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當小娃娃“哇”一聲哭,外頭的氣第一次吸進嘴里時,道書里說得特形象:“跟一箭戳破了混沌似的”。 呂洞賓也說:“說到咱剛生下來接那口氣的源頭,別嫌老天爺的底牌都漏光了!” 其實人身上的“氣”,得分“先天”和“后天”兩種。 當初在媽肚子里結成胎時,那股老祖宗傳下來的“本源氣”,是爸媽還沒生咱之前就有的,本來就是空落落的本性; 等落地時吸的第一口呼吸氣,是爸媽生了咱之后才有的,算是這肉身的“命根子”。 就“生身受氣”這四個字,把先天、后天的門道全說透了! 想當初,投胎那股“xi氣魂兒(中陰)”從外頭進來,占了身子中間的位置,本性往頭頂上走,命氣鉆進命門——原本一團的太極,就分成陰陽倆路子往下發展。 等醫生剪斷臍帶,空氣“呼”地沖進鼻子嘴巴,咱就有了呼吸,從這以后一呼一吸沒停過,全靠這口呼吸氣養著肉身。 眼耳口鼻和四肢,也才能動起來;一呼一吸,一天到晚沒歇過。 就這么著,后天的呼吸氣戀著先天的元氣,把元氣裹得結結實實散不了;反過來,元氣不散,又能把外頭的呼吸氣招進來。 倆氣互相搭伙幫忙,人才能活著,循環來循環去沒個頭。 而那元氣,就待在肚臍下面、命門和陰蹺(不用記具體地兒,就當肚子底下一個關鍵窩兒)中間,所以《黃帝內經》叫它“關元”“氣海” ——“關元”就是“把元氣關在這兒”,也算是元氣聚成的“關卡”;“氣海”就是“元氣攢這兒跟海似的”。 想當初胎兒在媽肚子里長成形時,元氣就待在這兒,所以能跟媽媽的呼吸通上勁兒。 這元氣本來就是爸媽的氣混在一塊兒,蒙蒙融融化成的,跟太極里那種“不停生長的氣”是一家子。 爸媽那啥之后,爸爸的精、媽媽的血,把先天的本源氣和后天里藏的先天氣裹起來,才長成這肉身。 長成形后,這氣就待在肚臍下一寸三分的地兒,成了肉身的“核心窩”。 陰陽裹在一塊兒,一動就開合,這就是“胎息”——跟媽媽的呼吸完完全全通著,所以能把外頭的后天呼吸氣招進來。 道書里說“陽舒陰慘”,意思是“一打開就像陽氣舒展,一合上就像陰氣沉郁”: 打開對應“呼”,合上對應“吸”。 說“一開一闔”,其實就是打比方,真實情況更像個輪子,轉來轉去沒停過,所以道書叫它“河車”。 那剛成形的胎盤,就叫“紫河車”——“紫”就是紅乎乎的顏色,為啥叫“河車”呢? 《周易參同契》說“北方河車”,f祖也說“北方的正氣,叫河車”。 北方屬水,這氣像被水推著似的轉起來,所以叫“車”; 天上第一股氣降到北方變成水,剛開始的“壬水”沒形狀,就是氣; 后來的“癸水”也沒形狀,是氣慢慢化成水的。 這氣是天上第一股氣變的,所以叫“河”。 f書里又管它叫“發輪”,說“發輪。常。轉”“轉。大發輪”,其實說的都是這股“真息”(比呼吸更深層的氣)。 真息是從胎息練出來的,呼吸跟著它動,所以叫“想歸根復命”——“歸根”就是回到呼吸的根兒上,“復命”就是找回身體本源的命氣。 想好好養自己的人,得先練出這胎息,才算打下個好底子! 可咱自打落地后,胎息就沒了,河車也不轉了,但肚臍下的元氣還聚成一團,叫“命蒂”(命根子的蒂兒)。 呼吸進來的氣,每一口都往命蒂那兒去,一直通到命門。 命門里的“真火”天天往上走,心里的“津液”天天往下流,心和腎天天“搭伙干活”,咱的身子和認知也一天天長大。 從奶娃娃長成小屁孩,再到“身體發育全”的那天(原文“五千四百生黃道”,不用糾結具體天數,就當長大成人的節點),后天的氣攢夠了,身子也“破了體”(比如成年)。 從這以后,那股“后天里藏的先天氣”,就往下面的陰蹺那兒陷,再也升不上去了。 但這氣就算散了、陷下去,招攝呼吸氣的本事還在。 而且每次化精的時候,也得靠這元氣——只要一有那方面的心思,神就往下走,跟氣湊一塊兒,化成精往外漏。 所以啊,動一次心思,精氣神就少一次,漏光了人就沒了。 這么一看,人的命根子,其實就是這精、氣、神三樣寶貝! 可咱平時過日子,天天都在損耗精氣神。 經書里說“看啥好看的都眼饞,聽啥好聽的都頭暈”,老話說“嘴一打開神氣就散,舌頭一動是非就來”。 這里的“嘴”,不只是吃飯的嘴,是六根(眼耳口鼻身意)的“門戶”;到“舌頭一動是非就來”,才專指吃飯的嘴。 要知道,說話是心里的聲音,舌頭是心的“小苗”,大多是非都是從嘴舌里冒出來的。 再加上看啥都饞、聽啥都暈,六根這“門戶”天天漏精氣神。 天天順著欲望來,漏得就越來越多,人就慢慢變老、生病、沒了——這就是“順著自然走的造化”。 所以啊,一直順著來不改,就有生有死;要是倒著往回補,把漏的精氣神找回來,就能活得長,跟那有本事的人似的!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