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紀的古印度,由釋迦族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創立,最初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于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大約在公元前后的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內陸。歷經三國兩晉十六國時期的發展,至南北朝時期得以廣泛傳播于全國各地。伴隨著佛教思想的發展和對佛教經典闡釋的不同,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學派。降及隋唐,判教立宗成為中國佛教發展的主流,先后形成了毗曇、成實、三論、地論、攝論、涅槃、凈土、禪、律、天臺、華嚴、法相、密宗等十三宗。宋代以后,佛教與中國傳統的儒學和道家思想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體系。 大約在2世紀末,佛教從中國傳入越南。4世紀后半葉佛教由中國傳入高句麗和朝鮮半島。6世紀中期,佛教經朝鮮傳入日本,隋唐以后,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批留學僧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繼傳入日本,此后一直成為日本的主要宗教。當今佛教已成為東方文明的重要象征和文化標志之一。 ![]() ![]() 再看一下這個青銅鍍金的坐像:發型是高肉髻,頭發為直發,線條清晰,額部寬平,下顎漸收,整體呈現端莊的漢人面容,佛座為四足方座,結跏趺坐,身穿通肩式大衣,衣褶自身體中心線向左右對稱的雕出,明顯受到了犍陀羅地區的藝術風格影響。但是從臉龐、發型、長袍和寶座是依照中國人的喜好雕塑而成,因此這座雕像是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根據專家推測,這尊坐像最初來自一個祭壇,曾經坐在一個平臺上,并裝飾有一個華蓋和兩個光環。后腦勺的方形突起很可能支撐著一個光環,頭頂的洞里可以放一把陽傘,這是吉祥象征。底座前部的三個孔可能固定了一朵蓮花和一對獅子。 因此把此件坐像放在鄴城考古博物館的開端最合適不過,整個以雕像為題材的博物館可謂用心良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