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臨床醫生高效掌握髖關節外科領域的最新循證依據,《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JBJS) 特邀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團隊,對2024年度關鍵文獻進行了系統性回顧。
本文將對該綜述進行精煉,重點呈現其中對臨床實踐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研究結論。
歡迎點擊下方鏈接查看完整版資源,并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同事;同時關注唯醫加星標,為您持續提供優質骨科學習資源。
在眾多假體設計和新興技術中,高級別證據為我們的臨床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
1、股骨柄涂層:羥基磷灰石(HA)涂層的優勢
證據來源:一項包含24個RCT、2309例患者的Meta分析。
核心結論:與非HA涂層的骨水泥柄相比,使用HA涂層股骨柄的患者,其股骨側翻修率顯著降低(RR=0.29),術后大腿痛的發生率也更低(RR=0.56)。
臨床啟示:該Meta分析為HA涂層在提升假體生存率和改善患者術后體驗方面的優勢提供了當前較強的證據支持。但也應考慮到市場上存在許多不同類型的柄,應謹慎整體概括。
2、髖臼杯技術:新型多孔涂層未顯示出短期優勢
證據來源:一項關于新型超多孔髖臼杯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通過放射立體測量分析(RSA)進行評估。
核心結論:在24個月的隨訪中,與傳統的HA涂層、等離子噴涂髖臼杯相比,采用新型、價格更高的超多孔涂層髖臼杯在假體早期微動方面無顯著差異。
臨床啟示:對于常規初次置換病例,在缺乏長期數據支持的情況下,新型昂貴涂層技術帶來的額外成本可能并不具備足夠的臨床應用價值。
圍術期感染預防(PJI)是關節外科的核心議題,近期多項研究對現有方案提出了挑戰與補充。
1、預防性抗生素方案:聯合萬古霉素的必要性
2、延長抗生素使用時間:或可降低PJI風險
證據來源:一項納入18項研究、超過19000例患者的Meta分析。
核心結論:與標準方案(<24小時)相比,將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延長(≥24小時),可使TJA術后PJI的總體風險降低35%。對于初次THA,風險降低40%。
臨床啟示:一方面,大型RCT不支持在頭孢基礎上增加覆蓋藥物;另一方面,Meta分析提示延長使用時間可能獲益。臨床醫生需在權衡PJI風險、耐藥性及藥物不良反應的基礎上,制定個體化方案。
長久以來,關于手術入路、血栓預防等方面的爭論持續不斷。近期的長期隨訪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清晰的視角。
1、手術入路:DAA與后外側入路的長期比較
證據來源:一項對直接前入路(DAA)與微創后外側入路進行比較的RCT,隨訪時間長達7.5年。
核心結論:盡管DAA組在術后早期顯示出一些微小的功能優勢,但這種差異在長期隨訪中并未轉化為有臨床意義的功能差異。在7.5年時,兩種入路的功能結局無顯著不同。
臨床啟示:該長期隨訪結果提示,在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手中,DAA與后外側入路均能取得優異的長期療效。外科醫生在選擇入路時,應更多地基于自身的熟練程度和患者的具體條件,而非過分強調某種入路的短期優勢。
2、血栓預防:阿司匹林與依諾肝素的成本效益
結語
本年度的髖關節外科進展聚焦于臨床核心問題,通過一系列高質量的研究,為我們在假體選擇、感染控制、手術入路和血栓預防等方面的決策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循證依據。這些研究共同強調,在追求技術革新的同時,我們必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審視各項技術和方案的長期臨床價值與成本效益。更多研究結果,請跳轉鏈接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