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功法以“明心見性,御氣歸元”為核,共分三層,修心為基,煉氣為輔,層層遞進。 第一層:靜心觀妄 - 每日寅時(凌晨3-5點)或亥時(晚上9-11點),擇靜室盤膝而坐,腰背挺直,雙目微闔。 - 先調息三次,鼻吸鼻呼,吸氣時默數“一”,呼氣時意散周身,如輕煙拂過。 - 待呼吸勻長,便觀“心”:任由雜念生滅,不追不拒,如旁觀者看庭前花開花落。初時雜念如潮,需堅持半月,漸能察覺念頭起處,此為“觀妄”。 - 觀妄百日,雜念漸少,可感丹田(臍下三寸)有微弱暖意,如燭火跳動,是為“氣感初萌”。 第二層:攝氣歸丹 - 承第一層基礎,觀心時輔以“引氣”:吸氣時,意想天地間清靈之氣從周身毛孔涌入,匯向丹田;呼氣時,意領丹田暖意沿脊椎上行至百會(頭頂),再順前額、鼻梁而下,回歸丹田,形成閉環。 - 每日行此“小周天”三十遍,氣感漸強,丹田暖意化為氣流,如溪水流淌。 - 此時需戒怒戒躁,若遇氣流滯澀,以“觀心”法平緒,待心定氣自順。一年功成,氣流可隨心意流轉四肢,觸物有微風拂動之效,是為“氣隨意行”。 第三層:心氣相融 - 當氣流充盈丹田,行小周天已無滯澀,便入“大周天”:引氣從丹田出發,沿十二經脈(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循環,最后回歸丹田,如江河歸海。 - 行功時,心與氣合,不起絲毫刻意,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此時觀心,能明己之本性,知所欲、所惡、所執,進而“破執”。 - 破執之日,丹田氣流化為“丹核”,瑩瑩如玉,可御氣于外,輕身健體,更能以心感物,趨吉避兇。此為“明心見性,功成圓滿”。 注:功法貴在心誠,循序漸進,忌急于求成。若行功時心悸、頭暈,當停功靜養,待心平再續。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