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加關注隨時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 考《紅樓夢》后四十回,雪芹原稿湮滅,高鶚補綴成書、世論或病其才短,然觀其經(jīng)營慘淡,實非妄逞胸臆者、今輯其續(xù)貂之跡,乃知鶚于前八十回讖緯伏線,搜剔殆遍,雖珠玉在前,未敢失尺寸焉。 其功厥有數(shù)端:一曰護全本末,使寶黛情天、金陵世族,終歸“白茫茫”之讖,大悲不墜;二曰慎循舊軌,若寶玉逃禪、黛玉淚盡、十二釵星散,皆自薄命司冊詞、仙曲幻境中抽絲而就;三曰鉤沉瑣細,襲人適優(yōu)伶以汗巾為媒,鴛鴦殉主踐死誓前言,雖枝節(jié)亦求有本、然鶚才力實不逮原書萬一,其失昭然:強合“調(diào)包”之謀以就黛死釵嫁,乖違人情;添“蘭桂齊芳”之尾,頓減蒼涼;至若文辭板滯,鋪敘冗漫,去雪芹煙云筆底,何啻霄壤! 嗟乎!續(xù)書如斷鶴續(xù)鳧,終難完璧、然當文獻凋零之際,鶚能秉敬畏之心,納殘篇于完帙,俾曠世奇書得全豹以行世,其存亡繼絕之功,又豈容輕詆?惟愿覽者明其續(xù)貂之苦心,亦辨其魚目之限域,則雪芹血淚、高氏補苴,各得其所矣。 學界公認《紅樓夢》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著,而是高鶚所續(xù)、雖對其續(xù)作質(zhì)量評價不高,但不可否認,高鶚在動筆時相當審慎,其情節(jié)設計多從前八十回中尋找線索與依據(jù)、本文旨在梳理這些依據(jù),說明后四十回的情節(jié)并非全然憑空杜撰。 高鶚續(xù)書的基本態(tài)度 高鶚深知續(xù)寫經(jīng)典的難度,力求情節(jié)與前文呼應、正如研究者頡剛所言:“高鶚續(xù)作《紅樓夢》,對本文曾細細下過功夫,力求原文恰如雪芹原意、凡末四十回之事,在前八十回皆可尋其線索……他實在未自出主意,只為雪芹補苴完工罷了!”此評價雖有贊譽過甚之處,但大體中肯、高鶚在關鍵情節(jié)上確實仔細推敲,不敢妄為、尤為重要的是,他保留了小說的悲劇基調(diào),此點功不可沒。 以下分述后四十回主要情節(jié)在前八十回中的依據(jù): 一、寶玉出家 1、 開篇點題:空空道人因空見色,自色悟空,改名情僧,暗示了“情”與“悟”的結(jié)局、(第一回) 2、 前例示范:甄士隱聽《好了歌》后隨跛足道人出家、(第一回) 3、 智通寺老僧:賈雨村所見“眼前無路想回頭”對聯(lián)及煮飯龍鐘老僧,暗喻經(jīng)歷滄桑后的歸宿、(第二回) 4、 警幻仙姑告誡:“或冀將來一悟,未可知也”,“快休前進,作速回頭要緊!”(第五回) 5、 看破世情:寶玉曾想“橫了心,只當他們死了……毫無牽掛,反能怡然自悅”、(第二十一回) 6、 標題明示:“聽曲文寶玉悟禪機”、(第二十二回) 7、 禪機流露:寶玉自言“赤條條無牽掛”時落淚,所作偈語與《寄生草》詞(如“茫茫著甚悲愁喜”、“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皆露看破紅塵之意、(第二十二回) 8、 僧人預言:“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債償清好散場!”(第二十五回) 9、 誓言印證:寶玉兩次對黛玉說:“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 10、情緣感悟:寶玉“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第三十六回) 二、黛玉早逝 ![]() 1、 《好了歌》注:“昨日黃土隴頭堆白骨”、(第一回) 2、 僧人預言:黛玉初進賈府,僧道言其病“一生也不能好的”、(第三回) 3、 薄命司判詞:“欠淚的,淚已盡”、(第五回) 4、 自傷之語:黛玉多次言及“死”字,如“我死我的……偏要說死!……不如死了干凈!”(第二十回) 5、 禪意呼應:黛玉續(xù)寶玉偈語:“無立足境,方是干凈!”(第二十二回) 6、 《葬花吟》悲音:“紅消香斷有誰憐?……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一朝飄泊難尋覓、……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第二十七回) 7、 讖語感傷:寶玉感傷黛玉容顏“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第二十八回) 8、 病體自知:黛玉自感“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yī)云“恐致勞怯之癥”,嘆“奈我薄命何!”