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關于孫犁在政治上要求進步的念頭,他在很多地方委婉地表達過這些愿望。 早在1944年,孫犁給田間的信中就表達過“……我也想藉此在政治上提高一步,并有意相機改行,學政治工作……” 1948年給康濯的信中寫到“……我到深縣,不是做副宣傳部長,就是做副教育科長,雖系副職,照顧創作,但我倒是想學做一些文章以外的實際工作,藉以鍛煉自己一些能力……” 1948年,意氣風發的孫犁給康濯寫信“……我分的職責是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包括鄉藝運動,今冬明春,在深縣范圍,我們要發動和檢閱一下沉寂良久的鄉村藝術……”可以看出,重任在肩的孫犁對工作有了更大的干勁和火樣的熱情。 可是,不久,天津解放后,他就被派到天津,籌備天津日報。1949年對康濯抱怨“……我很累,編輯工作,我實不愿做,特別是在城市做報紙副刊……” 不久,他再次萌發了從政的念頭,于是,1953年給田間信中說“……但我又不愿專門當作家(因近感才力不足)……”這里就表達了想干一些行政工作的愿望,他請田間和康濯替他想想,并且提醒田間,不要跟“其他方面”談及。 第二:除了有從政的進步要求,孫犁早在解放初期,就有過把自己的文章編成集子的強烈私愿,這也是人之常情嘛。這點,也可以從他寫給康濯的信中看出來“……叢書現無希望,稿件可不必寄來,就在箱底放著吧,我也不鬧著編什么集子了,什么時候有機會,你給我編吧……”一個“鬧”字,可以看出想編集子的愿望是何等強烈。哪怕現在沒機會,他還保留著希望。 終于,蟄伏30多年后,他的集子出版了,而且一出就是十本!真正做到了著作等身! 第三:為了掙錢,孫犁也曾動過心思。1949年給康濯寫信……“這中的文章,都是以'我'開寫,而香港的集子是沒有的。這主要是為了弄些錢花,當然也寓有留下腳印之意……”最后,又附以屠格涅夫的明言給自己解嘲:不失去活動的欲望。 挨過餓的孫犁時刻保持著未雨綢繆的意識。孫犁并不富有,但也從來不“窮大方”。田間在1953年曾經跟他談買房。孫犁婉拒,他的理由是“……每月家中消費,除我應領之供應外,尚需補貼百萬元,而就目前創作情況觀之,后續頗為乏望。故需留些錢供他們衣食……”孫犁愛財的背后是責任的擔當。 我不是想利用標題博眼球。 我也不是想榨出孫犁皮衣下面的“小”來。 標題中的“追名逐利”沒加引號,因為我感覺,對于一個凡人來說,這不是貶義詞。而且,我也從來都沒把“追名逐利”看做貶義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樣,君子惜名,求名有方! “不求聞達于諸侯”的諸葛亮最終不是也出山了嗎?有些時候,名和利是我們在人世間存在過的足跡證明,孫犁有一篇文章,標題就是“我留下了聲音”。孫犁自己都是坦蕩的,我們為什么要替他遮掩?我們在擔心什么?怕他翻車? 真愛,從不翻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