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被秘藏于日本的“太監(jiān)墓志銘”就是《高延福墓志》,此碑是以行書入石的刻石墓碑,首次看到這上面的字還以為是《蘭亭序》呢,其中字跡滿滿的王氏筆法味道,可見其書寫之人必是精學王羲之的筆法。![]() 這是比較罕見的唐代以行書入碑的碑文,李北海被稱為唐人以行書入碑第一人,或許正應如此后來者模仿者也就多了起來,此碑雖沒有其他名帖出名,但其在歷史上也曾占有一席之地,它的筆風都是盛唐風的細膩勾勒,其字跡潤婉美,有二王的神韻。它的全稱為《大唐故中大夫守內侍上柱國渤海高府君墓志銘并序》,這名字可真長,足有22字之多,可見其墓主人在生前的身份有多尊貴。![]() 此碑的墓主人是高延福,這個名字或許在歷史之中并不算是顯赫之名,但如若說他的干兒子高力士的話,應該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是的,他就是高力士的干爹,出身于渤海高氏,在宮廷中歷經五朝,從唐高宗到唐玄宗,見證了唐朝的興衰起伏。他為人謹慎,深得皇帝信任,更因收養(yǎng)了高力士而名留青史。高力士,這個從嶺南大族馮氏走出的宦官,因家族變故入宮,卻在高延福的庇護下嶄露頭角,最終成為玄宗朝最具權勢的宦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索一下,這里就不多闡述了。![]() 此碑上的書法之美堪稱一絕,它采用的行書書寫,在唐代的碑刻之上是比較少見的,在唐楷盛行的時代里,主流還是以楷書為主,不過這也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唐之前不是以魏碑為主嗎,在在之前則是以隸書為主,所以這也就是創(chuàng)新的意義吧,但并不是說無根之創(chuàng)新,像這些字體都有史可究,一脈相承。 ![]() 此碑它寫得既有晉代行書的飄灑勁兒,又沒丟了唐代楷書的規(guī)整講究。細看能發(fā)現(xiàn),字里有王羲之《蘭亭序》的影子,還能感受到唐代書法家李邕的風格影響。這種把不同風格融在一起的寫法,讓《高延福墓志》在書法史上特別獨特,成了研究唐代行書發(fā)展的重要資料。 ![]() 此碑最初是被發(fā)現(xiàn)于陜西長安的一農戶家中,差一點就被當作基石來使用了,乾隆四十六年,畢沅以二萬錢將其購得,并移至靈巖山館。畢沅對這塊墓志喜愛有加,不僅精心修復,還制作了精善的初拓本。 初拓本字跡清晰,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完美還原,成為了后世學習和研究《高延福墓志》書法的重要資料。然而,隨著拓印次數(shù)的增加,原碑逐漸受損,字畫越來越細,字口也不再清晰。因此,初拓本的價值愈發(fā)珍貴,成為了書法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珍品。 ![]() 現(xiàn)在這塊《高延福墓志》原碑,藏在淮安市博物館里。而那珍貴的 “初拓本”,在近代不知因何原因被傳到了日本,然后就一直被秘密收藏著,沒幾個人見過。直到之前它公開露面,一下子就贏得了所有人的稱贊。 ![]() ![]() ![]() ![]() ![]() ![]() ![]() ![]() ![]() ![]() ![]() ![]() ![]() ![]() 對于學書法的人來說,這個初拓本特別有用。平時常對著它臨摹,既能學好楷書的規(guī)矩,打牢書法基礎,讓控筆更穩(wěn)、更精準,還能在練字的時候,同時學到兩種不同的書風 —— 既有靈活生動的感覺,又有渾厚大氣的氣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