(第三十二回) 9、 病情加劇:寫詩后“渾身火熱”、“腮上通紅”,“病由此深”、(第三十四回) 10、病重自料:對寶釵言“不中用,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咳嗽加重、(第四十五回) 11、花簽預言:芙蓉花簽“風露清愁”,詩句“莫怨東風當自嗟”、(第六十三回) 12、詞意飄零:柳絮詞“飄泊亦如人命薄”、(第七十回) 13、聯(lián)句讖語:“冷月葬詩魂”,被湘云評為“太頹喪”、“凄清奇譎”、(第七十六回) 14、病弱難眠:黛玉嘆“睡不著,也并非一日了!大約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jié)M足的!”(第七十六回) 15、《芙蓉誄》映射:寶玉改誄文中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黛玉聞之色變、(第七十九回) 三、金玉成婚(寶釵與寶玉成婚) ![]() 1、 《紅樓夢曲》:“都道是金玉良緣,……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第五回) 2、 回目點題:“賈寶玉奇緣識金鎖,薛寶釵巧合認通靈”、(第八回) 3、 金玉互識:寶玉看寶釵金鎖,上刻“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與通靈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恰成一對,鶯兒點破、(第八回) 4、 賈母喜愛:“賈母自見寶釵來了,喜他穩(wěn)重和平、”(第二十二回) 5、 宮中暗示:端午賜禮,獨寶釵與寶玉一樣、(第二十八回) 6、 寶玉猜疑:黛玉提“金玉”二字,寶玉“心里疑猜”、(第二十八回) 7、 寶釵避嫌:因有“金鎖等日后有玉的結(jié)為婚姻”等語,寶釵“總遠著寶玉”、(第二十八回) 8、 寶玉心動:寶玉忽想“金玉”事,覺寶釵“比黛玉另有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第二十八回) 9、 薛家明言:薛蟠道:“媽媽和我說:你這金,要揀有玉的才可配、”(第三十四回) 10、賈母贊賞:賈母言姊妹“都不如寶丫頭”、(第三十五回) 11、寶玉戲言:寶玉對鶯兒笑言不知“那一個有福的消受你們主兒兩個”,語帶雙關、(第三十五回) 12、夢兆反對:寶玉夢中喊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第三十六回) 13、理家之才:王夫人托寶釵照應家務,贊其“妥當”、(第五十五回) 14、志向流露:寶釵柳絮詞“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 四、寶釵守寡(寶玉棄家出家后) 1、 性情素淡:薛姨媽言寶釵“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第七回) 2、 詞曲伏筆:寶釵曾念《寄生草》與寶玉聽,內(nèi)有“沒緣法,轉(zhuǎn)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之句,寶玉因此悟禪機、(第二十二回) 3、 燈謎暗示:寶釵燈謎(戚序本):“梧桐葉落紛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第二十二回) 4、 賈政預感:賈政看子女燈謎,忖道“皆非福壽之輩”、(第二十二回) 5、 寶玉決絕:寶玉夢中喊罵“金玉姻緣”,寶釵“不覺怔了”、(第三十六回) 6、 房中忌諱:寶釵房中布置樸素,賈母言“使不得……年輕姑娘房里這樣素凈,也忌諱、”(第四十回) 五、黛死釵嫁在同時 ![]() 1、 《好了歌》注:“昨日黃土隴頭堆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第一回)此句被高鶚理解為黛玉氣絕與寶釵成婚同時發(fā)生的依據(jù)、 六、賈府被抄家 1、 《好了歌》注:“陋室空堂……衰草枯楊……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第一回) 2、 寧榮二公之靈:“吾家……奈運終數(shù)盡,不可挽回、”(第五回) 3、 秦可卿預警:“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樹倒猢猻散”、言“便是有罪,他物可入官”、(第十三回) 4、 探春預言:抄檢大觀園時,探春言“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并提甄家被抄事、(第七十四回) 5、 甄家牽連:尤氏聞甄家被抄沒家私治罪,甄家人慌張來賈府、(第七十五回) 6、 賈母不安:王夫人說甄家抄家事,賈母“甚不自在”、(第七十五回) 7、 不祥之兆:“異兆發(fā)悲音”,寧府祠堂附近聞嘆息聲,陰森凄慘、(第七十五回)高鶚寫寧府被抄即本于此及寧府腐敗的描寫(如“造釁開端實在寧”)、 七、賈氏復興(蘭桂齊芳) ![]() 1、 《好了歌》注:“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第一回)(俞平伯疑指李紈、賈蘭)、 2、 