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歷四年下貴州 侵刪
![]() 永歷五年下四川南部 侵刪
第三部分,永歷六年壬辰(1652)二月戊申(初六),永歷在安龍府,此后到永歷十年丙申(1656)年正月,為李定國迎入云南。其間發(fā)生的事情主要有:孫可望部署的湘桂川戰(zhàn)役、李定國之進軍廣東和迎永歷帝入云南。 1、湘桂川戰(zhàn)役。 (1)孫部之準備,顧先生寫道: ①孫可望聯(lián)明抗清:以孫可望為首的大西軍進入云南,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經營云南是有了穩(wěn)定的后方進行休整,積聚力量。但是,孫可望識到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情況下,以朱明王朝為旗幟可以獲得更多的同盟者,有利于抗清事業(yè)。另一方面,孫可望決定請求永歷朝廷加封,也有借此挾制李定國、劉文秀的意圖。正是出于這些考慮,孫可望于1649年(永歷三年,順治六年)派楊畏知和戶部龔彝充當使者前往廣東肇慶,同永歷朝廷聯(lián)絡。不料因為分封爵位的問題,與南明永歷朝發(fā)生糾紛,不細談。 ②孫可望收復貴州、四川一部:早在1649年,孫可望就派白文選率領先頭部隊進入了貴州。康熙《貴州通志》記:“己丑(即1649)八月,孫可望遣白文選取安順府,遂入貴陽。”并加小字注云:“以通好為辭,旋撤去。”1650年四月,白文選部再次進入貴陽,接著李定國也來到貴陽,同南明匡國公皮熊、貴州巡撫范鑛結盟。同年八月,孫可望親自統(tǒng)領大軍進入貴陽。孫不理睬皮、王“請盟”的虛禮,下令以武力強行改編。于是,馮雙禮、王自奇統(tǒng)兵從間道攻平越,活捉皮熊。九月,劉文秀、白文選北上遵義、永寧。明永寧總兵侯天錫歸附;孫可望下令把他們部下的兵將收編,“不得逃避,一體入營關糧”。這樣既擴充了兵員,又防止了散兵游勇生活無著,為害地方。到1650年(永歷四年,順治七年)十二月,孫可望已進至貴州東部的銅仁,貴州全省都處于原大西軍管轄之下。 1651年(永歷五年、順治八年)孫可望派撫南將軍劉文秀總統(tǒng)兵馬,分兩路入川。劉文秀率部渡金沙江,取道建昌;將軍王自奇從畢節(jié)取道永寧,大舉進攻。武大定(胡案:川軍軍閥)親率全營赴雅州(今雅安),抽調精銳士卒交部將張林秀帶往榮經堵截大西軍。袁韜和李乾德坐鎮(zhèn)嘉定(今樂山市),分兵一支守敘府(今宜賓市)。這年八月,劉文秀指揮的軍隊在榮經縣鹿角壩全殲武大定精銳,張林秀也被擊斃。武大定大驚失色,連夜逃回嘉定;袁韜、李乾德眼看大勢已去,三人抱頭痛哭,隨即下令放火燒毀嘉定城內房舍,次日早晨棄城逃走。由于家口牽累,走了七天才到達井研、仁壽。劉文秀進抵嘉定,派輕騎日夜兼程追擊,一天之內就趕到仁壽縣。袁韜、李乾德被活捉,押回嘉定。武大定連妻子家屬也顧不上,帶領十余騎落荒而逃。文秀命大定之子武國治、侄兒武國用招回武大定,以禮相待。免袁韜死罪,發(fā)往部下聽用;李乾德和他的弟弟李九德押往貴陽治罪,走到犍為縣時,二人投水而死。 平定四川南部地方以后,劉文秀領兵順流而下,派使者帶著孫可望“秦王、監(jiān)國”名義的文書聯(lián)絡川東各支抗清武裝,“假首會盟”。夔東“偽爵賀珍、王光興、張堯翠等一十四家各擁重兵,陰附孫逆”。盤踞涪州(今涪陵)、忠州地區(qū)的明定川侯李占春、靖南侯于大海因義父曾英于1647年初在重慶被南撤的大西軍擊殺,堅決拒絕會盟。劉文秀派部將盧明臣領兵進攻,占春、大海大敗,七月間帶領馬步士卒三萬余名和家屬乘船逃往湖北向清方投降。途中遭到參與會盟的夔東抗清武裝的攔擊,十月十一日才進入湖北清方管轄區(qū)。清荊州總兵鄭四維安置李、于二部于松滋縣百里洲,由于未給糧餉,李占春于十四日夜間拋棄妻子部眾,入山當了一段時間和尚,后來又在清朝招徠下出任過安陸副將、黃州總兵等職。此外,據守萬縣一帶的譚文、譚詣、譚宏,夔東(長江三峽兩岸川鄂接境地區(qū))的王光興、王友進、劉體純、塔天寶等都“扼險自守,差人申好”。這樣,劉文秀的出兵四川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的,割據自雄的大小軍閥被消滅或收編,同以大順軍余部為主體的夔東抗清武裝建立了聯(lián)系,把四川大部分地區(qū)經營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抗清基地。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