略說來,有下述五個方面: 第一,探索詩史規(guī)律。風騷—— 律絕 ——新詩,這是中國詩史概略。詩作者應細心,弄清現(xiàn)代詩歌與古典詩詞的血緣關系,克服偏視與誤解,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用詩歌藝術詠頌歷史,詠頌現(xiàn)實,詠頌未來,詠頌祖國! 第二,探索漢語及詩律特點。漢字,一字一音節(jié);聲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平聲長.揚,仄聲短.抑;構成詩歌藝術的特色,有聲韻,有節(jié)奏,有規(guī)范,從而形成形式美,音韻美。 第三,探索不同時代的詩魂.詩體.詩律。時代構成詩的內涵;詩體構成詩的形式;詩律構成詩的音韻美;均依歷史.語言及詩歌藝術本身的規(guī)律發(fā)展,創(chuàng)新。例如聲韻平仄,其發(fā)展概況是:談聲韻的文集由漢代的“聲類”演為“韻集”,其后形成“回聲切韻”;隋唐“切韻”“廣韻”,分為206個韻目;南宋以后又相繼編為沿用至近代的“平水韻”,共有106個韻目;現(xiàn)代有“詩韻新編”合并為十八個韻目,而1989年江南詩社又集為“江南新韻”分為37個韻目;等等。而現(xiàn)代漢語語音把原入聲字分別列入陰平.陽平。足見聲韻平仄是隨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斷發(fā)展發(fā)展變化的。 詩歌必須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清代詩人趙翼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毛澤東說過,舊體詩詞束縛思想,不宜在青少年中提倡。他本人及其他無產階級戰(zhàn)士,詩人也在作新詩,作詩詞,“領風騷”呀。 所以有人說,所謂新詩,可以這么理解:創(chuàng)新是作者自依格律法則,自創(chuàng)新聲,自作新曲詞,寫出自己的新詩。我看此說是很有道理的,讓我們自己去探索吧。 第四,寫作點滴:我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探索。 詩言志。但,“靈感”從哪里來?題材.意境.形象.語言.格律如何反復吟詠,推敲? 我都寫了些什么?作了哪些探索? 描繪祖國大好河山; 歌頌民族光輝歷史; 詠嘆時代風云; 回顧人生征程; 探索詩詞創(chuàng)作格律及其他有關問題。 寫詩,地下斗爭時期我?guī)缀鯖]有動筆;解放后幾篇殘稿大都散佚無存;1983年離休后才積存了幾首,現(xiàn)分類錄存,并略加說明,籍存時代風貌,探索創(chuàng)作經歷。 第五、探索詩詞創(chuàng)作格律。 詩體,從風騷律絕以至現(xiàn)代新詩多種多樣,而且新詩體還會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詩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詩情畫意,可以繼承,吸收,發(fā)展,創(chuàng)新。我以為只要合乎詩律(廣義的)詩體不受任何約束。對此,我作了些嘗試: 一.描繪祖國大好河山。 漫步神游是描繪華夏神州的良機。我沿著自己的足跡寫了一束小詩: 七 絕. 中 江 攬 勝 1984年元宵 南塔抬頭望北塔,東山揮手招西山。 繞城凱水東流去,今日中江別有天。 七 律 工人代表團泛游中江繼光水庫 1980年元月十九 蒼松翠柏映龍?zhí)叮稽c湖光一線天。 大萬引來岷谷水,愚公鑿透鹿頭山。 英雄故土成新海,西蜀圓田賽領南。 魚米飄香游客醉,工農同棹溯桃源。