秦可卿言:“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第十三回)(俞平伯認為此是警告鳳姐居安思危的反話,非預言復興)、 * 高鶚依據(jù)較少且牽強,寫賈蘭中舉、家道復興,更多體現(xiàn)其調(diào)和矛盾之意、 八、元春早逝 1、 冊詞:“二十年來辨是非,……虎兕相逢大夢歸、”(第五回) 2、 《恨無常》曲:“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第五回) 3、 秦可卿托夢:言“非常喜事”(省親)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第十三回) 4、 燈謎讖語:“……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第二十二回)高鶚寫元春之死及托夢勸賈母“退步抽身”,并坐實死于“虎兔相逢”之年月、 九、探春遠嫁 1、 冊子:畫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船中女子掩面泣涕、判詞“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第五回) 2、 《分骨肉》曲:“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第五回) 3、 風箏謎:“……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第二十二回) 4、 柳絮詞:“……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第七十回)高鶚寫探春遠嫁海疆,即據(jù)冊子畫面與判詞、后寫其歸寧,則屬多余之筆、 十、迎春被虐致死 ![]() 1、 冊子:畫惡狼追撲美女、判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zhì),一載赴黃粱、”(第五回) 2、 《喜冤家》曲:“……嘆芳魂艷魄,一載蕩悠悠、”(第五回) 3、 第八十回:迎春歸寧哭訴孫紹祖虐待、高鶚寫其被折磨年余身亡(與“一載”呼應),臨終言“沒有再來的時候了”。 十一、惜春為尼 1、 冊子:畫大廟,美人看經(jīng)獨坐、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第五回) 2、 《虛花悟》曲:“將那三春看破,……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jié)著長生果、”(第五回) 3、 幼年戲言:對周瑞家的說“明兒也剃了頭,同他(智能兒)作姑子去”、(第七回) 4、 性情孤介:尤氏、探春評其“心冷嘴冷”、“孤介太過”、(第七十四、七十五回)高鶚寫其出家,并讓寶玉重述冊詞為證、安排住櫳翠庵稍顯勉強(庵非“大廟”)、 十二、湘云守寡 1、 冊子:畫幾縷飛云,一灣逝水、判詞:“……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第五回) 2、 《樂中悲》曲:“……廝配得才貌仙郎,……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第五回)高鶚處理草率,僅寫其夫“為人和平”后病亡(應“才貌仙郎”、“云散水涸”),湘云立志守寡、金麒麟線索幾乎未提,依據(jù)薄弱、 十三、妙玉遭難 1、 冊子:畫美玉陷污泥、判詞:“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第五回) 2、 《世難容》曲:“……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第五回)高鶚寫其被劫(應“陷淖泥”、“遭泥陷”),但結(jié)局模糊(“不知所終”或被暗示殺害),未能充分展現(xiàn)“風塵骯臟違心愿”的悲劇、 十四、鳳姐結(jié)局 1、 冊詞:“……哭向金陵事更哀!”(第五回) 2、 《聰明累》曲:“……反算了卿卿性命、……家亡人散各奔騰……”(第五回) 3、 前文伏筆:多次寫其貪財放債、逼害人命(如王熙鳳弄權鐵檻寺、逼死尤二姐等)、高鶚寫其因重利盤剝致家產(chǎn)被抄,賈璉與之感情淡薄,臨終胡話“到金陵歸入冊子去”(應“哭向金陵”)、但對“一從二令三人木”的拆字謎未作交代、 十五、巧姐得救 ![]() 1、 冊子:畫荒村野店,美人紡績、判詞:“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第五回) 2、 《留余慶》曲:“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積得陰功、……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第五回) 3、 命名緣由:劉姥姥取名巧姐,言“遇難成祥,逢兇化吉,都從這'巧’字兒來!”