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歲,主訴:間斷心悸、胸悶1年,加重1周。 患者于1年前長期熬夜后開始出現心悸、胸悶,持續(xù)時間短暫,多為3-5分鐘后自行緩解,但會反復發(fā)作,誘因多為勞累、熬夜; 近一周,覺上述癥狀加重,在朋友推薦下求診于我。 刻下癥見:面色萎黃,精神差,心悸,乏力,胃怕涼,納可,夜寐差,入睡困難,二便調。形體肥胖,體重78Kg,身高173cm。 舌脈:舌黯,苔白,脈弦細。 ![]() 前面我們寫過一篇文章:謝相智丨看到失眠的這四個特征,直接用此法,效果顯著,里面總結了這一類失眠的指征和治療方法: 1.患者入睡困難,或多夢,或易醒不易入睡; 2.有胸悶,或心悸,或頭暈的表現; 3.胃怕涼,或腹部怕涼,或腿涼; 4.便秘或腹瀉; 有以上四類癥狀的二三類癥狀,不必悉具。 或舌暗,有瘀點或瘀斑,或舌尖紅伴舌底靜脈迂曲,或脈沉弦硬小,都可以用辛咸甘為主的處方來治療。 此患者“入睡困難、心悸、胸悶、胃涼、舌暗、脈弦細”,與我之前總結的失眠特征吻合,雖然主訴是“心悸、胸悶”,但用的依然是“辛咸甘為主,酸苦為輔”的處方。 關于上面指征的具體的解讀可以參考此文章:謝相智丨看到失眠的這四個特征,直接用此法,效果顯著,不再贅述。 具體處方如下: 肉桂9,干姜15,白芍30,生黃芪20,炒白術15,生苡米30,玄明粉9(沖),丹參15,五加皮10,炙淫羊藿15,車前子15,蜜紫菀30,枳實12,厚樸10,7劑,水煎服。 其中, 肉桂、干姜是辛味藥; 黃芪、白術、薏苡仁、車前子是甘味藥; 玄明粉、丹參、紫菀、厚樸是咸味藥; 枳實、白芍是酸味藥。 我取芪、術、薏+玄明粉、厚樸、丹參、紫苑,以咸甘除燥法,補其中,瀉其腸道、管道之實邪,以瀉肺腎之實。(咸甘除燥法請參考文章:謝相智丨輔行訣的“燥病”,是解開疑難病的一把鑰匙) 以肉桂、干姜、白芍,取桂枝湯(補肝湯)之意,補肝虛。 五加皮、淫羊藿是我最近喜歡用的本草。 《本經》記載,淫羊藿“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 《本草經集注》記載:五加皮,主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治躄,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余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久服輕身耐老。五葉者良。 對于“治痿”的藥,多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亦有咸味藥之特點,加五加皮、淫羊藿,亦是為人體提供能量。因為患者“面色萎黃、精神差”,是一種“痿”象。 并醫(yī)囑:忌牛奶、酸奶、冷飲、啤酒等,避免熬夜,盡量保持空腹感。 一周后復診: 患者自訴心悸癥狀消失,“有精氣神了”,夜間能較快入睡(未熬夜),大便稀溏,偶為稀水樣便,色黑,一天5-6次。 令患者特別高興的是,體重還減輕了7-8斤,晨起覺頭腦清醒,無任何乏力感。 思路同前,繼續(xù)處方7劑: 肉桂9,干姜15,白芍30,枳實15,厚樸12,巴戟天15,炙淫羊藿15,五加皮10,玄明粉10(沖),蜜紫菀30,生黃芪20,炒白術15,生苡米30,7劑,水煎服。 三診: 訴偶有頭暈,無其他特殊不適,近一周,體重繼續(xù)減輕1Kg。 丨體會 此患者減重,與下法有關,但我們的下法不是單純的攻下,而是以“咸甘除燥”為原則,以咸瀉之的同時,以甘緩之。 另,我觀察臨床,很多患者體重減下來之后,很多疾病都在好轉。 也正因為此,咸甘法才應用如此廣泛,這與我們時代的特征相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