七 絕 青 字 詠 1982年五月與青城山 水綠山青天色青,青光靄靄上青城。 青城留得青山在,草木青青不老春。 謠 蒼 梧 · 游 峨 眉 1985年九月八日 山! 天降峨眉落四川。 云煙里, 金頂露朱顏。 訴 哀 情 · 重 慶 游 1985年十月二十三日 風塵仆仆下渝州, 故壘又重游。 彈痕點點還在, 白了少年頭 . 渣滓洞, 恨悠悠, 幾時休? 長江流水, 不斷千秋, 難泯恩仇! 可我未出夔門一步,只好夢游神州了: 五 律 中 華 頌 1985年夏 莽莽昆侖下,黃河滾滾流。 長城環(huán)北國,五嶺迄南丘。 西域通歐美,中原薄海溝, 春風吹化雨,綠意滿神州! ………… 寫 景詩,狀物易,抒情難;特難于高瞻遠躲而又畫龍點睛。 二. 歌頌民族光輝歷史。讀史,既寄情于工農革命之艱苦,又神游于民族興 七 律 中共建黨七十周年抒懷 1991年七月一日 七一南湖飲戰(zhàn)馬,雪山草地樹豐碑。 天安門上凱歌起,革命途中鼙鼓催。 萬里長征續(xù)邁步,千秋大業(yè)再騰飛。 紅旗獵獵飄寰宇,歷史長河逐浪追。 七 律 井 崗 兒 女 1985年7月1日 黃洋界首勁松多,揚子江頭起大波。 千古英雄浪蕩盡,井崗兒女獨高歌。
卜 算 子 紅軍北上抗日 1989年1月1日 惜別井崗山,登上長征路。 顆顆紅心向太陽,躍馬延安去。 北國起狼煙,抗日揮刀斧。 飛渡黃河不下鞍,敘寫存亡譜。 七 絕 國 慶 之 夜 1989年10月1日 禮炮隆隆國慶夜,煙花朵朵九州天。 五湖四海抬頭望,月到中秋分外圓。 ...... 詠史詩,敘事易,評說難;特難于既揭示歷史規(guī)律而又意味雋永,富于詩意。 三. 詠嘆時代風云。 七 絕 感 時 二 首 (1985年) 當前改革起狂讕,千載沉渣逐浪翻。 但愿天公興霹靂,移山填海滌平川。
關羽揮刀斬六將,包公提鍘殺貪官。 黃河滾滾東流去,幾許將軍過五關。
“六.四”平叛 1989年6月5日 神兵天降鬼神驚,小丑跳梁一夕平。 蕩盡妖風清宇宙,中華大地又陽春。 青 山 遮 不 住 1989年6月6日 反華反共起狂瀾,歷史漩渦逐浪翻。 畢竟青山遮不住,方舟并驁向明天。 國際共遠雜吟三首 1991年8月19日 東 歐 巨 變 東歐變幻欲何之,歷史定評待幾時? 歷史長河流不斷,雪山怎遏長征師? 蘇 共 解 體 反共逆流濁流翻,土崩瓦解亂蘇聯(lián)。 和平演變風云變,歷史車輪向哪邊? 三韻小律·繼續(xù)長征再進軍 蘇聯(lián)失敗為何因?背叛列寧種禍根。 革命言行賣假貨,和平演變露真情。 工人階級揮刀斧,繼續(xù)長征再進軍。 ....... 感時詩,題材豐富,戰(zhàn)斗力強,影響面廣;但容易流于形式化,標語口號化,甚至庸俗化。我雖力戒粗疏,數(shù)易其稿,猶難深化詩化。亟須向前代詩人白(居易)、辛(棄疾)、蘇(軾)、文(天祥)等學習,尤須向魯(迅)、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等等現(xiàn)代無產階級詩人學習!
四.回顧人生征程。 回顧征程 。道路漫長,環(huán)境多變,思潮起伏,或忙或閑,或行或止,或樂或憂,或日或夜,每有詩作。茲錄一詞,借見一斑: 鶯 啼 序 · 征程 1985年春 齠齡恰才二五,便朝朝放牧。想上學,拜友尋師。怕將農事耽誤,阿母勸。阿爺激勵,霜晨雪夜挑燈讀。眼前明,茅塞頓開。渴求新路。 遙望延安,懷念祖國,向黨旗傾訴。狼煙動,抗日軍興,全民聞雞起舞。民族仇,黃河怒吼;階級恨,紅旗高舉。北京城,一片朝霞,染紅東土。 征途尚遠,血氣方剛,平身愿未足。初解放,反側未消,平叛功成,躍馬揚鞭,幾經風雨。晴天霹靂,飛霜六月。弦歌聲里悲風起, 問蒼穹:為底興冤獄?長空萬里,煌煌北斗高懸,能容粒塵噴布? 忍羞負重,三十年來,痛韶華虛度,細檢點,瞻前顧后,不愧人生;喜得還我,廬山面目。蓬松白發(fā) ,絲絲長系,高山流水情無限,愿揮戈,走盡人生路!迢迢萬里征程,灑盡余暉,不求千古。 ....... 詠懷詩,意境親切,感情真摯,感激昂慷慨,或纏綿徘側;有喜有憂,有恩有怒,揮毫潑墨,常不能自制。作者生活在特定時代、特定環(huán)境;出身特定社會階層,接受特定文化教養(yǎng)。自有特定生活目標。世事雖有滄桑,但個人、群眾、社會、國家、民族、歷史、現(xiàn)實、未來、主觀、客觀等等關系都會在具體的詩作中流露出來,不識詠懷詩作者有否留意?
