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回答的五個問題。 一.窗邊的小天地,治愈的小角落 這是我入住不久的新居所一角落。 ![]() 陽臺和客廳之間的移門被拆除,換來比較寬闊的視野。藍天,白云,遠處的山脈及山脈上的大風車很清晰成了背景,建筑、田園、河流、橋梁、樹木花草,漸次映入眼簾,治愈的小角落。 ![]() ![]() 陽臺的兩側是市井生活的縮影-洗烘收納區,茶水養花休閑區,中間是很休閑的一桌兩椅,喝茶,看景,更多的時候是沉浸在書中的字里行間。窗邊的小天地,既俗也雅,甚是喜歡。 二.你有每天閱讀嗎?都看什么類型的書呢? 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但是我不能做到每天都在閱讀,因為時有瑣事打擾。一年間多則讀完六十多本書,少則三十多本。看什么類型的書,散文、隨筆等為主。 ![]() ![]() 今年書看得少,目前看完十九本。 三.一人一本,曬曬你最近在讀的書。 最近在讀《蘇東坡新傳》作者李一冰。微信讀書推薦值92.9,神作。 ![]() ![]() 李一冰,是誰?他寫的蘇東坡有什么特別之處?帶著好奇開始閱讀。 在正文開始前,張輝誠寫的一文《尋找李一冰》告訴我們李一冰的生平及書寫和出版過程,讓人唏噓不已,更讓人肅然起敬。 《蘇東坡新傳》,并非從蘇東坡出生寫到老死,而是從中途寫起,四十四歲時貶謫黃州,烏臺詩案,遭遇小人陷害,入獄瀕死,最后否極泰來,雨過天青之輕松與從容,恰恰是李一冰當時出獄之心境。 全書分為 十四章,57.5萬字。 四.老年大學主要學習什么? 這主要取決你想學習什么,然后再看看所在的老年大學是否有相關的課程設置。我曾經想在圖像處理方面得以提高,就學習了“圖像處理”課程,跟著老師從簡到難,循序漸進,學到了對圖像進行各種處理。 我喜歡寫寫小文章,有一個公眾號,自知文學修養不夠,于是在老年大學讀了相關課程:文學寫作與欣賞;同樣因為傳統文化、國學等基礎知識所知狹窄、淺薄,選擇了學習論語、莊子、詩經等課程。 學無止境,學習,既可視自己的弱項去提高,也可以懷著好奇去涉足新的領域,掌握新的技能。當然,達成這樣的心愿并非局限上老年大學。 五.你會怎么記錄你的生活? 生活既有庸常的煙火,也有詩和遠方。我喜歡記錄,通常用以下方法: 1 數字形式,用記賬軟件記錄家庭日常的收支存情況,家庭的資產、負債、投資等一目了然。 ![]() 2 影像、視頻形式,生活中遇見的美好,拍照,錄視頻、存檔。 3 公用資源:我看過的電影、讀過的書,通過豆瓣創建我的書影音,進行記錄。 ![]() 4 文字形式,我旅行到達過的地方印象、我讀過書的感受,遇到的值得記錄的人和事,小確幸、小情緒等用文字記錄,用備忘錄、書信私存(很少)、用公眾號記錄、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