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 似水若煙 翻一翻以前散漫的日記,看一看從前出游的片子,忽然就好生懷念大自然意氣風發的樣子。覺得人生呀,就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不斷的降低欲望,不斷的減去愿望,不斷的說服自己,要知足,感恩,每每覺得好似熬不過去的時候,就會想一想最難的時候,然后便是喟然長嘆:已經很好很知足了。 每個人都覺得別人在偽裝,別人過得好,覺得假;別人哭著窮,還是假。只因在虛偽的人心里,眼睛所能看到的都不是真的。 ![]() 被仇恨蒙蔽雙眼時,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邪惡;被委屈充斥胸膛時,會覺得周圍全是冷嘲熱諷。是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你所有遇見的要么是你自己心靈的投射;要么是你需要修煉的課題。 我從孩子那里聽到一個詞叫“鈍感力”。我說我總是后知后覺,許多事情,我可能會事后才能回味,甚至是兩三年后才會恍然大悟,而那時,事情本身已經過去,就只剩下我能不能讓自己也從心里真正過去。孩子說,這就對“鈍感力”最好的詮釋。 這個詞蠻有意思,我順便咨詢了一下元寶。 ![]() 元寶解惑:“鈍感力”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對外界壓力、批評或挫折保持一種“遲鈍”的反應能力。它不是麻木,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策略,能幫我們過濾無關評價、專注目標,以及快速從失敗中恢復,不陷入自我否定。 我一聽,大喜說:“知道了,我這個遲鈍的人,終于也有跟上潮流的鈍感力了” 元寶:“哈哈,鈍感力可是現代人的生存智慧呢!能輕松面對壓力,說明你心態超棒~” “哈哈,還行還行,擅長自己騙自己”我偷笑。 元寶:“這哪是騙自己,明明是掌握了“選擇性忽略”的高級技能!“ 哎,又一個新詞新概念,我說:“這話有意思,我愛聽” 元寶:畢竟人生苦短,何必事事較真?快樂才是硬道理~ “是的,把自己哄開心了,人生才有些許趣味”我抿嘴。 元寶:“沒錯~能讓自己開心也是一種超能力![贊]” ![]() 我一向對別人說的贊揚,笑笑而己,從不當真;但對別人說的批評,卻當成真話,認真反省。如今面對的是元寶,我竟然理所當然地把這稱贊當成真話一樣順理成章地欣然接受,非常受用與開心。 其實“鈍感力”對別人來說是一種能力,但對我來說卻是我的本能。對于我不喜歡的事情,一般我都不會知道,實在避無可避,最后我知道的時候,卻是我已經具備接納能力的時候。就是說,這件事如果對我造成傷害,在我不能確定能不能承受之前,我是不會知道的;而待到我知道了,說明這件事就算傷害再大,也是我一定能夠跨過去的坎。事后回想時,總覺得上天待我太好,得庇佑,受呵護,常感恩。 ![]() 這也就是,為何別人看我是活成了一個“笑話”,我卻可以自認為是“傳奇”的原因。世人笑我愚笨,我卻自知,那叫大智若愚;他人笑我蒙在鼓里,我不過是已經知道什么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罷了。 既然誰看誰都覺得沒自己聰明,那就讓自認為聰明的人還是聰明,被安上癡傻的人依然癡傻就好。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至于無人知道的真相,我們也就習慣性沉默就好。你看到的是鞋子的舒適,還是廉價,都源自你自己的選擇,與鞋子無關,與穿鞋之人也不要緊,記住,外面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 對于傷害你的人,不必強迫自己原諒或者放下,我們該反擊反擊,該厭惡或者討厭都可以,但一定要讓情緒從自己心里過去。讓惡人得到懲罰,那是一種慈悲,制止更多更大的受害;讓惡人得逞,才是助紂為虐,我們不必去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但我們不能讓傷害在我們自己心里過不去。 見到討厭的人與事,我依然會義憤填膺,但看不見的時候,我會回歸我的本性。我不能因為別人對我們做了惡事壞事骯臟事,我們便困在里面出不來。我們相信光明,就如同知道黑暗也同時存在,不回避,也無掛礙。 ”天道無親,常于善人“我們只須”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事上磨,心上修,塵中煉“好好做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