第五、探索詩詞創(chuàng)作格律。 詩體,從風騷律絕以至現(xiàn)代新詩多種多樣,而且新詩體還會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詩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詩情畫意,可以繼承,吸收,發(fā)展,創(chuàng)新。我以為只要合乎詩律(廣義的)詩體不受任何約束。對此,我作了些嘗試: 三韻小律(回文詩) 七 旬 戀 除 夕 1990年1月26日 冬去春來春去冬,風風雨雨雨風風。 白頭霜滿霜頭白,紅日東升東日紅。 日落揮戈揮落日,功成不愧不成功。 贈 E 友 郭建平 寶塔詩.迎春曲 丁卯兔年春節(jié) 春 春 一刻 千金 金烏沒 玉兔升 山川入夢 夜色深沉 懷舊醉千盞 惜春戀五更 漫理絲絲白發(fā) 輕彈粒粒征塵 虎歲歌聲猶在耳 兔年旭日又迎春 歌聲高唱百花齊放 旭日東升萬馬奔騰 愿聞廉頗今朝飯幾斛 喜見周郎此日帥三軍 離鞍但為夕陽晚待來日 休戰(zhàn)只因鬢角斑遺后昆 七 律 離休干部 書畫展覽 1986年四川省展會上 離鞍只為夕陽晚,休戰(zhàn)豈因兩鬢斑。 干蠱有人安社稷,部居無患樂田園。 書丹練腕陶情性,畫荻課孫化魯頑。 展望長征途上客,覽完史卷又揮鞭。 漢 徘· 相 思 曲 四 首 1982年秋旅游途次寄淑武 自步原韻 朦朧透曙色, 凝眸處曉風殘月 , 折柳送嬌客。 天府有佳色, 巫山流水峨眉月, 招引蓬萊客。 山川壯行色, 行人忘卻中秋月, 巴蜀羈游客。 漫天皆白色, 夢斷雞聲茅店月, 佳麗盼歸客。 [附注]漢徘,日本詩體之一,又名發(fā)句。“人民日報”介紹時又稱漢徘。一般以三句十七音組成一首短詩,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又稱十七音詩。余以古詩體五音七言為之,戲效之也。 自度曲·擬臺灣同胞望月 1977年國慶前夕中秋之夜作 中秋月,月中秋, 人間天上應無愁。 緣何離我親骨肉, 月兒圓時不聚頭? 可憐秋! 愿學嫦娥奔月術, 長空望九州; 桂花酒權當蟠桃酒, 奉觴上壽, 遙祝祖國, 萬歲千秋! 訴衷情 詠伍城詩友畫展 1984年田耕、劉華、李代楷、凌東明畫展 山林秀氣透三春,畫手讓田耕; 劉華寄意秋菊, 淡墨點霜晨。
評代楷,說東明,見豪情: 河山新貌,梅竹香濃,腕底風生! ...... 在詩體方面盡可能百花齊放。我還作過翻譯嘗試——— 這就涉及到新詩寫作了。新詩寫作之一: 詩 人 1990年 有那么一位詩人, 總是 寫詩。 寫呀,寫呀, 一生一世都在寫詩: 向往光明時,寫詩; 躍馬長征時,寫詩;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寫詩 春花怒放,寫詩; 六月飛 霜,寫詩; ...... 寫呀,寫呀, 兩鬢染霜,滿頭飛雪,還在寫詩。 詩人的肉體和靈魂仿佛就是一首寫不完的詩! 是的, 我們的世紀培育無數(shù)詩人 ! 我們的時代便是一首詩! ...... 可惜,我還未嘗試按曲律譜曲;即使詞律雖然按詞調填過幾十首,但按預定計劃逐調譜填還需相當時日呢,但愿日有所成。 離休后,吟詠詩詞三千首,錄入《探索集》。 上文為探討自己詩作的內容,謹舉例分列五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