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 B 站上找下飯視頻,突然看到了這個。 ![]() 視頻播客?李誕?楊迪? 好的,點進去看一眼。 點進去才發現,原來就是李誕的播客,配上了錄制時的畫面。 以前一直以為,播客就是兩個人坐在話筒前,正兒八經地對談。 沒想到,其實是兩個人,很放松地在沙發上瞎聊天。 ![]() 可能也正是放松吧。李誕也好,楊迪也好,看上去、聽起來,都不像我以前認識的這兩個人。 怎么說呢?整期節目看下來,還讓人有點傷感。 先說李誕。 前段時間,我們批評過李誕。他以前說過的一些話,現在看起來,確實非常落后。 這是李誕的一面,他的另一面,是笑果文化的創始人,《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最早的制片人。總之,是個做綜藝節目的人。 他說他從小喜歡看綜藝,尤其是《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那批中國臺灣地區的節目。 它們塑造了李誕對綜藝的認知,“不要那么嚴肅”,“展現寬容的感受”。 仔細想想,這話說得是有道理的。 從我們觀眾的角度,看電視就是想放松放松,笑一笑。真要學習,我們干嘛不去讀書呢? 但現在,好多綜藝節目都爭相上價值(具體就不點名了)。 上價值可以,但至少也要滿足觀眾娛樂需求吧。 一個節目不好笑,上價值就像干拔,觀眾只會覺得看著累。 這可能也是李誕說的,綜藝節目現在走下坡路的原因吧。 只是,李誕自己也擰巴。 反觀楊迪倒是很讓人驚訝。 楊迪可以說是現在最大的綜藝咖了。大家對他的印象也無外乎是,搞笑、丑角。《你好星期六》里,大家都逮著他欺負。有時候甚至觀眾也會覺得,是不是有點過了,怎么老是盯著他一個人。 但在這期視頻播客里,他說,這都是為了能讓觀眾覺得開心,甚至還希望觀眾不要為他太擔心。 楊迪的意思很明確。看綜藝,觀眾看著開心就行,不要有什么心理負擔,這也是楊迪和他這樣的綜藝咖希望達到的效果。 其實這也和他早年經歷有關。 我也是在這個視頻播客里第一次知道,原來楊迪早年是網絡上的搞怪紅人。 現在的博主拍這類搞怪視頻,可能是為了起號,為了流量,為了爆火,為了賺錢。 但那個時候,2010 年以前,真的就是純粹的互聯網精神,讓大家開心開心。也不賺錢,那時候互聯網還根本賺不到什么。 后來楊迪進入電視行業,也是這個心態。 最早河南衛視《民星在行動》演搞笑節目,對嘴《白蛇傳》。去《中國達人秀》,被節目組貼上表情帝的標簽。又在山東衛視一個節目,扮演 Lady Gaga。 一直到后來,楊迪被邀請去了《火星情報局》,才慢慢從那樣一個刻意扮丑的角色,變成現在的綜藝咖。 說到這里,讓人很唏噓的事情就是,搞笑、扮丑,在現在的環境里,好像一直是不入流的角色。 但其實,日本就有搞笑藝人的傳統,臺灣也有專門的綜藝藝人。唯獨在國內,很多人一邊看楊迪們的表演哈哈大笑,一邊還要嘲諷他們上不了臺面。 這也是楊迪們的一種困境吧。 不過,他們可能也不在意這些。就像這期節目標題中的那個詞,“綜藝精神”。 楊迪有段話很打動我。 你看,這就是綜藝精神。 楊迪,和所有類似于楊迪的藝人們,他們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能夠讓觀眾笑出來。 視頻播客里,楊迪還分享了一些綜藝節目的幕后故事。 他告訴我們,有些節目就是有臺本的。比如法制節目,也不是真實的,而是濃縮、精煉了一些案例,再找演員拍出來。 我們作為觀眾,可能會覺得,啊?這不是騙人嗎? 但仔細想想,也可以理解。 畢竟觀眾看的是電視節目。就像李誕說的,教育意義什么的,都是其次。好看,才是它的第一要務,否則觀眾根本不會看下去。 所以你看視頻播客里,楊迪和李誕分享自己的故事,表面上嘻嘻哈哈的樣子,其實說的都是自己作為綜藝人,要怎么才能讓觀眾看得開心的方法,和他們要是不能逗樂觀眾的焦慮。 當然,相比之下,楊迪肯定是更有綜藝精神的那一個。 他甚至說,還挺期待自己到了七十多歲,被噴奶油的樣子的。就是量不要太大,畢竟那么大年紀,呼吸可能不太行了。 ![]() 他是真的希望觀眾毫無負擔地開懷大笑。這可能也是楊迪現在更受觀眾歡迎的原因吧。 如果你對更多像楊迪這樣的藝人的另一面感興趣的話,現在 B 站上有挺多類似的視頻播客的。 魯豫就對談過易立競。于謙和劉戀(這個組合是怎么來的?)也有個三十多分鐘的視頻播客。楊迪自己也和金靖聊了快一個小時,這一期,發布沒多久播放量就兩百多萬了。 看來,我不是唯一一個,被明星的名字騙進去,卻發現自己有耐心聽完他們嘮叨這么長時間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