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之前,到底要不要先洗茶?”這是我在線下茶會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每當這時,我總會先端起茶杯,輕嗅茶香,然后反問:“您覺得洗茶是為了什么?” 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是:“洗掉茶葉上的灰塵和農殘吧。” 這個認知其實是個誤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開“洗茶”這個看似簡單卻內涵豐富的茶道環節。 ![]() ?大部分洗茶,并非因為“臟” 首先要明確一點: 洗茶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清洗茶葉上的污物或農藥殘留。事實上,如果茶葉真的有農藥殘留,僅靠沖泡那幾秒鐘,根本不可能將其洗去。 現代農業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合格的生產商都會嚴格遵守茶葉采摘標準使用規范,保證安全合格的采摘。 真正值得我們擔心的農藥殘留是脂溶性的,根本不溶于水,即便洗茶也無法去除。反之,如果是水溶性殘留,即便洗茶,也已經溶解在茶湯中,洗與不洗并無差別。而大部分的合格產品并不存在這個農藥殘留問題,當然了,不排除部分的三無產品或極低價格茶(不符合原料價格的反人性茶品)。 ![]() ?那么,為什么還要洗茶呢? 洗茶的真正意義:喚醒與準備 洗茶,在茶藝中更準確的叫法是“溫潤茶”或“醒茶”。 這一步驟的真實目的有二:一是喚醒沉睡的茶葉,尤其是經過長期儲存的老茶;二是為緊壓茶做舒展準備,讓茶葉在正式沖泡前得到充分的舒展。 想象一下,一塊緊壓多年的普洱茶餅,茶葉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如果沒有經過醒茶的過程,直接沖泡,茶葉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舒展,茶味也難以充分釋放。 這就好比一個熟睡的人,需要被溫柔地喚醒,才能以最好的狀態開始新的一天。 ![]() ?那什么茶需要洗?怎么洗? 需要洗的茶主要有兩類: 一是緊壓茶。包括磚茶、沱茶、餅茶、餅干茶等。這類茶葉因為經過緊壓處理,需要一道潤洗來幫助茶葉解塊,更好地釋放內質。洗這類茶時,建議用沸水快速沖洗,約5-10秒左右倒掉,然后再正式沖泡。 二是老茶。包括老白茶、老普洱茶、老六堡茶等等經過長期倉儲的茶葉。這些茶葉存放過程較長,如五到十幾年甚至更久,可以通過潤洗可以喚醒茶葉,同時洗去可能存在的表面雜味。洗老茶時,水溫要高,速度要快,目的是激活茶葉而不流失內含物質。 ![]() ?那么什么茶可以不洗? 除了緊壓茶和老茶,其他茶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洗或不洗。 如果是純芽頭類、等級高、生態好的茶葉,特別是生態絕佳,且制作工藝優良的茶品。如大山信陽毛尖、福鼎核心產區白毫銀針、桐木關內的生態絕佳金駿眉、核心產區西湖龍井、正宗古樹普洱散茶等等等等,可以不洗。這些茶葉本身非常潔凈,且第一泡往往蘊含著最豐富的香氣和營養物質,洗茶反而會造成浪費。 我曾品嘗過一款特制金駿眉,師傅告訴我:“這款茶從采摘到成品,整個過程干凈衛生,這種生態絕佳的茶,第一泡也是驚艷無比,洗掉了太可惜了。”果然,那第一泡的金黃透亮的茶湯,散發著蜜糖般的甜香,入口順滑,回甘持久。若是按慣例洗茶,恐怕會錯過這最美妙的初體驗了。 當然,如果你無法確定茶葉的等級和生態環境,或者心理上總覺得洗一下更放心,那就洗一道吧。 ![]() 咱們喝茶最重要的是心情愉悅,如果一道洗茶能讓你更安心地享受茶香,何樂而不為呢? ?小冉特別分享:洗茶的技巧與禁忌 洗茶不是簡單地把水倒在茶葉上然后倒掉那么簡單,其中也有不少技巧: ??水溫要適宜:不同茶葉需要不同的水溫來喚醒。緊壓茶和老茶可以用沸水,而一些細嫩的綠茶則可以用稍低的水溫。 ??速度要快:洗茶不是泡茶,時間一定要短。一般5-10秒就足夠了,時間過長會導致茶葉內含物質流失過多。 ??水量要適中:水量以剛好沒過茶葉為宜,不需要太多。 ??手法要輕柔:注水時盡量沿著蓋碗或壺壁緩緩注入,避免直沖茶葉,尤其是對于細嫩的茶葉。 ??值得注意的是:洗茶后的這一道茶湯雖然一般不喝,但可以聞一下洗茶后的茶葉香氣,這往往能夠告訴你很多關于這款茶的信息。 ![]() 每一次注水、每一次出湯,都是與茶葉的對話,是對自然的敬畏,也是對品茶人的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茶香之旅。 ![]() 有人說,茶如人生,第一泡洗去的不是污漬,而是浮躁;喚醒的不是茶葉,而是內心。 所以,下次當你坐在茶桌前,準備沖泡一壺好茶時,不妨思考一下:這茶,是否需要一洗?如果需要,又該如何洗?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喝茶不必拘泥于一成不變的規則,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無論是洗茶還是不洗茶,最終目的都是更好地享受茶帶來的美好體驗。 愿每一杯茶都能遇見懂它的人,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杯茶。 ![]() 《洗茶吟》 —歲月 滄浪之水濯我塵, 玉甌初展碧云春。 非為洗盡凡胎垢, 但喚靈芽醒舊身。 百焙千揉韻自深, 一泓泉澗解禪心。 且看葉底清風起, 已得茶魂入盞吟。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茶道 瓷器 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