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刷到一篇名為:“真的不要對弟弟妹妹太好了”的帖子,很多網友都曬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網友A分享:“我和表姐都是獨生子女,表姐長得漂亮,從小就被周圍的人嬌慣著,我小時候不懂,她老騙我零花錢和壓歲錢;” “慢慢大點了就不愿意被她吸血,她就故意排擠我、冷落我;” “現在我工作了,還要請她吃飯,明明比她小五歲還要照顧她,最后落不下一點好。” 網友B說:“我表妹高考考上了我打工城市的大學,我提前帶她來玩,除了她自己買衣服,吃喝玩樂都是我花錢;” “后來她買開學用品的時候,我順路買個14塊錢的牙膏,她都要挑出來讓我自己結賬。” 網友C吐槽:“我弟,差不多從小像德華帶孩子一樣帶他。工作了之后經濟自由;” “他隔三差五就來問我要錢,生活費不夠了、要買新電腦、冬天了添件羽絨服這樣子。” “我每次都給他發三百到兩千不等,想著讓他生活好一點。” ![]() “結果去年我想換個手機,開玩笑讓他給我補一點,他上班已經一年了,居然脫口而出:你那么有錢憑什么。從此之后就心寒了。” 看完這些案例,感慨良多。 在現代社會人際關系逐漸疏離的趨勢下,好像兄弟姐妹這樣的親人,就是我們最能夠信任、付出也最可能得到回報的關系。 可現實卻是,如果你事業有成,對自己的兄弟姐妹特別好,付出了很多經濟物質資源; 最后很可能不會收獲他們的感激,反而卻莫名其妙背負上了他們的怨恨。 到底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對自身劣勢的感知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雞群效應”,來源于普渡大學的威廉·繆爾所做的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將雞群分為普通雞群和超級雞群,在同樣的條件下觀察其生活規律。 普通雞群表現良好,但在超級雞群里,僅有三只雞最后存活了下來,因為它們將其他的雞全部啄死,通過擠兌同伴這樣的方式才獲得了成功。 或許它們并不是最強壯的、最聰明的、基因最優秀的,但絕對是最殘忍的、最會掠奪資源的。 當我們和共處一個環境的兄弟姐妹一同長大,卻獲得了截然相反的人生劇本,這個時候你再傾斜資源,想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們遮風擋雨。 這樣的行為,只會加劇他們對于自身正身處劣勢的感知。從心理學視角來看,這就是觸發了他們心中的“相對剝奪感”。 它是指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某參照物進行對比,而主觀上察覺自己處于劣勢時產生的消極情緒,可表現為不滿、嫉妒、怨恨等等。 等到這些強烈的情緒驅動了個體產生具體的行為,他們就會像雞群里的超級雞一樣,在暗處默默等待著將你“殺死”的機會。 ![]() 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親人面前要裝窮,陌生人面前要炫富。” 在不清楚你底細的外人面前,露富可以讓你短暫贏得他人尊重和社會的認可; 但在親人面前,裝窮則能最大限度保證自己的利益不丟失,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家庭角色固化 在大熱電視劇《如懿傳》中,有這樣一個充滿爭議,引得無數網友吐槽的情節: 女主角如懿在劇中因為水患和舒妃自殺,下令將接生姥姥應得的賞銀減半。 接生姥姥因為賞銀被克扣,無法為自己生病的女兒買藥,因此被反派收買,鋌而走險暗害皇嗣。 可如懿面對這樣的事實,卻不敢置信地說出這樣一句臺詞:“我不相信一個接生姥姥,會為了幾十兩的銀子謀害皇嗣。” ![]() 當一個群體內部被分割成為“成功者/施恩者/給予者”的角色,以及“失敗者/弱者/接受者”的角色時,兩邊的分化就會逐漸開始。 給予者不會意識到自己隨意給出的資源會對接收者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真實互動和情感連接也會遭到阻礙。 而在家庭內部,這樣的角色一旦被固化,那么成功者就是家里的頂梁柱,其他兄弟姐妹在外人看來就是“失敗”、就是“低人一等”。 與此同時,經濟條件所帶來的的權力地位的提升同樣也會顯現,各個成員難以以正常平等的身份互動。 他們可能會想:“給錢不就是為了拿捏我們嗎?”或者“有錢了不起”、“拿錢把我們自尊放在地上踩”等等。 ![]() 接受幫助的一方不合時宜地出現了被控制和被羞辱的感受,為了保持心理平衡; 他們就會更加極端地掠奪給予者的資源,因為“這是我被羞辱后應得的東西”。 公正的世界 或許這樣的現實看起來會讓人無法接受,但人的認知偏差確實會將某種正常的事進行極端化扭曲。 從古至今不變的定律都是“恨人有,笑人無”,當某個人出身不如你、學習不如你、工作不如你,最后卻突然成功; 還要反過來“假惺惺”幫助你,任何人的內心深處都不可能不產生沖突。 社會心理學家梅爾文·勒納提出的“公平世界”理論中,人們往往傾向于認為這個世界是公正的,每一個個體的行為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者懲罰。 當有人違背了這樣的定律,就會給人以不真實感或者沖突感。 ![]() 如果你作為那個從小處不如人,長大后卻突然發達了的特例,你的兄弟姐妹或許不會覺得跟著你沾光; 是在怨恨自己明明也付出了,甚至比你付出的更多,為什么自己就沒有這么好的命運? “ta根本就沒有努力,只是恰好遇上了貴人。” “ta本來處處不如我,我的機會都被ta搶了。” “ta憑什么過得比我好?” 他們看不到你的付出,只一味現在自己編織的所謂“公平感”之中,在心里慢慢醞釀著對你的攻擊。 ![]() 無論是多么親密的關系,大概只要跨過“成年人”這個分水嶺,摻雜起了利益和資源,都會變得面目全非。 所以,我們的愛也要保持恰當的距離和形式,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 在保護好自己并且存在多余資源的情況下,再去進行雙向的交換與付出。 |
|