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561)
竹茹、竹葉、竹瀝,止嘔、清火、化痰,組成一方,名“三竹湯”,調理內熱嘔吐、哮喘、咳嗽,只要痰涎壅盛、量多,就可委任佐使,投入應用。 經方竹茹(竹皮)、竹葉早已收為藥物,竹瀝通過制作,才開始列歸療病范圍。時方派內科呼吸系統醫家曾稱:治肺、胃三品,性味平妥,根據證情宜廣泛遣用,無不良反應;然非量大,不易顯示其效。 老朽臨床施于哮喘、咳嗽,凡氣促、胸悶,常加“三竹”,特別是給予麻杏石甘湯時,增入竹茹15—30克、竹葉15—30克、竹瀝15—30毫升。錦上添花,都有不同程度的功力,協助原方提高療效。 小郎中按:本文中張老提及的“三竹湯”,針對內熱嘔吐、咳嗽、痰熱互結之證可辨證使用。方中三味源自竹子的藥材,雖同出一物卻各有側重,需精準辨識: 竹茹可以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竹葉清心熱利小便,還可止咳;竹瀝的主要作用就是化痰,尤其適合一些黃稠厚的粘痰。這三味藥整體都偏寒性,因此主要是針對熱證,尤其是痰熱互結之證。 關于竹葉治療咳嗽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諸位可參考竹葉湯的論述研究學習。 竹葉湯的應用 國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經驗錄—習方心悟(43) 文中張老分享自己的臨證經驗,治療哮喘、咳嗽,凡氣促、胸悶,常加“三竹”,一般多是以麻杏石甘湯為基礎方加味。小郎中想說明一點,加三竹時患者應該還有痰鳴喘悶的癥狀,若患者表現為干咳無痰,且舌苔薄白,此類情況則非“三竹”的適用癥候,臨床需注意辨證區分,避免誤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