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靜語》郵箱1225077169@qq.com 歡迎老街坊們投稿。 ![]()
![]() 原地安門中學位于地安門東大街127號(明清兩代的兵將局舊址)。 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農歷七月,時任順天府尹的陳璧奏請設立東文西文學堂獲得批準,而后的九月再請設立“首善中學堂”,要求清政府將地安門外“兵將局”抄產官房撥給順天府做“首善中學堂”校舍。由于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戶部的衙門被燒毀,戶部只好暫借此處的兵仗局官房作為辦公地。后來戶部又將兵仗局官房移交給順天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秋天,“順天中學堂”正式移址地安門外兵仗局,后亦經數度變遷。1907年更名為順天高等學堂。 ![]() 地安門中學創辦時間為1902年4月17日,位于地安門東大街127號(明清兩代的兵將局舊址)。前身為順天高等學堂,是清末京師七所高等院校之一。 ![]() 1902年順天中學堂校門 地安門外的那所順天中學堂,在改為順天高等學堂后,歷經變遷??v觀其發展歷程,它與河北省結下了深厚的淵源。 1914年順天高等學堂更名為京兆公立第一中學,1925年更名為京兆公立高級中學校。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北京不再作為首都,因而更名為北平,但仍為特別市。第二年京兆公立高級中學校便更名為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學。1933年更名為河北省立北平中學。日本占領北平時期,這里被更名為北京市高級中學,抗戰勝利后恢復河北省立北平中學的名稱。 1949年后,該校名又改為河北省立北京高級中學。1952年河北省立北京高級中學與河北北京師范學校初中部合并,更名為河北北京中學。這是“北京中學”這四個字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當時,合并后的河北北京中學遷址至原順天府衙門處。當年順天府尹陳璧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倡議成立的這所學校最終以自己當年工作的場所作為校址,這也算是他和“北京中學”的一段緣分吧。 1972年河北北京中學歸屬權正式劃歸北京市,學校也更名為北京市第144中學。1979年,144中學撤銷,部分144中學的原教職工調入在順天高等學堂舊址處成立的地安門中學。1998年更名為東城綜合高中。2008年,百年老校北京地安門中學被撤銷,并入到東城區第五中學分校。如今地安門中學的校址為北京五中分校使用。 附錄:2023年12月8日五中學生拍攝的原地安門中學小院內景 ![]() ![]() ![]() ![]() ![]() ![]() ![]() ![]() ![]() ![]() ![]() 鼓樓腳下生命的歡歌 公眾號內容簡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憶,校園生活回憶,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同學情,朋友情,鄰里情、家人親情,各類生活趣事。長年征集老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