(第四十二回)高鶚寫其被“狠舅”(王仁)、“奸兄”(賈環(huán)、賈蕓)所賣,為劉姥姥所救(應“濟劉氏”、“恩人”、“逢兇化吉”),最終嫁與莊戶人家周姓(應“荒村野店,美人紡績”),父女團圓、 十六、李紈因子得貴 1、 賈蘭早慧:五歲入學,李紈惟知侍親教子、(第四回) 2、 冊子:畫茂蘭旁有鳳冠霞帔美人、判詞:“桃李春風結(jié)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第五回) 3、 《晚韶華》曲:“……戴珠冠,披鳳襖,……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第五回) 4、 賈政贊賞:賈蘭作詩呈賈政,“喜不自勝”;作《姽婳詞》,眾贊“家學淵源”、(第七十五、七十八回)高鶚寫賈蘭中舉(應“簪纓”、“爵祿”),寶玉言其日后“大出息”,李紈將戴“鳳冠霞帔”(應冊子畫及判詞),歸結(jié)為“蘭桂齊芳家道復初”、 十七、秦可卿自縊 ![]() 1、 冊子:畫高樓上一美人懸梁自盡、(第五回) 2、 死因存疑:秦氏死,“合家無不納悶,都有些疑心、”(第十三回)高鶚在第一百十一回借鴛鴦上吊時所見秦氏鬼魂,暗示其確系自縊,但寫法近于“找替身”的迷信,頗受詬病、 十八、襲人嫁蔣玉菡 1、 冊詞:“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堪羨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第五回) 2、 薄情預示:襲人說要離開(“去定了”),寶玉思其“薄情無義”、(第十九回) 3、 蔣玉菡關聯(lián):蔣玉菡酒令曲詞含“配鳳鸞”、“入鴛幃”、“并頭雙蕊”、“夫唱婦隨”等語,并吟出“花氣襲人知晝暖”句(襲人名字出處),被薛蟠點破、(第二十八回) 4、 汗巾為媒:寶玉與蔣玉菡互換汗巾(寶玉的松花汗巾原是襲人的),后寶玉將蔣的茜香羅大紅汗巾系于襲人腰間、(第二十八回) 5、 寶玉生疑:晴雯被逐后,寶玉語含譏諷,襲人察覺“寶玉有疑他之意”、(第七十七回) 6、 《芙蓉誄》影射:“諑謠謑詬,出自屏帷……毀诐奴之口……”(第七十八回)高鶚寫襲人在寶玉出家后嫁與蔣玉菡(應“優(yōu)伶有福”),并點其“柔順”(應冊詞),較為合理、但貶其因未能守節(jié)入又副冊之說,屬“向壁虛造”、 十九、鴛鴦殉主 1、 誓言在先:鴛鴦抗婚時言:“不然,還有一死!……老太太歸了西,我也不跟著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尋死……”(第四十六回)高鶚據(jù)此寫其殉主,雖原文“死”與“做姑子”并提,但高氏選擇了更徹底的結(jié)局、 其他次要情節(jié)依據(jù) 平兒扶正: 依據(jù)前文賈璉與平兒關系及平兒善待尤二姐等情節(jié)、 薛蟠流放: 依據(jù)其前科(打死馮淵)及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游藝”回目暗示其再生事端、 海棠花妖:依據(jù)第七十七回寶玉言海棠枯死半邊是“壞事”兆頭、 甄賈寶玉:依據(jù)第二回賈雨村言甄寶玉性情同賈寶玉,及第五十六回寶玉夢遇甄寶玉、 重游太虛:依據(jù)第一回甄士隱、第五回賈寶玉初游幻境、高鶚安排寶玉重游以促其悟道、 夏金桂自毒、趙姨娘受報: 或依據(jù)第五回“冤冤相報”之語,但俞平伯認為此語本指秦氏與寧府事,關聯(lián)稍牽強。 ![]() 總而言之 綜上所述,高鶚續(xù)寫后四十回,其主體情節(jié)設計確從前八十回中尋找了大量線索、伏筆、讖語、詩詞作為依據(jù),力圖與原著脈絡相接、頡剛所言“后四十回的事情,在前八十回都能找到他的線索”,雖有過譽之嫌,但確有其堅實的事實基礎、高鶚在關鍵情節(jié)(如主要人物結(jié)局、家族命運)上,態(tài)度是審慎的,非全憑臆造、 然而,有依據(jù)并不等同于續(xù)寫成功、高鶚的失誤在于: 1、理解偏差: 對部分伏筆(如“金玉良緣”的諷刺意味、秦氏“否極泰來”的語境、香菱必死的暗示)解讀錯誤、 2、 文筆拙劣:語言藝術遠遜前八十回,敘述常顯平淡甚至可笑、 3、 情節(jié)荒謬: 為彌合矛盾(如黛死釵嫁)而設計的“失玉通靈”、“鳳姐奇謀”等關鍵轉(zhuǎn)折生硬離奇,不合情理與人情、 4、 畫蛇添足:如安排探春歸寧、強寫寶玉中舉過程(占過多篇幅)、 5、 調(diào)和矛盾: “蘭桂齊芳”的設計雖略有依據(jù)(李紈賈蘭),但削弱了整體的悲劇力量,與原著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預言精神相悖、 因此,承認高鶚續(xù)書有所依據(jù),是尊重其續(xù)寫時的審慎態(tài)度與對原著的研讀功夫;但指出其藝術上的重大缺陷、思想上的妥協(xié)以及對原著精神理解的偏差,則是評價其續(xù)作價值的關鍵、后四十回的價值在于大體上保存了《紅樓夢》故事的完整性與悲劇結(jié)局,但其藝術成就與深刻性,遠不能與前八十回比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