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57歲,輕微胸悶,偶爾氣短,吃點速效救心丸就緩過來了。他一直以為自己不過是老毛病犯了,心絞痛嘛,幾十歲的人哪個沒點小毛病? 直到那天早上,左胸一陣劇烈撕裂感襲來,冷汗直冒,送到醫院時已經是急性心梗。 醫生看著他這幾年積累下來的檢查報告,忍不住嘆氣:你這些年可不是沒機會阻止它發生,只是你沒當回事兒。 心血管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3年發布的報告指出,我國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數超過400萬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最讓人頭疼的是,那些反復被忽視的小信號,往往正是大問題的開始。高血脂,就是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幕后黑手”。 高血脂的人未必胖也未必吃油多。很多人一聽“血脂高”,第一反應都是“我是不是油吃多了”。但《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指出,血脂異常的本質不是油吃得多,而是身體合成脂類的機制出了問題。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它不是你嘴里吃出來的,而是肝臟合成出來的。那合成的“指令”從哪來?一個是胰島素水平,另一個是慢性炎癥狀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餐,中午隨便湊合一口,晚上大魚大肉,這種“錯峰暴飲暴食”的生活習慣,最容易讓胰島素通路紊亂,肝臟一覺醒來就開工合成膽固醇,血脂越積越多。 跑步≠降血脂,別再跑錯方向。不少人一查出血脂高,立馬買雙鞋開始跑步。運動能短暫提升胰島素敏感性,也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 但大多數人跑步方式不對。今天跑五公里,明天歇三天,這種“劇烈中斷型”運動,只會增加身體應激,反而促使肝臟釋放更多內源性膽固醇。 研究中指出,影響血脂的關鍵,不是你跑了多久,而是你在“靜止狀態”下的代謝水平。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早餐夜宵腸道菌群決定了血脂降不降得下去早餐,真不是“吃不吃”的問題。中國營養學會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人,LDL-C水平比每天吃高蛋白早餐的人高出23%。這是你沒給身體一個正常的“啟動信號”。 早上7點到10點,是肝臟合成膽固醇最活躍的時段。什么都不吃,肝臟就會誤以為身體缺能量,啟動膽固醇合成通路。 一頓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的早餐,反而能激活胰島素,抑制膽固醇合成關鍵酶—HMG-CoA還原酶。這不是玄學,是生物化學教科書上的內容。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夜宵,是血脂不能降的“幕后推手”。對超500名高脂血癥患者做過分析顯示,夜宵頻率越高,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越高。 夜間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下降,吃進去的脂肪沒辦法被快速分解,只能通過肝臟轉化為VLDL、LDL,然后在血管里“橫沖直撞”。 腸道菌群,是被忽略的“減脂合伙人”。很多人說自己飲食已經很清淡了,怎么血脂還高?問題可能出在腸道上。 一項研究發現,腸道內的脂代謝相關菌群,比如瘤胃球菌、雙歧桿菌、擬桿菌屬等,能通過短鏈脂肪酸調節膽鹽回收和肝膽代謝。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經常便秘、腹脹、腸道菌群紊亂,那肝臟每天接收到的信號就是“膽鹽不足”,于是它只能繼續合成膽固醇。結果就是吃得少,合成得多,指標依然高。 想要改善這種狀態,不靠益生菌飲料,得靠多種膳食纖維、多酚類物質、低溫益生菌的合理搭配。 不少研究顯示,菌群結構改善6周后,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下降幅度超過對照組27%。這可比光靠跑步強多了。 炎癥,是很多人忽視的“血脂催化劑”。有些人飲食控制了,菌群也調了,還是降不下來,那就要看看身體是不是處于慢性低度炎癥狀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不是發燒感冒那種,而是細胞因子長期處于高水平,比如IL-6、TNF-α。這種狀態下,肝臟會長時間開啟脂蛋白合成路徑,導致血脂一直高位運行。 中老年人長期熬夜、壓力大、睡眠差、飲食高糖高脂,這些都會讓身體處于輕微發炎的狀態。 這時候光靠生活方式干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進行抗炎營養管理:增加Ω-3脂肪酸(魚油、亞麻籽油)、攝入紫色蔬果、多酚類物質,減少精制糖和反式脂肪攝入。 不是所有人都能靠“健康生活”降血脂。做了6個月生活方式干預,血脂還是降不下來,有家族高膽固醇病史、早發心血管疾病的親屬,那一定要做基因篩查。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靠吃菜跑步是解決不了的,必須走藥物干預這條路。 結語高血脂不是一個數字的問題,而是身體代謝指令出了錯。不是你吃多了,是你的肝臟誤會了你想要的狀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跑的方向不對。不是你老了,是你忽略了那些能逆轉的微小改變。血脂正常的人,不是天生幸運,而是每天都在做正確的事。 早餐的選擇,夜晚的節制,腸道的養護,炎癥的控制,才是長期指標穩定的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